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頭太大,實際我是想說說,女王的葬禮讓我想起自己父親的葬禮,想聊聊女王與普通人葬禮的異同之處。
最近占據新聞頭條的是英國女王的去世和葬禮。今日最引人注目的是9月19日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恢弘壯觀,各國政要齊聚。新王和後守靈默哀,神色凝重哀傷。96歲的母親,74歲的兒子。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哀傷,但確實驚異於英國普通民眾哀悼女王的廣泛程度。。。全球近80億人,每個人透過其他七個人就能跟其中任何一個人發生一些聯係。女王與我的聯係?慢慢展開來說。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於我來說,就是少時集郵冊裏香港普通郵票裏女王的各色側影頭像。。。及她各時期出訪各國時的新聞照片,很遙遠也很儀式感的一個君王形象。。。英國君主立憲製,存在近800年了,和著下院上院等形式化的機構,似構成英國昔日的影像。日不落帝國的影像,但其實世界發展,英國版圖早已變了很多,其政治實力也變了很多,如早期愛爾蘭獨立,現今蘇格蘭等也要求獨立,英國本土在脫歐,也是泥濘之境。。。但總歸,從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建立英格蘭始,至今也有六個世紀了。提四大古文明太遠了,英國文明也算是近幾百年來西方正統正源的文明之一。要不你看,英女王葬禮的排場與講究很多,是隨其古老禮儀規格進行的。故文學城有網友因之提及慈禧太後。倒令我想起慈禧太後的葬禮。我也看過慈禧太後葬禮的古舊錄像片,也是極其排場講究,是遵照中國清朝老祖宗的禮節和規格進行的,確實跟女王葬禮有相似之處。。。
我從常人的角度,理解新王失去長輩的痛楚,也從常人的角度,猜度王家國家葬禮的預算。去年我父親去逝,我家裏操辦了一個葬禮,父親的遺體告別儀式是在紐約郊區租用了一個殯儀館能容納八十人的體麵大廳裏舉行的。但其實,全部到場的隻是至親的十幾人,且親友們中西混雜,哀傷的母親其實是用聽不懂的英文聽完我們幾個親人對父親的追思的。。。這是無奈的狀況。。。
我父親在中國五十幾年,有很多同事朋友同學,而他在美二十七年,隻是一個默默的華人移民,傾心盡力幫忙帶大了四個外孫子/女。他走時其實是寂寞的,而這已是我們姐妹幾人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我們在這裏按照本地的禮節辦了個葬禮,但與本地人不同的是,我家沒有什麽本地的人脈和聯係。我看過一下那殯儀館的網頁,那幾天哪個廳誰的葬禮及那人的生平情況都有在列,估計是方便友人參加葬禮。我父親沒有生平介紹,沒有通知書,因為不需要。我們就自家十幾個人,靜靜送父親一程。。。我估計這也是大多數移民的華人的最後一程的樣子。。。(還是在美國都是這樣,家人去世就是個人私事,小小的漣漪)。
我女性朋友的一個年輕女朋友,她母親癌症新近去世,她跟我這朋友借了兩萬多美元辦葬禮。那姑娘也是很盡心送寡母走好,租殯儀館買墓地,靠朋友幫忙總算順利辦完。接下來這女孩就是整頓心情繼續讀書再還債。。。路漫漫啊(因而我理解為何美國有殯儀館費用分期付款的例子,因為確實很貴)。。。
女王喪事的隆重是國之大體,平常人家不能相比。但失親之痛,人之大倫,是相似的。我意思是說,逝者為大,活著的人盡力去辦追悼紀念之路禮,但這禮不能用花費來論理厚薄。故我冒冒然做一下猜度,說一下普通人家葬禮預算,猜一下女王葬禮預算。網查葬禮預算大約是590萬英鎊。
我原先聽聞,維護女王一家的費用一年約5800萬英鎊。而每次女王家有喜事,如婚嫁,加冕周年慶,都會有很多周邊產品售賣,很是盈利的時機。不是不恭敬啊,以美國流行的營銷概念,女王及君主立憲的一切,是否也是英國的一種文化營銷呢?
總之這國葬的進行是個大項目管理,周遭牽動著許多人的精力和許多財力資源,也是英國大事運作能力的一個展現。在美國這些年,見識本地人辦大活動時的管理能力多次,對他們管理運作計劃執行很完備,對其前瞻性及精細程度及結果富有成效方麵印象挺深。恭祝英國國葬一切順利,預祝新王參與領導下的英國一切向好的方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