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觀百老匯喜劇《Kimbley Akimbo》

(2023-04-03 16:33:09) 下一個
 
我某日看了一部百老匯輕喜劇。它是講述一個發生在1999年新澤西小鎮上一個患早衰症的十六歲女孩的故事。故事情節小戲劇化也很清新感人,歌詞演唱也很優美。小述觀感如下。
它是個普通家庭女孩兒的事兒,主要場景是她家,學校,圖書館,滑冰娛樂室。
那女孩家境普通,父親酗酒,母親懷孕又胳膊受傷在家休養。她有很多夢想,但是受限於家境,自身身體總出狀況,她很寂寞內斂,沒有朋友。總到有天,她在溜冰室溜冰時結識服務員黑人小夥兒,也是同校同學,開始了一段美好的友誼。中間她多做怪的姐姐從監獄監視回來了。不甘平淡生活的姨媽,唆使那女孩兒和她辦活動少經費的同班同學,展開了偷郵箱,抽出支票,改寫受益人的小小違法行動,並要求那女孩用自己衰老的容貌假裝老奶奶到銀行承兌支票,搞錢享樂。
女孩最終同意參與行動,並在最後一刻堅持自己獨立去銀行兌現,搞到錢準備帶全家去迪士尼樂園。結果發現家人並不想去,還因為為將出生的新寶寶準備房間把她的床搬了出去。她很傷心要出走。結果滑冰室的小夥兒同情傾慕她。兩人展開了歡樂之旅的各種準備。全局結束。
本劇貴在真情。女孩兒為理想而憧憬的心情。青春男女生因學業因興趣而萌生愛戀的種種細膩心思轉變,劇裏都表達得很真切感人可信.很讓觀眾,特別是年齡五十歲左右的美國本地觀眾有共鳴。我在下麵分幾點來說:
1.女主是個將要十六歲的高中生。她憧憬友誼,愛情,憧憬去看世界。但她的現實是她十六歲的身體和麵容看起來像六十歲(早衰症,25000之一的人會得這病),她家境較差,父母掙錢不多,父親還嗜酒,家中孩子多,(有個搗蛋鬼姐姐屢次入獄,假釋回來想盡辦法也要找到因她的不良名聲而剛搬家在新澤西此鎮的新家。有個即將出生的新嬰兒SILBLING)。她在學校較沒人理睬。她在家中得不到足夠的關愛。
2.是我驚異於她和她的同學們,周六下午的固定娛樂節目是到鎮上溜冰室溜冰。他們自稱是一群沒有人邀請去派對的失落的孩子。因為自我哀憐,因而組成小團體一起活動,如組織一個小演出團體需要從學校申請經費買同款同色文化衫等。其中,女主在他們一群之外,更是孤單。我意思是,這應該是反應美國80年代中學生生活在平靜閉塞的新澤西小鎮的時代背景。那時我有什麽?我比他們擁有的少很多,我跟她一樣是一個擁有許多《少年維特的煩惱》式煩惱的高中生。我那時不苟言笑,不講究穿戴(為此我母親還誇我給我買啥穿啥,不像我妹妹比較挑剔。媽媽,那是我心疼你的錢好嗎?您出差到外地十幾塊錢一件買給我的格子西裝外套,我穿起來好土。可是那也是我能有的唯一唯二新衣服,雖然穿起來不好看,我也愣是穿了一兩年),除了學習成績好,別的沒啥所長。同班女同學中會美愛穿戴的,跟男生一起溜冰幹啥的,不是都被老師點名批評說學壞了怎麽的?她們成績也不好老墊底。愛炫青春美是被批評的,我那個年代。我中學那樣(我初中高中在同一個學校。我不苟言笑,中等個兒微胖的,體育也不好,除了愛久坐看書,除了數理化比較強,談吐也不好,說話很拘謹害羞,也不知怎樣接近有趣的男生,一腦門的苦惱惆悵好嗎?我唯一認清的是,我成績好,能得到優等生男生認可的目光,也能被成績差的男生尊敬,這就夠了。這想法念想一直支撐我走到高中畢業,我考上一本大學,小小嬌傲了好一陣(那一會兒,是七人錄取一個一本大學生的年代,我所在的中學高中,三百人考取了二十個還是三十個,僅三名女生)。我意思是我很理解一個十六歲女孩因為外貌問題,因為新搬到一鎮子進入新的學校環境融不進去時那種落寞惆悵。
3.是那個一心熱愛拚字遊戲的男生的純真熱情。那是女主較深入接觸到的一個男生是在溜冰室打工的同學。他是個家境貧寒的黑人孩子,父親做夜班工,母親離家出走了還是怎的,他白天上課,放學打工直至深夜,跟父親基本不照麵。他很陽光,很努力做個好孩子,他也很喜歡拚字遊戲,並因為這同樣的愛好跟女主走得近了。我是很欣喜感覺出這年青男演員的演技,他是很真地演出了一個純潔的男生,熱愛拚字遊戲時那種執著那種投入,那種隨時隨地就可以進入拚字狀態的天真勁兒。我不是也遇到過這種男生,那種以解數學題挑戰別的同學像打擂台賽似的男同學。他那麽專注熱切,他都不會體會我在一邊小小的豔羨他能做初難題的腦瓜子。可惜那是個木頭腦瓜子,看不來人家喜歡他那點兒勁兒。
4.是她家庭狀況的真實。她父母攤上一個得了早衰症的孩子,隱忍著對她好(他們心裏知道她活不了多久,十六歲相當於六十多,能長到二十歲相當於別人九十歲,幾率還很小)。他們盡量對她NICE,知道她十六歲生日理想是擁有一座樹屋(他家連樹都沒有),還是夫妻倆精心穿戴參加了她男同學張羅給她女兒的溜冰場生日派對,還是在家裏操辦了一桌像樣的好飯給女孩驚喜。隻是隻是,NICE的時刻總不長久,吃著飯,她一家人就吵起架來,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的,不歡而散。不,連尾都沒有收,女主心髒有問題被送醫院了。她父母再陪伴她在醫院三天多沒回家。後有溜冰室男孩來替換時,他們又回家洗漱,又操持給新嬰兒準備新房間(就是女主的房間,搬出了她的床,以為她這回再也出不了醫院了)。結果女主隨後偷跑回家,見狀大失落。。。這些情形真實可信。我作為母親,一個普通人母親,都知道家裏資源要緊著好資質的孩子,有資源讓她往上走。家裏資質差些的孩子隻能做一點兒犧牲。要不怎麽,都沉沒。這還不是經濟有限造成的,誰願意自己的兩個孩子能都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兩害相侵去其輕。她父母親想把房間留給新生兒這想法再真實不過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5.是她那個搗蛋鬼姨媽真實。她出獄假釋找著來到這鎮子,先在鎮圖書館偷著住了幾天,遇到她外甥女(女主)後,哄騙著她同意帶自己回新家。到新家後,她到處不受歡迎,獨居地下室。她腦瓜靈活,又勸著女主和她同學(都缺錢,都不甘於平淡無趣的生活)跟她協作,偷來郵箱,吊出郵件,取出其內的支票,用化學試劑偷改金錢數額。然後讓她妹妹化妝成祖母樣的老婦人到銀行承兌支票,再分贓找快樂去。她勸學生們做這小違法事兒時的表情和語言生動極了,她在小罪案將要實施時,抽身撤出時的嘴臉和考量也很真實——她在假釋期間,不能因為沾染犯罪案件再被入獄判刑。哈哈!真有心機。真是有腦子人的真實做法。
6.女主的真誠和理想主義。女主得知自己姐姐要退出“犯罪作業現場”,她很真誠勇敢地要求讓自己獨立去銀行操作兌現支票一事。她不願意自己的同學們因為參與犯罪而被法律追究。而她自己,時日不多了,無所謂了,而她還有那麽多想看世界的願望沒實現,需要錢!她就去做了!隨後她興衝衝拿著“飛錢”,想她父母和她一起去GRACELAND,迪士尼夢幻城完成他家的夢想旅遊計劃,她父母退縮了。(因為對他們,現實最重要的是,保證母親身體康複(胳膊有傷,腿又因滑冰受傷了),保證母親腹內的新生兒安全。去迪士尼,孩子的天真吧。碰巧我去感受過迪士尼世界,懂得她的向往和成人對那裏的感受)。女孩兒失落之下,跟著溜冰室男孩一起離家出走了(偷開了女孩爸爸的汽車,偷拿了女孩媽媽的攝像機)。他們一起在新澤西的燦爛晴空和廣袤田野上穿行,幻想理想生活。(全劇終於此)
7.道具真,是回憶殺。劇中高中生們用投影儀做小組演示。那用透明塑料膠片的投影儀是我中學是生物老師愛使用的教學工具,我印象深是有節課講植物《爬山虎》。我們過去上課學習可沒有分小組做演示環節,屬填鴨式。我到這邊學校才遇到學生們需分小組合作做主題演示(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另時代的發展大家都是做PPT了。
8.第二個道具真是,劇中女孩母親有一部雙筒望遠鏡式的錄相機。我記得我家借別家的方盒式錄像機使用是在1997年。再早的型號沒怎麽見過,也說明這劇是90年代的。
 
