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酒之聲回響曲

(2022-02-02 15:13:43) 下一個

今兒想就著上回城中筆友“公差酒局的尷尬事兒”,繼續聊聊我對酒及國內酒文化的一點認識。

我不喜喝酒。

我在西安時一直最喜歡的是桂花稠酒。記得小時候按母親吩咐,過年前去西安飯莊排隊打散稠酒,往往拿的是熱水瓶和燒開水的鋁壺,排隊好幾小時才能買到稠酒,還要小心翼翼怕路上撒了,家裏人口多,撒了不夠分喝。在物質稀缺的日子裏,那甘香清冽的美好滋味一直縈繞在心間。故很多年都是我過年飲稠酒,又是飲料又是低度數的酒飲料,女生都愛。。。

即使多年後,稠酒工廠已在西安遍地開花,種類也分普通稠酒和紫米稠酒等多種,我依然選用西安飯莊等老牌子的稠酒過年享用。雖然我這時已喝不出小時候的味兒了,但聊勝於無,傳統嘛!

因為讀了點書,知道李白鬥酒詩三千時,喝的就是稠酒。知道楊玉環貴妃醉酒時拿的酒壺裏也是稠酒。。。李唐王朝在1400年前,其釀酒工藝隻能做出這種低度數酒。若李太白喝高度數酒,不是這米酒濃漿,還不把大才子喝得肝中毒酒糟鼻,哪來的詩仙酒仙傳世的幾千詩稿。。。

另話說,我參觀過好些陝西大墓博物館,如西安北郊漢陽陵博物館是漢景帝(公元前141年薨,15年後合葬於此陵)與其皇後的合葬墓。它皇室墓葬外圍殉葬坑的酒容器巨大多量,一個能放五十升到一百升,(還有放糧食的盛器一個能放幾千斤),令我的印象深刻。要知道,那都是帝王給他去世後在另一個世界享用的。我查了一下,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8年)因為國力雄厚,大一統,厚葬盛行。。。而那時的農業糧食產量是多少,糧食資源作成酒埋地下浪費,民間是否疾苦?西漢末年動蕩,王莽篡權等等,三國鼎立之勢,各位自補腦補那段曆史吧。。。

我也能喝點紅酒喝啤酒,也與記憶有關:最初,六歲時,第一次喝紅酒(類葡萄汁),是陝西丹鳳縣自產的《丹鳳紅葡萄酒》具體記不清了,口味略微有點鍋底糊了的味道,應是陝西丹鳳縣地方廠試製的紅酒(80年或80S初)。小小的我記住了那糊味和超甜的口感。。。再後來,到處推崇的是--味美思(80S末)。那時剛剛改革開放的,什麽東西從上海來的,就備受推崇。後來是張裕,傳聞外國人在一百年前就在山東張裕試種釀酒葡萄。。。種種“傳說”,令剛出社會剛結婚的的我喜歡見朋友時送一瓶“張裕一百年”。再後來我有了孩子,就無暇“小資”了,家裏櫥櫃中紅酒一放就是十年無人顧及。十年後某天朋友聚會打開喝它時,滿座稱讚。我記住了大家的評價,就又買了幾瓶“張裕一百年”,此時已完全不是那個味道,我才發覺十年前和現在張裕的那隻酒都隻能算普通紅酒,彼時進口的葡萄酒口味似更佳。。。再後來,我在農林大學教書的同學告訴我,她校葡萄酒專業很熱,其教學範圍已從葡萄酒製造深入到葡萄種苗培育和研究(就這國人愛喝葡萄酒,愛買歐洲美國等地葡萄酒莊的東風)。十年前,西安附近郊縣也有專門種植(冰葡萄酒用)酒用葡萄園。去年我去紐約上州MILLBROOK 葡萄種植園,美好的秋日,坐在它的露台上一覽周圍景色,感覺非常棒,依稀讓我想起相關主題的電影,如《雲中漫步》,還有國產電影<將愛情進行到>,那曾經望而不及的景色終於讓我分享到,旁邊帶了諸多食盒在搞閨蜜聚的美國中年大姐們絕想不到我心中的小波瀾小激動。。。但美好於每個人都是相似的,就讓我們都享受這一葡萄園一刻吧。

啤酒吧,在國內大多喝的時漢斯果啤。青島啤酒名氣也大,也挺好。嘉士伯、百威種種還好吧。在紐約就是百威一點兒。其他試的不多。其實國內出差時喝各地的當地啤酒挺好玩,口感也很清爽的。如去哈爾冰大慶,叫小雪啤酒。其他地方的忘了名字,總歸有好水源新鮮釀造,在當地被熟人推薦喝的是既視感。。。當地人的熱情。。。略過不說了。

