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是Costco的忠實粉絲,雖然家裏人丁稀少,並不適合Costco的大包裝,可是不知道出於什麽心理,還是癡心不改,每周必須打卡一次。
疫情開始後,出於對Costco防疫措施的信任,更是放棄了去其他超市購物的選擇,一心專注Costco。
話說Costco也的確有不少口碑超好的貨品,網上總是會有各種推薦,甚至還有代購專攻此家商品,像每次出場必遭哄搶的Elizaberth Arden眼部精華素,無論是中文論壇還是英文論壇,都有人開篇討論過這個現象。
Costco家的東西覆蓋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雖說款式不夠新穎,可是勝在方便,買牛奶雞蛋的時候順便就一起逛了。Costco經常會放上像CK一類的大牌衣服,從款式上怎麽看都像是貼錯標簽,不過質量還說得過去,最重要的是便宜,幾十塊錢的羽絨服,還是阿迪,出了Costco在哪裏都見不到這種搭配。
食物在Costco購物清單上是大頭,牛奶雞蛋的價錢我有印象,與外麵超市的價格不相上下,至於其他的沒怎麽比較,說不上買Costco的是不是更劃算。可是購物是個習慣,當你適應了一個購物環境後,就懶得改變了。
我個人認為Costco之所以可以吸引像我這樣的顧客一個原因是商品齊全,價位合理,購物環境也很舒服,退貨方便,所以雖然量大是個問題,不過忍一忍也就算了。想當年我們從Costco買的蔬菜基本上都吃不完,浪費的我自己都覺得很慚愧。
可是這個月,我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和Costco分手了,為什麽呢?因為它變了,它失去了它最大的特點,不再平易近人了,我對Costco的感情被深深地傷害了。
最一開始是一朋友去Costco買油,說以前8.99的油現在居然12.99還是13.99了,然後這個消息就像開啟了潘多拉魔盒,有關Costco漲價的消息就開始鋪天蓋地的過來了。
前兩天親自去了一趟Costco,天呐,冷凍牛排上次買的一箱40多塊錢,兩周不見標簽已經變成50多接近60塊錢一箱了。新鮮rib更是漲到27塊錢一公斤。Cotsco的雞蛋也在漲價之列,隻不過和菜籽油和牛排漲價不一樣的是雞蛋采取的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的策略,一次漲幾毛錢,一年漲幾次,Costco最便宜的那種30個一板的雞蛋現在已經到7塊多了。
通貨膨脹在covid之前就已經有苗頭了,covid開始政府為了穩定社會,安撫民心,又推出各種福利政策,印鈔機感覺就是996不停地往外出貨,而市場上的商品卻因為covid並未同步增加,所以現在雖說covid尚未結束,影響卻已經開始顯現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Costco提價也算是情理之中,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大公司也要盈利。我就希望老板也能有我這覺悟,趕緊地按著物價指數來把工資提一提,畢竟老吃不起肉的員工,工作起來的效率也令人擔憂啊。
據說當年工會比較有勢力的時候,工人工資是和物價指數掛鉤的,可惜資本家太狡猾,這個夢想現在基本上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了。
這次covid因為出行不便,購物受限,娛樂暫停,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點家有餘糧的感覺,可惜Costco漲價從心理上又被打回原形。
現在的Costco就像一個維持了十幾年默默溫情的渣男,一朝變臉,六親不認。而我雖然還是愛戀著這個渣男的俊俏的容顏,瀟灑的氣質,可惜現在渣男已經變了,除了放手,我又能怎麽辦呢?
Costco的這次漲價幅度之大,範圍之廣又像一個從眾甚多的武林盟主突然被朝廷招安,把身後跟著的一群小弟徹底搞懵了,大哥這是怎麽了?我們跟還是不跟呢?
*圖片來自網絡*
一般來說,節省不了會費基本不要參加。我發現,外麵的店鋪如果隻買sale的物品,價格比Costco要低。如果考慮大批量購買吃不完扔掉的成本,估計跟外麵差別不大了。家庭人少的不大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