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5)- 思念之旅
我的味蕾浸潤在樸素的美食中
在北京待了一個多月後,我去了大西北 -甘肅蘭州,這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
我曾經在一篇博文中寫過:
“和新認識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互相會問問你是哪裏人,以前我在這個問題上是有些躊躇的,因為不知道該說父母老家還是自己成長的地方。
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但父親在五十年代大學畢業時就響應政府號召,毅然決然地奔赴大西北,從此紮根在甘肅蘭州,連帶母親和之後出生的兄妹三人全都和大西北結了緣,我在上大學之前基本在蘭州度過,中間僅有一年曾因父親養病和他一起在浙江老家生活過。
由於父母是南方人,在家不說蘭州話,所以兄妹三人也沒學會說蘭州話,但因了會說蘭州話的同學,我們聽得懂蘭州話,然而並不覺得它是鄉音。上大學以後,除了假期回家探父母,生活重心基本是在蘭州以外了,再以後父母退休也被接到北京生活了,我們兄妹三人就不怎麽回蘭州了。可是自此以後別人再問我,你是哪裏人時,我竟然會毫不猶豫地說蘭州人。為什麽呢?因為浙江老家於我實在隻是一個遙遠模糊的印象,不記得她的食物,不記得她的有趣,不記得她的故事。蘭州不一樣,那裏留下了時光吹不散的青蔥歲月,我的發小我的閨蜜,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高考我的奮鬥,更有那雕梁飛閣聳晴空的五泉山和峰巒疊嶂抱金城的白塔山,而其中,最為難忘且最容易和任何一個蘭州人甚至隻是去過蘭州的朋友有共鳴的是蘭州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當然不是什麽大餐,但它也不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麵條,那是我在海外念念不忘,一想起來就會口舌生津的食物,而那正宗的“一清(清湯)二白(白蘿卜)三紅(紅辣椒)四綠(綠蒜苗)五黃(黃麵條)”也隻有在蘭州本地才能吃到。在蘭州,牛肉麵館之多超乎想象,幾乎一家挨著一家,估計隻有在蘭州才可以做到每日一麵,甚至每餐一麵。蘭州人開玩笑說,我們吃飯簡單,就兩種選擇:今天吃不吃牛肉麵?
所以這次回蘭,可是讓自己的味蕾充分浸潤在蘭州牛肉麵中了,每天的早餐都是到家門口的“馬有才牛肉麵”來一份牛大碗,可見我對蘭州牛肉麵的綿綿情意。要知道,平時我是一個從來不喜把麵條當作早餐的人,盡管我熱愛麵食就像老鼠愛大米。
在我眼裏,蘭州的任何一家牛肉麵館,隻要食客不是太稀稀落落,都不會太差。我的這種想法自然是會遭到美食家們的鄙視的,對他們而言,哪家的麵筋道,哪家的湯入味,哪家的辣椒油香飄萬裏,哪家的牛肉緊實卻不柴,都是他們挑選麵館的重要因素。所以美食家們斷不會如我這個味蕾遲鈍的懶蟲,天天吃同一家牛肉麵館(幸運的是俺吃的這家“馬有才”也是在蘭州牛肉麵風雲榜上有名的)。美食家們來到蘭州,每餐必要品嚐不同的麵館,但他們不會去外地人眼中認為的最高檔的“安吉爾”,也不會駐足遊客眼中最正宗的“馬子祿”,絕對是在做好攻略後,要無懼折騰地奔向本地人推薦的:白老七、磨溝沿、薩達姆、吾穆勒,德元、陳記……
蘭州牛肉麵從上世紀的每碗2毛-3毛上升到現在的每碗8元,在物價飛漲的這個年代,這算是良心麵了吧,重點是每家飯館的牛肉麵都是這個價格,當然如果想多來點牛肉,要額外花10元。麥二哥在《蘭州牛肉麵:一座城市的記憶》中曾提到過:“牛肉麵對於蘭州人來說,已然成為生活必需品,毫無爭議地擺在了與水、電、氣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每一次漲價都要經過很多波折,甚至要開聽證會。一碗麵享有這樣的待遇,全國隻此一例吧!”