再轉到公事酒局,其實是國內大多數人都怕怕的情形,但怕歸怕,該應付時還是得應付。應付的好,就是各單位領導印象中的“紅人”,應付不好,心驚膽戰地幹活(當然這可能是我的感覺,純技術崗位的人應無所懼怕)。。。

我母親是四零後,六十年代開始工作。據她講,她們那一代公事酒還不多,偶爾有也不勸喝強逼著喝。記得她說(這是八十年代初的事兒),某次公司宴請日本來賓,她做陪同,用的是“竹葉青”酒,同坐男同事及日本客人沒問了她,想著女士不喝酒,男士們就自行喝起來,偏偏那“竹葉青”氣味芬芳怡人,讓她很想嚐嚐,礙於麵子始終沒開口要求,小小遺憾。。。後來她自購“竹葉青”一瓶,補上這遺憾。。。

陝西特產酒就是《西鳳酒》,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區柳林鎮,白酒香型分類中為[鳳香型白酒]鳳翔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有非常悠久的釀酒曆史。從明洪武年間鳳翔造酒有了長足發展。有柔西鳳和高度數西鳳之別,一直是陝西出口產品的一個品種(60年代,年出口10~20噸,後來就數倍增長了)。更是是本地飯局的主角,婚喪嫁娶,到處是它的身影。。。

十幾年前,若在西安宴請開酒,大家心知肚明,關係好用《西風十五年》,關係一般用新年份酒。。。再後來就是百花齊放,什麽流行酒宴會就上什麽,各地酒都有(印象中有水井坊,酒鬼,瀘州老窖等等)。

其實,我印象深的是,小飯館的酒味道。因為普通人經常光顧的是小飯館,如去餃子館,我家一般就吃餃子。也有別人餃子就酒,再加兩個小涼菜,甚至劃拳言歡。坐在領座的我聞著那酒味,就覺跟飯菜味混一起很有點香,是那比別人多一點的幸福。。。

另外是早年間(80S~90S),城裏每個街口的小食雜鋪,總有散裝的糧食酒裝在半人高的大粗瓷甕裏靠牆立著,用大木蓋蓋著,邊上掛著木頭小酒提子(有一兩的,有稍大點的,那提子小小的滿細致)按兩賣。我印象是一毛六分一兩,也有貴點的兩毛四分一兩的,記不清了,我那愛觀察的眼睛記住的都是這般細小的生活細節。。。你總能看見有酒糟鼻的大爺顫顫微微,拄著小拐棍倚著櫃台,跟老板娘搭訕著,有滋有味的喝他那每天一兩的小酒。似乎他幸福的小滋味都在那每日一兩的品酒時刻。我估計酒對於大多數人,最合宜的場所應該就是那裏(小飯館,食雜鋪),有社交,有小幸福,耳根清淨,無憂無慮,極致地起到了小酒娛情的功用。

(我那上大學的清貧年代,某年同學們一起在宿舍學習材料反思64.有個跟我們年齡差不大的學生輔導員帶領著我們。跟男生私下交流喝酒時,他說,啤酒有啥好喝的,要喝就喝白酒,有酒香有文化。。。說來都是陳年往事了,怎麽我鼻子酸酸,恨不能重溫那一段——青春洋溢。。。)

當然高貴點兒的,也有家庭的長輩有十五升左右的玻璃酒罐子(有小水龍頭),裏麵泡著人參或各式藥材,時不時來一小杯,補補身子。(直觀上大多喝不動,也不好喝),就在各家客廳放著,是子女孝順的一個項目,買點藥材給老爺子延年益壽。。。

到後來發展成“鴻茅藥酒”之類,令我深惡痛絕。因為誇大藥效的電視廣告的緣故,我那八十歲的老母親非得讓人從國內買了一箱,治她的體寒。結果她的家庭醫生測體標時查出異樣,問她還吃什麽藥了,母親回說每日飲拿酒一杯。醫生立馬勸阻,因為那酒影響她其它血液指標並影響她健康了(按說母親大人是學化學的,怎麽到老了也跟別的老人家一樣被電視廣告洗腦了,但願我老了別亂整)。。。

其實嚴格說來酒裏若隨便泡藥材,那化學反應的結果對人體是好是壞還是兩說。傳統=科學?NO。

下麵講一下我遇到的酒豪傑:

