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些國內視頻組合盜月社楊樹梢和雙探望潮汕美食的視頻,挺有感觸,囉嗦記錄下來。 如他們探望潮汕美食時,請了一位潮汕主廚帶領他們去找當地美食。節目挺精彩。
那位主廚介紹地是頭一餐是粿條(當地早餐及點心),第二餐是牛肉火鍋(其實是新鮮宰殺的牛肉按部位切片分盤,在米湯為火鍋底湯的銅鍋中涮熟).那主廚人精幹精瘦,講起當地美食淵源及講究來滔滔不絕。。。很是在地虎的感覺。。。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廣東出差時尋訪當地小吃和美食時的感受和那麽些年中自己家和廣東的聯係。
我最早大約在1986年上高中時去過廣州深圳。那時吃過的一家當地老字號粥粉麵店,在廣東商城附近,是出差的母親帶著我去品嚐的很是美味,我也試了許多平生第一次,如深圳長安賓館在地廚師烹製的北方烙餅,大排檔菜及煲仔飯,牛腩粉狀元及第粥等等。。。
回想自己和廣東的聯係
我工作後,在東南沿海出差時少,天津北京青島上海多些。在2010年前後我去過廣東兩三次,出差或辦事。。。
另外,2000年前後,我家屬去廣州應聘了一次工作,我因為不甘心請假被單位扣三倍工資就沒有隨同去看情況(當時兩個孩子三四歲,再移居找房找工作覺得很大的改變,心有畏懼,後來家屬也沒有去廣州工作留在了西安。再後,西安國企的情形就變差了。。。回想起來,自己也是喪失了一次改變自己生活狀態的機會。。。)
但是誰知道呢?我在紐約遇到我孩子的大學同學(約在2020年,她們都是國際留學生)。他們的父母都是早期到深圳/廣東奮鬥的外省人。彼時,我們的孩子在紐約的藝術大學相遇。其中有一位孩子的母親還跟我交流過,想趁著親屬移民辦好的關口,到美國來闖蕩一下,從頭學物理理療師,再紮根工作啥的。我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經曆奉勸她不要再走我這樣的曲折道路。 她若真有心在50+歲年齡上再做點什麽副業,在國內發展自己的嗜好就好,完全不用用脫一層皮的蠻勁兒去適應美國生活,適應美國職場生活。。。得不償失。。。人生很短,不能以吃苦受累為體驗目標。有氣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精神舒暢的事業。。。另外從算經濟賬上來說,孩子國內高中畢業到美國讀好的大學,大約需父母花費一百萬人民幣(四年大學),約需家長在國內奮鬥五年或更多。
我家移民到紐約後,孩子公立高中,用獎學金較少費用讀完大學(家長一直打工)。我也回想自己移民美國以來,最初想成為護士,沒有成功。在這一路走來,從事過三種工作,跌跌撞撞,很多體會。隻當是自己前半段人生太過順遂,因一次決策之故到美國體驗洋插隊的種種。。。也算是收獲吧。 。。所幸兩個孩子都大學畢業了,各自在找尋自己的生活。 。。若她們在國內內卷成那樣的生活工作狀態也是更艱苦呢...
再回到體驗廣東美食的回憶:2010年左右,一次由廣東在地同學請我吃其有名大排檔的街的海鮮,包括花螺及烤扇貝。另一次是同學請客廳裏吃粵菜及湘菜。也有我單獨找飯館吃潮汕靚粥的點滴回憶。。。(如我曾在廣州商城附近尋找自己少時吃過的粥粉麵老字號(我尋覓甚久都再也找不到了。如尋覓探訪我少時1986年參觀過的廣州友誼商場,其商品琳琅滿目,有很多精細的玻璃工藝品和陶瓷佛像製品,內地很少見到).但時過境遷,廣州商城已改作電腦商城了,且經營困難。。 2010年前後的友誼商店
也沒有過去的吸引力了。。。)總之,我想說的是,在地虎領你去吃的當地美食,絕然不同與你自己找尋的當地美食,自己瞎轉瞎碰,滋味幾多變化,或平平或不平,是在撞大運 。而隨機品評的在地美食,構成了出差的我對廣東食物的大部分印象。這其實是偏頗的印象。
故盜月社主持人們本著負責的精神,請當地“大神”帶領找美食,實在是負責對路數的做法。然而能用當地在地虎的全套介紹嗎?也不行。因為節目主持人北方人的特質,其反映北客品味南方食物的特質與我,才能維護欄目自始至終的風格。。。才是他們節目的精髓。。。如楊樹梢們會實在的說,他們是第一次吃潮汕米粥火鍋,他們是第一次食粿條,那實在勁兒,讓人心暖,在這人人見多識廣,號稱經過見過的時代,還有人老實地說,這是我頭一次吃。跟我自己多年前初到廣州等地出差旅遊相似。懵懂不知,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嚐試新地方特色,嚐試新事物時的好奇和忐忑。。。若不是下決心移民美國,很多生命體驗就淺很多。。。真的是那一次次的嚐試,一次次地品嚐新東西,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能想象我在武漢出差時,我要了一份路邊攤的油炸臭豆腐,輔料香菜俱全,但我最終還是一筷子未動,留在了桌子上。怕自己不習慣壞肚子。。。)真的是,一次次辦難事,如找教育局給孩子報名上學,找移民局給自己家辦各種手續最終成為公民,如駕車去不熟悉的地方遊玩,最終漸漸明白美國到底是怎麽運作的。。。
由他們的節目,我品評出了些道理。如節目如何去偽存真找真實感受真實製作。我也跟著重溫了一些對廣東故地(廣州順德番禺等城市)舊日美食的回憶。其中許多,都是我的家人及同學朋友帶給我的人生中的美好回憶。。。懷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