我很驚訝編劇是一位男士,他捕捉青春期女孩兒的心思很準確。是個認真體會過生活的人的作品。
我跟台下近千名觀眾一起為他為劇組的成功演出而鼓掌。
同時,我也覺得我更理解當地美國人了。
我在有空時曾在圖書館隨意翻動幾本小說。大多是封皮唯美吸引我的女性小說家的小說作品。有些是講小鎮生活的。如某本書,開篇就講她出生成長於一個偏遠山穀,那裏終年濕氣很重。到了夜晚,她留在HOUSE外草地上的維尼小熊都會被夜裏的濕氣濕透。小鎮生活多麽千篇一律。她母親若幹年前忽然自行失蹤了。小鎮上的樂趣是送牛奶的馬車。趕馬車的人帶來新聞。。。
另一本書起頭是沃爾瑪超市,女主作為沃爾瑪超市的收銀員講她跟同事的親密熟悉。。。
我意思是聯係我觀看的這出反映1980S美國小鎮女中學生生活和夢想的輕喜劇,我大概率了解我身邊的美國當地人觀眾。他們也曾是小鎮生活一員,或者說平靜的普通美國生活的一員。他們和遠在中國西安生活的我有共同點。那就是青春的煩惱和美好。這一點,物質生活好一點差一點差別不大,大家都有父母的愛,有兄弟姊妹的熱愛與糾結,有學校和社會的關愛,有成長的痛和煩惱。這就夠了。我很欣喜他們中有人這麽貼心地描繪自己的青春,沒有誇大也沒有美化,就這麽袒誠地帶著理想希翼地呈現出來!
真美!真好!一去不複返的青春年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