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歐裔印象淺談

(2020-06-19 18:35:32) 下一個

歐裔印象淺談

 周中陪母親到醫院門診,醫院的門診大樓似剛剛開放,井然有序,又戒備多多(近日疫情緣故),例如,我這樣的陪同人員和病人隻能坐在樓道等。

那醫院門診樓很大,有幾萬平方米,有兩層。共四個入口通道(四個科室),每個通道兩邊是診室,各主診大夫有獨立的前台及檢測室和候診室及診室。整個建築設計精良,內裝修舒適溫馨,環境很好,像能標5A的辦公區。每個樓道口有導醫員,樓道中有若幹沙發座,樓道中人不多,病人們都是有序地按約而來的,進入診室等候的。

 此次我在樓道裏坐等了兩個小時,仔細觀察了來往的行人。一類是醫生們,衣著考究職業,神情嚴肅斯文;另一類是病患們,多白人老者,文質彬彬,相互攙扶。

我意識到在這裏,一切都是高標準:高標準的硬件設施,高標準的服務標準,高標準的室內陳設,文雅有禮的病人們,怎麽這像理想國呢?我也願意生活在這裏,被這樣的醫院服務,交往這些人。。。但是,我經濟允許嗎?他們接受我嗎?為何紐約五區大多數醫院達不到這樣的水準?這都是難答的問題。

 我忽然覺得自己以前對歐裔有些苛刻了。他們受過良好教育,努力工作過一生,按自己習慣的方式彬彬有禮地生活,也要求別人彬彬有禮地對待他們,也願意支付相應地酬勞,他們何錯之有?如果紐約大多數地方能複製這裏的生活方式,不是很幸福嗎?政府負擔得起?民眾負擔得起?

 我又想起自己早前上ESL學校時學習的文章《美國人的特質》,那篇文章列舉了美國人的若幹特質:一特別愛清潔(喜好任何新出的清潔水);二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故而喜歡大手大腳地使用資源(土地/水源/物料);三。清教徒精神。它早期移民以英國和德國等地為主,冥冥之中以歐洲文化為正宗正源。

 如果按經濟算賬,撫養一個美國孩子長大使用的資源物料能撫養二十個印度孩子長大。全球各處的人們移民到美國,其實是想到資源豐富的地方謀求好一點的生活和機會,他們的美國夢能實現嗎?歐裔的美國夢若幹年前就實現了,其他族裔和新移民的夢呢?能實現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