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假期第一站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因為隻是8個小時的停留,本來想坐環城渡輪,又怕發生意外耽誤轉機,所以就決定到梵高博物館參觀一下,順便看看阿姆斯特丹的街景。
在地圖上看梵高博物館位置距離市中心還有一段距離,以為會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結果坐上汽車開了大概半個小時以後,就有進入到了城市的感覺。歐洲可能還是人口比較多的原因,我們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很少見到類似北美這邊一片一片的獨立屋,反倒是一座一座的樓房臨街而立。街道很幹淨,房子看上去有點曆史了,但是維護的很潔淨,並沒有破舊的感覺。
等到了地方下車,我驚訝的發現這是一個類似於文化中心的地方,沿途有好多博物館(museum),因為時間有限,我在網上早早訂了梵高博物館的門票,其他的博物館我們就是從旁邊經過,並沒有停下來。眾多博物館包圍中,有一個噴泉廣場,上麵架了一隻奔跑著的野豬的雕塑,不知道和我們中國的豬年有沒有關係。
行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我又很驚訝地看到騎自行車的人很多,而且是以代步為目的的,反倒路上汽車很少。這是不是因為大城市,汽車出行成本太高,自行車做為一個低成本高環保的交通工具被廣泛接受。有位年輕的媽媽居然一前一後帶著兩個小朋友,我覺得騎車水平比我這有20多年騎齡都高。我還從來沒有騎車帶過小盧呢。
邊走邊看,來到了心心念的梵高博物館,不大的一座小樓,牆體上一排梵高的代表作。博物館裏梵高的作品是梵高弟弟的後代捐贈的,裏麵的並非梵高全部的作品,但是據說是收藏品最多的,比較有特色的包括梵高書信,梵高的自畫像,吃土豆的人,盛開的杏花(Almond Blossom),麥田的烏鴉(wheatfield with Crows)和有代表性的向日葵。
因為到的早博物館沒有開門,但是已經有人開始排隊了,我們就加入到排隊的人流中。到了9點博物館正式開門,我們隨著人群進入到博物館裏麵。路線基本上是設定好的,所以跟著人流走就行了。可以在一樓租講解器,我們給小盧同學租了一個,她自己拿著邊聽邊看,我挑著有興趣看,看作品看講解。博物館裏麵並不僅僅隻有梵高的作品,還有許多和他有關聯的,風格受他影響的同期或者後輩畫家的作品。
我們順著人流看下來,也都基本上用了三個多小時,這還隻是挑著看的,如果真的有時間慢慢看下來,一天不知道夠不夠。因為不僅僅是作品,博物館裏麵的文字解說也有很大的信息量,有助於幫助了解梵高,了解歐洲畫家。可惜博物館裏麵禁止拍照,所以有一些很中意的作品沒有辦法照出自己的版本。
梵高是一個很矛盾的畫家,一生都在和自己抗爭。他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考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神學專業入門考試就沒通過。除了在年少的時候母親以及鄉村學校給他的教育,其它的教育經曆好像都不能令他開心。任何一篇介紹梵高的文章都會說他在世的時候很失敗,沒有一件工作可以堅持下來,作品生前隻賣出去一幅。可是死後,梵高的作品卻成為一個標杆,不但收藏家趨之若鶩,連小偷也鍾愛他的作品,頻頻光顧。
做為一個外行,我從梵高的作品感受到了衝擊與感動,從他的書信看到了他的敏感和智慧。我有時候就在想現代教育對於真正的天才也許真的是沒有意義的,他們的成長應該是來自於他們對身邊世界主動的有選擇的接受。對於梵高的悲慘一生,我也在想這是不是他的宿命。如李白如蘇東坡,命運的悲慘才會激發出他們不朽的作品。如果梵高真的錦衣玉食,心情舒暢,那他還能夠創造出來色彩對比如此強烈如此有力量的作品嗎?也許我們應該感激他們悲慘的命運帶給我們這個世界超出想象的美好作品。
看完梵高就到了禮品店,買紀念品作為度假必備項目,我們在禮品店又停留了一會兒,看看被做成了漁夫帽的盛開的杏花,印在了茶杯墊或者背包上的向日葵。梵高的商業價值在他過世100多年後終於得到了證實。
出了博物館,搭上返回機場的公交車我們的荷蘭行就結束了。短暫而緊湊,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看到更多的阿姆斯特丹,可以有機會騎自行車來感受阿姆斯特丹。
梵高的自畫像之一。線條的使用總讓我有種動物的感覺。外行看畫憑直覺,如有冒犯還請梵高和梵高迷原諒。
這幅作品是梵高為弟弟的兒子出生所創作的,在梵高作品裏麵少有的畫麵清麗,色彩柔和。
梵高的向日葵
*以上梵高的作品來自梵高博物館官網。梵高博物館的收藏品目前在官網公開展示,包括梵高的書信,如果對梵高有興趣,值得上去細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