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日計劃參觀完(,古根海姆)博物館,就匆匆趕去百老匯劇院街,準備碰運氣買票看那晚上的(漢密爾頓).機緣碰巧,外加上我的執著(那日大風大雪,那劇院要在六點鍾後才開窗口售餘票退票。 我愣是在街上別處耗了三小時,又在那劇院門口的冷風裏排了半小時隊才買到票).我終於能看自己心儀已久的這幕劇了。
我最早是在六年前在社區大學上課時,聽黑人同學說這部劇怎樣火爆。它音樂特色是以黑人說唱音樂的形式來表現的。據說票價四百美元一張,且一票難求 。時間綿延到一年多前,我開始有心情關注紐約百老匯音樂劇消息。這劇的不斷更新的信息在我的Facebook上都顯示了一年呢,我是這般熟悉男主演的臉和劇組的人們。這不,我終於能麵見你們了。我作為紐約客的福利,小小的還是有一些的,要爭取才得得到!
那天那劇場總共有一千四五百人。坐無需席。它舞台上是一個固定的城堡軍營內部的場景。基本沒有升降台等道具變換。轉換場景時都是由演員搬小道具上下舞台的。演員有二三十人,除主演漢密爾頓,華盛頓,傑佛遜及漢密爾頓的妻子兒子大姑姐幾位,剩餘的都大多是群舞的舞蹈演員。他們用芭蕾舞等舞蹈形式配合劇情的發展,演示軍營士兵,酒館酒保和服務生,及其他背景人物。主要演員確實是用說唱形式來傳遞劇情的發展和曆史的進程(如開篇1776到結束時1820年左右).
此音樂形式我在百老匯舞台上還沒見過(可能我觀劇不多).音樂不錯,但旋律的關係,說不上有特別上口易於傳唱的片段 。我有些樂句歌詞聽不清楚,隻能跟下來一個大概。
這劇主要說漢密爾頓從外鄉到紐約來尋求發展。他得到華盛頓的知遇之恩,能在美國脫離英國統治建立新共和的曆史性關頭,用獨立思考撰寫漢密爾頓法典的方式規劃新國家的立法體係。期間,他也遭遇別人的暗箭和中傷,失去了他剛成年的兒子,他也曾被迫用手槍決鬥的方式捍衛自己作為有榮譽的人的名節。索性在最後一刻,那決鬥人終止了與漢密爾頓的決鬥,讓他存續了寶貴的才華和生命,寫完了(漢密爾頓法典).讓他成為美國曆史上重要的裏程碑式的人物被銘記。
我看這劇時,思維有點兒出圈。
原因有四:一是漢密爾頓的扮演者不是我熟悉的那位主演。他是另一位B角演員,比A角身型小一號。相貌英俊度差一些,體態魁梧度差一些,讓我這個花癡覺得有點遺憾。不過,看這劇是看整體團隊的配合,這一點上講,團隊整體配合質量還是挺高的。
二是,它幾位主演,漢密爾頓、華盛頓、傑佛遜都是黑人演員扮演的。這幾位演員應該是唱說唱比較強。但我看見黑皮膚的漢密爾頓華盛頓傑佛遜,外型和肢體語言和我在美國曆史書上看到的白人原版,都有差異。令我不禁想到,美國可真是民主社會。這部劇讓黑人演員演美國開國元勳,可是膽子挺大的。這在中國,可不要翻了天了!演員一出場就犯下了辱沒元勳的罪責。可是這是在美國,這是在紐約,萬聖節紐約街頭的人們把奧巴馬的麵具戴頭上,或者把特朗普半裸身子樣子做成氫氣球放在空中表達情緒都可以的。百老匯這裏,黑人演開國元勳自然是可以的。
三是。幾位黑人說唱演員表演挺努力的。但似乎還不夠努力。因為他們唱歌和說話過渡時,我聽到了一些個嘴裏的雜音,也就是我常聽黑人講話時烏拉不清的那部分。我看他們在台上舉步移動時,也有股子隨便勁兒。即他的舉止少了點兒行止有端的教養氣息。我不能要求所有的黑人演員都像前總統奧巴馬那樣,被當成白人接受精英式教育長大長成。但是,像扮演華盛頓的黑人大叔那般形象樣貌普通的黑人大叔,我見過他們有太多時刻有著那種隨隨便便粗粗拉拉的勁頭的,故黑人大叔演繹的華盛頓形象有點兒與街頭黑人大叔相似的肢體隨便勁兒。這算是精華劇目裏的小瑕疵吧 。我敢肯定,這些黑人說唱演員每天在家裏,在自己的社區裏,都說著黑人英語,或說著傑美卡或海地話之類的加勒比語言。在主流舞台上,用英語說唱,他們很難不帶一點口音。也沒必要苛求他們。
四是,我曾特意去舞台前尋找管弦樂隊的身影。結果我發現這部劇管弦樂隊在舞台正下方。也就是上麵舞台上演員載歌載物,下麵樂池樂隊演奏員在吃灰吃土啊。這安排有點不尊重那些人啊 。百老匯劇院寸金寸土。有人在做犧牲啊。
我也在做犧牲啊。開玩笑了!我意思是像我這樣的華裔移民,努力聽這出百老匯劇,其實跟做功課似的,要調集很多注意力觀察它的各部分,雖然歌詞音樂的部分我聽不全。但為了理解它,我是像為寫論文做調研似的在看劇,娛樂輕鬆的心情不多。所以它的說唱旋律不夠優美,就讓我小有意見了。我觀劇聽劇,居然一首可以記住歌詞,可自行模仿歌唱的旋律都沒有,小有遺憾啊。對了,中間扮演愛德華三世的演員唱的有點搞笑色彩的樂句比較簡單上口,容易記住。 而且這位白人中年演員,身型正架子穩步態佳,很有些風範呢。
這就是我觀(漢密爾頓)劇的一些想法。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不是民主,是專製。不是膽子大,是講政治。為了討好一種思想,可以罔顧事實。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