聽證會是不是會讓人們感覺到民主的意味呢,一碗麵的民主,也是民主,所以別總抱怨說天朝沒有民主。
蘭州的小吃特別多。我這次去蘭州,來子帶著妹妹和外甥女來和我匯合,他們三個都是第一次到蘭州。妹妹和外甥女一下子就迷戀上了蘭州小吃。蘭州的夜市還出奇地多,所以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去不同的夜市解決肚子的溫飽。
她們最愛的食物除了牛肉麵,就是甜胚子和牛奶雞蛋醪糟。
甜胚子是蘭州的傳統小吃,也是我喜歡的蘭州小吃之一。據說早期是清明節和端午節的食品,後來發展成為一年四季老少鹹宜的流行小吃,有句順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
百度了下甜胚子的做法:將顆粒飽滿的燕麥粒淘洗幹淨後上籠蒸1小時左右,蒸至麥粒開口,內芯還有一點點硬度,關火晾到溫和不燙手,然後兌入酒曲,如果太幹,也可以加點溫水,密封發酵,等兩三日聞到酒香時,就可以食用。吃的時候,舀出兩勺發酵了的麥芽在小碗裏,用涼開水一衝,用勺子在把碗裏的麥芽和水攪勻,水就變成了白色的漿汁,一碗香甜的甜胚子就做好了。
燕麥本身質地較硬,口感不好,但它做成了甜胚子之後,就大不同了,燕麥粒粒有嚼勁,入口麥香醇厚,甜而不膩,再加上酒的清香味,漿水喝起來酸酸甜甜的,變成了蘭州人最喜歡的一款解暑食物。
這樣寫著,就想到了我喜歡的正直才女燕麥禾兒,這碗清爽的甜胚子送給外柔內剛的她。
牛奶雞蛋醪糟,感覺以前蘭州沒有,這次回去才發現它成了蘭州的網紅食品,在夜市幾乎走幾步就能看到有賣。而且很多攤位都掛著中央電視台《舌尖上的中國》推薦品牌和“老馬爺”兩個醒目的招牌,感覺攤主個個都是老馬爺的打扮,當然回民中“馬”姓也是大姓,十個裏麵有八個姓馬,最後隻好按照最樸素的認知:排隊最長的一定最好吃。
以前在國內,我的一位閨蜜的老公是湖南人,到了冬天,經常送我們他自己發酵的醪糟,我們會打個雞蛋煮著吃,外麵寒風刺骨,手捧這樣一碗熱氣騰騰且酒香彌漫的醪糟,感覺特別幸福。
這次在蘭州看到的是把牛奶、雞蛋、醪糟一起煮,煮好後,有的還會在上麵撒上葡萄幹、枸杞、芝麻等,奶香酒香融合,又是別樣的風味。忘了拍照片,借張網圖。
下圖是蘭州出名的西北餐廳 - 阿西婭,以羊羔肉主打,右下角的小吃大家知道是什麽嗎?
到了蘭州,還有一件不能錯過的事就是在黃河邊喝“三炮台”,也有稱之為“三泡台”,俗稱“蓋碗茶”,蘭州本地人稱之為“刮碗子”。有句玩笑話說“寧丟千軍萬馬,碗子不能不刮”,說的就是蘭州有名的三炮台。
炎炎夏日裏,黃河邊擺滿了帶著涼棚的茶攤,迎接著或攜家帶口或三五知己,或兩情相悅或祖孫三代,一人一杯三泡台,有的半躺,有的圍坐,打著小牌,磕著瓜子,說說笑笑,八卦世道,暢談人生。熱水壺就放在腳邊,休閑的人們邊指點江山邊續上開水,直到茶淡糖盡、口幹舌燥為止。
我們也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享受了三炮台文化。
三炮台茶具包括茶蓋、茶碗、茶托(也稱茶船子)三部分,其寓意為“天蓋之,茶蓋 ;地載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因形如炮台,故稱三炮台。
這家的茶具是透明的,店主說我們可以喝完後把茶具帶回家。打開包裝,裏麵有綠茶,菊花、桂圓、紅棗、枸杞、冰糖。據說一碗上等的三炮台,裏麵內容相當豐富,茶葉以春尖茶和雲南茶為最好,再配以蘭州苦水玫瑰、上好的菊花、茉莉花蓓蕾、甘肅正寧包核杏、福建桂圓、新疆葡萄幹、甘肅臨澤小棗、寧夏枸杞、山楂幹、優質冰糖等佐料。
我們就不講究了,碰到什麽喝什麽。但喝三炮台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先在茶碗裏放進茶葉,捏碎桂圓殼,之後把紅棗、枸杞和冰糖陸續倒進碗裏,衝入滾燙的開水,於是怡然生機便在茶碗裏蔓延開來。
飲用的時候,一定要一手捧著茶托,拿住茶碗,另一隻手拿起蓋子,輕輕把漂浮的茶葉刮回茶碗裏,把茶湯潷出,然後把這碗三炮台送至嘴邊,茶香四溢,一口一口地慢飲,眼望流淌不息的黃河水,這時候不思人間疾苦,隻念天地之悠悠,心中一定會湧上滿滿的小確幸。
但於我而言,此次蘭州之行,心中充滿的是悲傷和思念。奔騰的黃河見證了我與我親愛的父母共同度過的歲月。當年離開家鄉去外地上大學的時候,每年中最迫切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回家過年度假,見到想念的父母,品嚐媽媽的美味,看到熟悉的風景。
