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注
秋興八首 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 《秋興八首》是唐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誌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組詩。
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麵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兩句上,下啟第二、三首。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穀。蕭森:蕭瑟陰森。
兼天湧:波浪滔天。兼天:連天。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雲蓋地。“接地”又作“匝地”。
叢菊兩開: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雲安,此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曆兩秋,故雲“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刀尺:(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2).指服裝的製作。
暮砧拚音:mù zhēn 傍晚搗衣的砧聲。砧,搗衣石。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注:
夔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為府署所在,故稱。京華:指長安。
趙雲《宜都山川記》:“峽中猿鳴至清,諸山穀傳其響,行者歌曰:巴中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王洙《荊州記》曰“巴東三峽長,猿聲啼至三聲,聞者垂淚。”
“八月槎”,晉張華《博物誌》、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均載,漢張騫奉命出使西域探河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一女在室內織布,一男子牽牛飲河,因帶回織女送他的支機石。後以其事問嚴君平,君平說:“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相合。支機女,即織女,仙女。銀漢,天河,傳說天河與海通。仙槎,進入天河的仙船。杜甫《夔府詠懷》:“途中非阮籍,槎上似張騫。”也是用這個典故。
“奉使虛隨八月槎”,言張騫乘槎曾到鬥牛之間,今時已秋,而不得歸,則八月乘槎之事成虛矣。杜甫在成都曾入西川節度使嚴武幕府,嚴武推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是朝廷派出的地方軍政長官,可稱“奉使”;節度使任滿後要按期還朝,可比那“八月槎”的來去不失期。嚴武早晚要回到長安,杜甫認為自己有一天也能夠跟隨嚴武回到長安。可是他怎麽能夠想到,嚴武死了,自己回長安的願望也落空了。現在的時間也是秋天的八月,現在他也是在水上漂泊,可是他仍然滯留在蜀中。所以這個“虛隨”,有一種計劃落空的悲哀。這是隱指詩人不得歸去。
伏枕:指臥病在床的人。
畫省:指尚書省。山樓:白帝城樓。
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一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汎汎,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注:
翠微:青山。
信宿:再宿。
(1).連宿兩夜。《詩·豳風·九罭》:“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毛 傳:“再宿曰信;宿,猶處也。” 清 梁章钜 《歸田瑣記·品茶》:“餘嚐再遊 武夷 ,信宿 天遊觀 中,每與 靜參 羽士夜談茶事。”參見“ 信次 ”。
(2).謂兩三日。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及歸,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舊交。” 唐 蕭穎士 《舟中遇陸棣兄西歸》詩:“信宿千裏餘,佳期曷由遇?”
匡衡:字雅圭,漢朝人。抗疏:指臣子對於君命或廷議有所抵製,上疏極諫。劉向:字子政,漢朝經學家。
匡衡西漢東海承人,字稚圭。家貧好學,傭作以供資用。從後蒼學《齊詩》,能文學,善說《詩》。宣帝時,射策甲科,除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元帝初,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上書言時政,輒附會經義。累遷光祿勛、禦史大夫。元帝建昭三年,任丞相,封樂安侯。時石顯用事,衡畏之,不敢失其意。成帝立,為王尊所劾。成帝建始三年以多收封國田租罪,免為庶人。
劉向西漢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劉歆之父。治《春秋穀梁》,以陰陽休咎論時政得失,屢上書劾奏外戚專權。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後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專權,議欲罷退之,被譖下獄。成帝即位,得進用,更名向,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校閱中秘群書,撰成《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
輕肥:即輕裘肥馬。《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錢注杜詩》:《七歌》雲:“長安卿相多少年”,所謂“同學”者,蓋“長安卿相”也。曰少年,曰輕肥,公之目當時卿相如此。
《唐宋詩醇》:陳廷敬曰:前三章詳夔州而略長安,後五章詳長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騎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注:
聞道:聽說。杜甫因離開京城日久,於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雲“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複變化,局勢不明。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歎自身所經曆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複無定,令人傷悲。
第宅:府第、住宅。
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事。
金鼓振:指有戰事,金鼓為軍中以明號令之物。
征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事。
羽書:即羽檄,插著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
馳:形容緊急。
