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
歐陽詢現在所讀到的《補江總白猿傳》,對白猿故事的描寫,比前麵這些短文更加複雜和生動。
如果讓我們先劇透一下的話,《補江總白猿傳》講了這麽一個故事:
歐陽紇奉命征討南方的蠻夷,隨軍帶著美貌的妻子。結果妻子不幸被山中白猿所擄走。歐陽紇曆盡艱險,找到白猿棲身之處,將白猿殺死,救回妻子。但此時妻子已有身孕,後來產下一子。這個白猿和人的雜種,就是歐陽詢。
這篇文章的結構精巧,遠超前人。
它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充滿了想象與虛構。但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作者煞有其事地,以史家的筆法和敘事風格,講述了一些“史實”。
一首一尾,遙相呼應,將虛構的故事納入了曆史的框架,讓人覺得確鑿有據。
但歐陽詢不難看出,文章首尾的所謂“史實”多有錯漏。
文章的開頭:
梁大同末,遣平南將軍藺欽南征。至桂林,破李師古、陳徹。別將歐陽紇略地至長樂,悉平諸洞,深入險阻。
大同年間的末尾(大同,梁武帝年號,535年正月—546年四月),梁武帝派遣平南將軍藺欽征討南方的蠻夷。藺欽到了桂林,擊敗了李師古、陳徹的軍隊。派副將歐陽紇繼續進攻到了長樂,將當地蠻夷武裝都平定了。
文章開頭這短短四十個字中,人物、時間、地點,全都有問題。
藺欽,梁朝沒有平南將軍叫藺欽。應該是蘭欽。“蘭”的繁體和藺字形接近。
蘭欽南征發生在大通(527年三月—529年九月)末年,而不是大同末年。
無論是大同還是大通,歐陽紇都不可能作為蘭欽部將帶隊出征。因為大同年末,歐陽紇才八歲。大通年間,他還沒出生。
曆史上跟隨蘭欽南征的,不是歐陽紇,而是他的父親歐陽頠。
李師古,梁史無其人。
陳徹,梁史無陳徹其人。倒是有一個叫陳文徹的人。他是嶺南當地俚人領袖。他確實和蘭欽有關係。蘭欽南征桂林,中途路過廣州,把叛亂的陳文徹擒獲。
如果我們假定陳徹就是陳文徹的話,則“至桂林”這句就錯了。蘭欽是在去桂林的中途,在廣州擒獲陳文徹的,不是在桂林。
這短短四十個字,錯得這麽多,這麽離譜,而且這麽花樣繁多,確實匪夷所思。
從文章後麵的文字之精妙來看,寫作此文的人,絕對是當世高手,文化修養極高。在古代,有如此文筆的人,必定是飽學之士,熟讀經史。而且初唐距離梁末不遠,很多當事人都還健在,人們對很多事情記憶猶新。不應該也不可能在史實上錯得這麽離譜。
莫非作者是有意為之?
這些錯漏的出現不是因為作者無知,而是他在花樣翻新地故意埋坑。
將史實打碎後,用碎片重構了一個平行宇宙。
作者要的就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辨、亦幻亦真的效果,用以蠱惑人心。
而最重要的,是把跟隨蘭欽南征的歐陽頠替換成為他的兒子歐陽紇,然後將他投放在南方的地理環境中,這樣這個故事才能和歐陽詢最終搭上關係。
文章的末尾,這樣寫道:
紇妻周歲生一子,厥狀肖焉。後紇為陳武帝所誅,素與江總善,愛其子聰悟絕人,常留養之,故免於難。及長,果文學善書,知名於時。
歐陽紇的妻子一年以後生下一個孩子,他相貌醜陋,酷似猿猴。後來歐陽紇因為謀反被陳武帝所殺。他平素和江總交好。江總喜歡這個聰慧絕倫的孩子,於是收養了他,使他幸免於難。等到這個孩子長大了,他學識淵博,書法精湛,聞名於世。
和錯漏百出的文章開頭相比,文章的結尾相當收斂。隻有一處史實有誤:歐陽紇是被陳宣帝所殺,而不是開國皇帝陳武帝。
讓讀者暢快淋漓地讀完這個奇幻故事後,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和顏悅色地,陰險地,不著痕跡地推出了其隱藏的險惡目的。
歐陽詢的名字直到最後也沒有出現。
但初唐的讀者閱讀至此,已經非常容易判定這個孩子就是歐陽詢了,文中不需明指。
讀者終於可以自己進行聯想——相貌醜陋的歐陽詢原來是猿人雜交所生。
作者巧妙引導,讀者恍然大悟: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