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靜

行萬裏路,讀萬券書,淡泊塵緣,情係河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童年北碚雜憶-之五孫越崎先生

(2025-07-16 04:21:28) 下一個

孫越崎和翁文灝這兩位名人與父親在北碚工作的中原煤礦公司都有交集。早在1934年秋,河南焦作經營煤礦的中原公司和福公司聯合辦事處(俗稱“中福公司”)瀕臨破產。英方股東、中福公司董事長吳德羅夫廬山蔣介石表達了對河南省政府派往中福煤礦的領導人的不滿,要求南京國民政府派員整理。蔣介石即下令中福公司改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領導,由國防設計委員會煤業部主抓。蔣介石於1934年9月在廬山當麵請翁文灝出任中福煤礦整理專員。翁文灝於1934年11月來到中福煤礦。孫越崎應翁文灝之邀,赴中福煤礦擔任中福公司總工程師,並在翁文灝不在焦作時代理整理專員。孫越崎著手整理之後,中福煤礦很快扭虧為盈。1935年,中福煤礦年產無煙煤達100多萬噸。1935年10月,孫越崎接任整理專員。1936年冬,中福公司兩年“整理”期滿,整理專員還政於中原公司、福公司的董事會及股東。1936年,孫越崎在中福公司新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獲聘為中福公司總經理,任期三年。

前已述及,孫越崎先生是抗戰時期天府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父親的口裏也經常提到他。他是一位有傳奇經曆的人物。

據郭海寧《重走北川鐵路,重溫天府煤礦》一文中所述:天府礦業股份公司成立後不久,孫越崎便對天府煤礦進行改造:首先,對礦道取直加寬,從而運行雙軌煤車;其次,通過打洞、加風扇,解決礦內通風問題;其三,建成發電廠,為采礦機器設備提供電力保障。孫越崎還通過革新組織管理、實行機械化生產、培訓技術人員等措施,使得天府的生產直線上升,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此外,孫越崎還於1943年自行組織製造了一個火車頭,並投入到了北川鐵路的使用中。這是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個火車頭。天府礦務公司以後不斷發展,成為戰時大後方第一大煤礦,孫越崎先生的運籌管理,起了關鍵的作用。

近查網上資料得知:孫越崎,1893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曾就讀於上海複旦公學中學部、天津北洋大學及北京大學。1921年於北京大學采礦係畢業。1923年參加了黑龍江穆棱(雞西)煤礦的創建工作直到建成投產。1927年結識了前來穆棱調查的北京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並在翁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地質學會中國礦冶工程學會。1929年秋,孫越崎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采礦係學習。1931年9月,又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在美國期間,他實地考察了美國多處煤礦、油田和金礦。1932年春回國途中,他又繞道歐洲,考察了等國的采礦業。

1932年11月,孫越崎應翁文灝之邀來到南京,在剛剛成立的國防設計委員會(即日後資源委員會的前身)任專員兼礦室主任。1934年春,國防設計委員會轄下成立了陝北油礦勘探處,孫越崎被任命為處長。在陝北延長縣,孫越崎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油礦鑽井隊,並率隊打出了油井,煉出了汽油。

抗戰時期,孫越崎除了是中福公司和天府煤礦合並後的天府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以外,還先後創辦了嘉陽威遠石燕等煤礦公司,並擔任總經理。在重慶則設置了四礦聯合總公司。

1941年3月,隸屬於資源委員會甘肅油礦局重慶成立,孫越崎被任命為總經理,受命創建玉門油礦。在孫的領導下,1942年11月,玉門油礦提前完成該年生產汽油180萬加侖的目標,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提供了巨大的物質支持。孫越崎因此被譽為“煤油大王”。

抗日戰爭勝利後,作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經濟部東北區特派員,孫越崎主持接收東北地區的重工業,任內先後主持接收了東北電力總局鞍山鋼鐵公司本溪煤鐵公司豐滿水力發電廠、阜新煤礦北票煤礦沈陽機械廠等數十個企業。同時,孫越崎還兼任行政院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局長。

1946年1月,孫越崎兼任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7年1月,孫越崎到南京專任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1948年5月,翁文灝內閣成立,孫越崎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資源委員會委員長。此後,在孫科內閣中,孫越崎連任該職。1949年3月,何應欽內閣成立,孫越崎出任中華民國工商部(5月與其他部會合並成立經濟部)部長兼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

資源委員會是中華民國政府中經營全中國重工業的部門,下轄121個總公司,近千個生產單位,職員三萬兩千多人,技術工人六、七十萬人。在孫越崎的領導下,所有留在中國大陸的廠礦和員工均投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任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的翁文灝錢昌照後來也經孫越崎電請,從海外回到北京。

1952年孫越崎到開灤煤礦任總管理處第三副主任。文革期間他被以“特嫌”的罪名關入“牛棚”隔離審查,1973年才獲得自由。以後,他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煤炭部顧問、民生公司董事長等職。1995年12月9日,孫越崎病逝於北京,享年103歲。

有意思的是,孫越崎是三峽工程的著名“反上派”,不同意當時上馬三峽工程,在全國政協多次提出反對修建三峽工程的意見。我雖然和他關於三峽工程的觀點不同,但非常敬佩他的為人,仰慕他為人民作出的貢獻和堅持提出諍言的精神。我通過參加三峽工程技術設計審查專家組十年的所思所見所聞,通過主持中國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三峽工程重要基礎理論問題研究中的一個子項的三年研究,通過負責三峽大壩基礎和船閘高邊坡部分監測設施數年的埋設施工、數據采集及資料分析,深知三峽工程的興建決策是科學的、慎重的,三峽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質量是一流的,工程效益是巨大的。投產後出現的一些問題大多是局部性的問題並且是事先有所預見的。現在,三峽工程已全部完工且投產多年,事實證明了它的成功。可惜孫老已經不能親眼看到這些了。

圖-中國礦業大學的孫越崎銅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