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三角平衡論

(2021-07-30 13:35:35) 下一個
三角情緒平衡理論
人是社會的人,總要和周圍的人發生聯係,形成多種關係,如親人、朋友、同事、上下級關係。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一個人在與外界的聯係中他隻有三種關係,一是他所喜歡的(his favorites),二是他所討厭的(people he hates),以及他所忽視的(people he ignores).
在一個單位,領導會自覺不自覺地把他的員工分成三堆。及便在虛擬世界,人和人通過網絡溝通,也會產生這三種關係,比如在一個群裏,總有令你喜歡和令你皺眉頭的人,還有一些與你無所謂的人。 
所謂平衡就是情緒上的愉悅。當兩個人相互有好感,而且發現他們在很多方麵具有相似性時,他們的關係就達到平衡(balanced)況態: 人活得舒心,愉快。如果這倆個人後來發現他們在某些方麵有差異,結果就產生了失衡現像(inbalanced),這時候情緒變得平淡甚至不愉快。比如父母一方對孩子產生偏愛,或價值觀出現差異,導至情感的不和諧。
美國有一個叫海德(Fritz Heider) 的社會心理學家,他在上個世紀研究出一個有關人際關係的平衡理論。他說兩個實體(比如倆個人)之間存在兩種關係,即好感和反感的態度。他發現"主體''、"他體''及''態度對象''存在相互影響的三角關係。他分別用P-0-X表示。例如,P代表一個男孩子,O代表他的一個朋友。X代表踢足球。O喜歡踢球X,如果P不喜歡踢足球,他就可以採取如下辦法,使自己情緒達到平衡: 一是說服O不要踢足球,二是說服自己改變對足球的態度,三是改變對O的親密關係。其結果是通過平衡來維持和發展P和0之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淡化倆人的關係,走出負麵情緒的陰影。
用圖表示就是三角形,三個字母各占一角,P、O、X,他們之間的關係非正(十)即負(一)。如果三邊符號相乘為正,主體P的情緒就是平衡,如果乘積為負,主體P失衡,這時P就需要調整與O或X的關係。
這一三角平衡理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研究人員用各自實驗結果證明這一理論很有實用價值;在人際關係緊張時,是改變別人,還是改變自己,還是重新界定彼此的關係,每個人都在做出選擇。不信試一試。你身邊或許有愛吃大蒜的朋友,而你又討厭那個味兒,最後誰牽就了誰?  
以小比大,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一種放大的人際關係。遇到困難要換個角度看問題。找出平衡的辦法。爭鬥就是試圖改變對方,自省就是改變自己。雙方各退一步,也許前麵就是柳岸花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