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28)
2022 (53)
2023 (40)
2025 (2)
關於和詩步韻 的 一些 評論
【說明一下,這裏是筆者看到的一些關於步韻弊端的評論,不代表筆者的觀點。筆者不反對高人步韻。大詩人元微之白樂天劉禹錫很多詩互相步韻。蘇東坡步了所有的陶淵明的詩,他還讓他弟弟蘇轍和學生晁補之跟著他步】。
答萬季埜詩問-清-吳喬:
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於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嚴滄浪已深斥之。而施愚山侍讀嘗曰:‘今人隻解作韻,誰會作詩?’此言可畏。
宋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和韻最害人詩“
宋 楊億:“君臣唱和賡載而成文,公卿宴集答賦而為禮,廢之久矣,行之實難,非多士之盈庭,將斯文之墜地矣。”
明 王世貞:“和韻聯句,皆易為詩害而無大益。”
清 李沂《秋星閣詩話》:
“步韻尤今日通病,此例宋人作俑,前此未有也。觀唐人唱和之什,不必同韻、同體,況步韻乎?
今一詩成,步者紛紛,一韻屢見,如蔗粗重嚼,有何滋味?牽扯湊合,梏人才情,導人苟簡,詿誤後學,莫此為甚。詩既不佳,徒勞神思,詩之不幸,一至於此,大可傷也。”
梅曾亮:“和韻猶削足適履,屈頭便冠,此又一弊也。”
原玉一詞的杜撰謬用及其成因探源 宗孝祖:
縱覽當代大量酬答唱和的詩詞,大多數為應景而作,青澀稚嫩,筆下空洞,多數又是急就之章,炫人耳目,且受韻轍題材的限製和原作意境的影響,為事而文,為文湊韻,整體水準不高,導致作品毫無新意;加之有的作者學養欠佳,“先天不足”,又不能潛心文史,急於求成,強行“製作”次韻奉和的詩詞,不免墮入文字遊戲,實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