我某次到桂林開會,是北京總公司組織的學習加旅遊。辦會的是北京總公司一個三十幾歲的女士。有天會後放鬆,大家在KTV裏把酒言歡,都是各地兄弟公司的年青人們,“年輕的朋友在一起,比什麽都歡樂”,大家在一起很放鬆。也有不老實的。某個貴陽還是哪省公司的男會員,三四十歲,喝高了,有點打鬧纏人的意思,“破壞安定團結”。總公司那位年紀不大的女士,把這位男士叫到一遍單挑,沒幾輪那男生喝得基本僵直無力,那女士麵不改色鎮定自若,女豪傑的樣子,一舉穩定了局勢,令在場的小年輕們佩服不已,她比我們大不了幾歲,平時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但絕不是溫柔善良的軟柿姐姐。北京總公司的,“牛X姐姐”!!!我那會兒分析了一下形式,我要是她該怎麽辦?一她若用蠻力拿下醉漢她氣力拉不過;二她若叫警察——人民內部矛盾,會後總結不好看,一個係統的員工以後彼此照麵也不好意思;三跟他鬥酒讓他癱倒是四兩撥千斤的事兒。那女士經過見過,本身酒量好也是根本。。。(要是我,不喜歡傷害自己身體去跟男士鬥酒的,但工作情急所迫呢?機智果敢,要不總公司敢派她來辦會?)

另一位女豪傑,我在某生產性電子公司工作時,經我朋友介紹來了一位女性技術管理幹部。我們那時的主管副總是位非常規人士(所謂非常規,就是管理路子比較野。比如我曾聽他跟人學說,他高中時有段兒學著跟朋友天黑時劫道,就是想試試自己的膽量雲雲。

又如他破格提撥新員工,說某男是學飛機修造的中專生,那修電子設備不是小菜一碟,到設備修理部來,後來看那孩子機靈,又調到行政部。。。比如他有糖尿病,有時很豪氣地開宴前,先當眾給自己打一針胰島素,然後放開喝酒,麵不改色。。。)

女幹部新來比較積極。比如說,飯局搶著喝酒。某天早上上班,我沒見副總和女幹部,聽別人說他們傍晚宴客,女幹部喝得太多,被單位司機背回四層宿舍樓上去了暫來不了。另一回,公司年末打尾牙,女豪傑拿了一瓶白酒,專門坐到全男士們的大飯桌旁,一個個敬酒,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跟他們溝通感情,把男士們都收服了,感情上很受用。。。女豪傑幹別的事也比較猛。沒半年,就提拔了。。。後來,不知道了,我覺得公司裏氣氛怪,我自己離開了。。。

再議議酒桌文化:

1.喜歡稱兄道弟,比對年齡相貌差,要拿身份證確認,輸了喝酒。。。

2.來晚了自罰三杯,說錯話,叫錯人,自罰幾杯。。。

3.不論男女禮貌,逼著女士喝酒,不喝看不起他雲雲。。。

4.公事兒喝著酒解決,經常公事決定就成了鬥酒的說辭,合同簽不簽,禮數夠不夠,喝酒杯數來核算。。。

等等。

日子久了,感覺回憶不清了,總結不下去了。

(像筆友回憶的讓女士喝酒拿訂單的尷尬情形,真是談業務時的常事兒,幸好銷售不是我的主業。但我的親戚中為業績喝酒傷肝的主兒,很有幾個,國情所致,胳膊搬不動大腿,個人左右不了大氣候,能怎樣的。。。聽聞習主席抓反腐後,有了改善。。。)

我能記牢的是,我家屬離開原單位時,請同事們喝酒,喝完下樓走不穩從樓梯摔下去住了醫院,縫針若幹。傷好後,又請一局,感謝大家積極幫他送醫院。。。

(我小有怨言,家屬雲,這是中國文化,不這樣不行。。。)

我家屬一朋友,挺發達,年輕的妻子全職在家帶孩子。他辦公司。有次喝酒完開車回家,出事故車毀人亡。他孩子才五六歲,他太太怎麽應付這局麵?幾周前兩口子還一臉幸福地帶孩子跟我家一起郊遊呢。。。

我自己在某電子公司的首任經理,一公務員博士來著。副業在公司幹經營,因政見問題,被公司上層換人。離職當晚他去某聚會,心情差喝酒不知數,晚上開車回家途中,車碰撞三人,壓死一年輕母親,她年幼孩子和老公公受傷。那經理坐牢半年多才解決,這酒駕使他經曆了人生中很大的一個拐點。。。

打住!怎麽成了駕駛安全教育課了?

相對來說,我去南方出差時,酒桌文化稍好一些。一是他們喝黃酒,二是不硬勸女生喝。

去東北陝北出差啥的,經常看人先用喝水玻璃杯一整杯喝、或一端托盤,六個小盅一組地喝,先幹為敬,我不是主角,就能躲就躲,能開溜兒就開溜兒。我曾有個五零後領導,每次出差酒局,都從不參加,辦好事就回房間休息,他成了行業內的“另類”(上海人,文革前最後一批大學生,業務能力瓜瓜叫)。

另有女熟人部隊當過兵,據她說部隊上聚餐都喝白酒,女兵亦然,因為白酒便宜。。。

不一樣的風景。。。

總歸過年說喝酒,還是由一個不喝酒的女性總結酒桌文化,似乎欠了點兒啥。

過年

過年,奏個酒之聲回響曲,逗大家一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