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讓一個以前鮮為人知的傳染病網絡直報係統進入大眾視野。所有人都在問:為什麽隻有很少的病例通過這個係統上報,以至它沒有起到應起的作用?目前看,至少部分是因為在疫情的早期,“不明原因肺炎”的判定標準訂的太高了。早期的一些報道,將製定過高標準的責任歸於國家衛健委的專家。但是最近的兩篇報道披露,其實是武漢衛健委背著專家們,另搞了一個所謂“入排標準”,要求患者同時具備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者才能夠納入。其中的流行病學史限定於與華南海鮮市場有接觸史。有醫生反映,按照這個標準,“一個病例也不能報”。
到此似乎答案已經清楚了,但是我偶然看到一篇論文(鏈接見文後),讓我覺得事情可能還不那麽簡單。這篇論文由中國CDC副主任馮子健和衛生應急中心主任李群領銜,發表於2019年9月3日,僅僅比新冠肺炎暴發早了三個月。文章總結了2016年對網絡直報係統進行的一項評價研究。該文對網絡直報係統提出了三項改進建議,其中第一條是:
“Modifying the existing PUE case definition by adding relevant exposure history may improve the specificity, feasibility and utility of case reporting”
PUE即不明原因肺炎。這不正是武漢衛健委所做的嗎?從論文看,作者們擔心的是兩件看似矛盾的事:一是醫生們不用直報係統,二是如果太多的病例報上來,衛生係統必須一一進行調查核實,會耗盡係統的資源。上述建議就是針對第二點,為了減少上報病例中的假陽性,減輕衛生係統的負擔。
我不知道武漢衛健委的“入排標準”與論文的建議僅僅是巧合,還是有內在聯係,但是它完美地證明了這個建議的愚蠢。我們現在多希望在去年12月的時候,有更多的病例能夠通過係統報到上層,能夠早一點發出疫情暴發的警告。
https://bmcinfectdi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9-019-4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