而今,父母已然離我遠去,我對他們的思念正如那奔向遠方的黃河一樣,一直在我心中流淌。他們那慈祥的笑容、溫暖的關懷以及無言的疼愛在我腦海裏不停地回放,這裏的一步一景都會令我觸景生情。風吹過樹梢,仿佛聽到他們輕聲的叮囑;黃昏的餘暉中,感受到他們不散的溫暖;遙望遠處的白塔,似乎看到他們和藹的微笑;寂靜的夜晚,星星點點的光芒幻化成他們追逐的目光,注視著我的日常。
好博友人參花在紀念父親的博文《辭別再無相見日》的結尾寫到:“我和父母,辭別再無相見日,從此孤獨度春秋。” 令人潸然淚下的語句,餘生我們將麵臨一場又一場的告別。慶幸父母給予了我們生活的勇氣,教會了我們處事的堅韌。 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盡管我們背負孤獨,但父母的精神會永遠陪伴著我們。在每一個日出日落的時刻,我會默默地對父母說一聲: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麥姐周末愉快!:)
非常喜歡這篇博文!在美食中縈繞的是濃濃的故鄉情愫,揮之不去的血脈親情。Well done!!!
才知道蘭州拉麵有那麽高大的地位。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長知識了!
最後寫得好感人:背負孤獨,卻一直有父母的精神陪伴。他們的生命在我們和後輩身上得以完美延續。這是帶著傷感的美麗生命法則啊。
俺去蘭州是為了去敦煌,因為蘭州有哥們,窮學生可以找地方落腳。
順便告知麥姐,俺還去過麥積山石窟呢,當年不認識麥姐,否則到了麥積山一定會想到麥姐。
你的大學四年一定吃遍了蘭州的小吃。咱倆喜歡的小吃都差不多,我還喜歡釀皮子。好好饞饞你,讓你的眼睛好好過過癮。:)
甜胚子 灰豆子 當年最喜歡的小吃。 會寧路小吃街,南關, 好親切! 喜歡蘭州牛肉麵,喜歡三泡台,黃河邊的茶座,是我心中不滅的有關蘭州悠閑生活的美好記憶。
可以跟麥子攀半個老鄉麽? :)
禾兒說得是呢,蘭州變化非常大,爸爸的單位已經變得和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寬敞的大院裏全部蓋上了樓房,感覺很失落。當然有不變的,就是那奔騰不息的黃河、雕梁飛閣的五泉山和峰巒疊嶂的白塔山。不知道你金秋回到家鄉,那片令你惦記的小樹林是不是還在那裏。
三炮台的名字有各種解讀,無論怎樣解讀,叫什麽名字,好喝是你這個美食家的極致追求,俺的味蕾其實比較容易滿足。
是呢,甜胚子的特點就是在酒釀裏加了燕麥,那個筋道勁讓人惦記。
謝謝荷姐姐的擁抱,你最近失去了二姐,也是非常感傷,有空來城裏轉轉,分散下心緒。
你父母應該去過不少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喜歡蘭州牛肉麵,很多南方人不喜歡辣,但蘭州牛肉麵裏如果不放辣椒,似乎就少了靈魂。
謝謝菲兒一直以來的陪伴,這三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幸虧有你和朋友們。
我的青年時代是在各地的小吃攤中失去的,有小吃誰還會去飯店呀!西北五省尤其粗曠誘人,西北五省小吃是我的最愛。
沈香那麽早就自駕遊了,一家人從重慶到青海湖,路上該留下多少美好的回憶。重慶人應該喜歡蘭州牛肉麵,一樣的辣,隻是少了你們喜歡的麻。我在台灣吃過台灣牛肉麵,和蘭州牛肉麵風格迥異,也很好吃,牛肉還給得特別多。
生活中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愛能治愈,美食也可以治愈。
我在北京在海外吃的牛肉麵,沒有一家館子能超越蘭州本地的任何一家小館子。所以有人說,關鍵還得是當地的水,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
你說的感覺我也有,以前覺得馬蘭拉麵還湊合,但後來越吃越難吃,現在北京有東方宮,稍微好點。北京最有名的甘肅餐館是燕蘭樓,它家的釀皮子和手抓羊肉做得特別好,但牛肉麵就差強人意,湯太鹹了。
“風吹過樹梢,仿佛聽到他們輕聲的叮囑;黃昏的餘暉中,感受到他們不散的溫暖;遙望遠處的白塔,似乎看到他們和藹的微笑;寂靜的夜晚,星星點點的光芒幻化成他們追逐的目光,注視著我的日常。”————————————太喜歡這一段的描述了!國內的變化太大,估計麥麥父母當年住的地方早已麵目全非。否則,麥麥會摸遍那裏的一草一木!