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後,水族潛伏,不在波麵活動。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謂安居無事。
《杜臆》:遂及國家之變。則長安一破於祿山,再亂於朱泚,三陷於吐蕃,如弈棋之迭為勝負,而百年世事,有不勝悲者。
《昭昧詹言》:第四首思長安。自此以下,皆思長安。
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注:
蓬萊宮闕:指大明宮。蓬萊,漢宮名。唐高宗龍朔二年,重修大明宮,改名蓬萊宮。南山:即終南山。承露金莖:指仙人承露盤下的銅柱。漢武帝在建章宮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盤。唐代無承露盤,此乃以漢喻唐。霄漢間:高入雲霄,形容承露金莖極高。
瑤池:神化傳說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侖山。降王母:《穆天子傳》等書記載有周穆王登昆侖山會西王母的傳說。東來紫氣:用老子自洛陽入函穀關事。函關:即函穀關。此二句借用典故極寫都城長安城宮殿的宏偉氣象。楊貴妃初度女道士,故唐人多以王母比之
雲移:指宮扇雲彩般地分開。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編成,是帝王儀仗的一種。日繞龍鱗:形容皇帝袞袍上所繡的龍紋光彩奪目,如日光繚繞。聖顏:天子的容貌。
一:一自,自從。臥滄江:指臥病夔州。歲晚:歲末,切詩題之“秋”字,兼傷年華老大。幾回:言立朝時間之短,隻不過幾回而已。青瑣:漢未央宮門名,門飾以青色,鏤以連環花紋。後亦借指宮門。點朝班:指上朝時,殿上依班次點名傳呼百官朝見天子。
其六
瞿唐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禦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朱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
瞿塘峽:峽名,三峽之一,在夔州東。曲江:在長安之南,名勝之地。萬裏風煙:指夔州與長安相隔萬裏之遙。素秋:秋尚白,故稱素秋。
花萼:即花萼相輝樓,在長安南內興慶宮西南隅。夾城:據《長安誌》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從大明宮依城修築複道,經通化門,達南內興慶宮,直至曲江芙蓉園。通禦氣:此複道因係方便天子遊賞而修,故曰“通禦氣”。芙蓉小苑:即芙蓉園,也稱南苑,在曲江西南。入邊愁:傳來邊地戰亂的消息。
珠簾繡柱:形容曲江行宮別院的樓亭建築極其富麗華美。黃鵠:鳥名,即天鵝。錦纜牙檣:指曲江中裝飾華美的遊船。錦纜,彩絲做的船索。牙檣,用象牙裝飾的桅杆。
歌舞地:指曲江池苑。秦中:此處借指長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注:
昆明池: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南鬥門鎮一帶,漢武帝所建。旌旗:指樓船上的軍旗。
織女:指漢代昆明池西岸的織女石像,俗稱石婆。機絲:織機及機上之絲。虛夜月:空對著一天明月。石鯨: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鯨魚。漢代石鯨今尚在,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菰:即茭白,一種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似蘆葦,根莖可食。秋天結實,皮黑褐色,狀如米,故稱菰米,又名雕胡米。蓮房:即蓮蓬。墜粉紅:指秋季蓮蓬成熟,花瓣片片墜落。
關塞:此指夔州山川。極天:指極高。唯鳥道:形容道路高峻險要,隻有飛鳥可通。此句指從夔州北望長安,所見惟有崇山峻嶺,恨身無雙翼,不能飛越。江湖滿地:指漂泊江湖,苦無歸宿。漁翁:杜甫自比。
其八
昆吾禦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綵筆昔遊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注:
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禦宿:即禦宿川,又稱樊川,在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至韋曲一帶。逶迤:道路曲折的樣子。紫閣峰:終南山峰名,在今陝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陂:水名,在今陝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峰秀美的倒影。
香稻啄餘鸚鵡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此句為倒裝語序。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
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仙侶:指春遊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遊賞之興。
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豔麗的文筆。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
《唐詩別裁》:此章追敘交遊,一結並收拾八章,所謂“故園心”、“望京華”者,一付之苦吟悵望而已。
總評:
《唐詩援》:王阮亭曰:《秋興》八首,皆雄渾豐麗,沉著痛快,其有安於長安者,但極言其盛,而所感自富其中。徐而味之,凡懷鄉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寇盜交兵,小人病國,風俗之非舊,盛衰之相尋,所謂不勝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宗子發曰:《秋興》諸作,調極鏗鏘而能沈實,詞極工麗而尤聳拔,格極雄渾而兼蘊藉,詞人之能事畢矣,在此體中可稱神境。乃世猶有訾議此八首者,正昌黎所謂“群兒愚”也。
《杜臆》:《秋興》八章,以第一首起興,而後七首俱發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章不得。
《杜詩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
《唐音審體》:一題八首,句句穩葉,前後照應,結構森嚴,此格自公創之,遂為七言律詩之祖。有謂本於左思《詠史》詩者,亦強為之說也。
杜詩鏡銓》:俞瑒雲:身居巫峽,心憶京華,為八詩大旨。曰巫峽,曰夔府,曰瞿塘,曰江樓、滄江、關塞,皆言身之所處;曰故國,曰故園,曰京華、長安、蓬萊、昆明、曲江、紫閣,皆言心之所思。此八詩中線索。王阮亭雲:近日王夢樓太史雲:子美《秋興》八篇,可抵庾子山一篇《哀江南賦》,此論亦前人之所未發。
《杜詩言誌》:秋興,言當秋日漫興以為詩也。漫興體本無深意,而老杜即於此詩備極淋漓工巧。蓋唐人七律,以老杜為最,而老杜七律,又以此八首為最者,以其生平之所鬱結,與其遭際,一時薈萃,形為慷慨悲歌,遂為千古之絕調。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秋興》自是杜集有名大篇,八章固有八章之結構,一章亦各有一章之結構。渾渾吟諷,佳趣自當得之。必如《箋》所雲如何穿插,如何鉤鎖,則鑿矣。作者胸中無此定見。
《隨園詩話》:餘雅不喜杜少陵《秋興》八首,而世間耳食者,往往讚歎,奉為標準。不知少陵海涵地負之才,其佳處未易窺測。此八首,不過一時興到語耳,非其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