記得我上大學後第一次回家,到家前,要經過家門口的一片小樹林,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撫摸那些小樹,一棵一棵地摸過去,心裏的那份柔軟,那份情愫,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牛奶雞蛋醪糟,怪我沒說清楚,是把雞蛋打進醪糟,攪成蛋花,你如果喜歡牛奶味,可以放牛奶,不喜歡牛奶的話,就放點水在醪糟裏,我們以前在家做的就是隻放水和蛋花。暖冬有空可以試試。
“城依在,父母已不在”,物是人非,這種傷感真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
蘭州牛肉麵已經在全球遍地開花,我前兩天還抱怨我住的村裏沒有蘭州牛肉麵,但昨天就看到有朋友轉發信息,1919蘭州牛肉麵在我家附近的購物中心盛大開業,周六中午三小時免費吃流水席,這廣告也是很拚呢,不知道是不是會擠爆了。你說的是,未必正宗,但用上這個招牌,證明人們對蘭州牛肉麵的喜愛。
哈哈哈,一下子冒出好多蘭州“老鄉”,麥子的熱文太讓人有共鳴了!
問好麥子。
寫這些隨筆花費時間,但是碼下來是分享也是一種自我積累了。
三炮台在朋友家喝過,問朋友,為啥叫三炮台。朋友神叨叨的,也是一知半解。麥姐解釋得很清楚了。謝謝分享!
麥姐吃的是拉麵,抒發的是思鄉的情懷...
更喜歡麥子的文字盛宴。原來蘭州有那麽多風味小吃,下次回國時一定去打卡:)
蘭州的天真藍,山明水秀,是個好地方。
問好麥麥
謝謝麥子沒告知了蘭州牛肉麵的經典所在:一清(清湯)二白(白蘿卜)三紅(紅辣椒)四綠(綠蒜苗)五黃(黃麵條)
“ 但於我而言,此次蘭州之行,心中充滿的是悲傷和思念。奔騰的黃河見證了我與我親愛的父母共同度過的歲月”抱抱親愛的麥子妹!寄情山水美食,銘記父母養育之恩,砥礪前行,告慰父母在天之靈。
90後留學生劉昊坤,將自己的家鄉麵蘭州牛肉麵館開到了紐約。每碗賣8到15美元,日賺8千到1萬美元。他夢想是將中國第一麵發展為世界第一麵。
老爸老媽好像原來在蘭州呆過,我還沒去過,原來在北京長城下吃了一碗蘭州拉麵,完全不正宗,不筋道,湯底也不行,就想著什麽時候去蘭州吃呢!
“ 但於我而言,此次蘭州之行,心中充滿的是悲傷和思念。奔騰的黃河見證了我與我親愛的父母共同度過的歲月”,抱抱麥子,你的心情和情感我太理解了,你、人參花、老皮卡和我,我們都是疫情三年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回憶成為了我們跟父母永不失聯的愛。”,再次抱抱麥子,沈香,花花和所有失去親人的朋友們,懂你們的痛!
“ 但於我而言,此次蘭州之行,心中充滿的是悲傷和思念。奔騰的黃河見證了我與我親愛的父母共同度過的歲月”,抱抱麥子,你的心情和情感我太理解了,你、人參花、老皮卡和我,我們都是疫情三年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回憶成為了我們跟父母永不失聯的愛。
我不是甘肅人,也沒去過甘肅,但不知為什麽,特別的愛吃蘭州牛肉麵。
去過中國很多地方,吃過很多地方的蘭州牛肉麵。開始時特別喜歡北京的馬蘭拉麵,但是這十多年來,價錢越來越貴暫且不說,怎麽覺得越來越和期待的不一樣,不好吃了。
總在琢磨,那麽便宜簡單的用料,已經沒有偷、減的必要了,怎麽還越來越難吃了呢?
看你的介紹,蘭州是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至少那些美食,很是誘人,嗬嗬。
城依在,父母已不在。那種傷感,唉,我們都逼自己粗放皮實點吧。細膩多情的人,苦啊! 抱抱麥子,圖片裏的蘭州,很美,不亞於江南了。比起你父母和我大姑初到時,蘭州早已經不是那個荒山禿嶺的貧瘠之地了。蘭州牛肉麵都開到多倫多了,即使未必正宗,也得借那響當當的招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