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出自兩漢辛延年的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
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
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
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
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耀,翠蓋空踟躕。
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
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
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舊,貴賤不相逾。
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很遺憾,其實詩中的大秦珠就是現代普普通通的玻璃珠子,如果要把它說得清楚明白點的話,這還得從“大秦”兩個字扯起。
如果你現在隨機在中國的大街上抓住幾位年輕人,問他們“大秦”是什麽?應該很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統一中國的大秦帝國,然後如數家珍地告訴你他/她看過大秦賦或者大秦帝國電視劇。
其實自從漢代絲綢之路開通終點直到羅馬後,大秦是古時中國對羅馬帝國及地中海地區的稱呼。當然這其中說法眾多,但無一例外都是指向西方,到底有多西邊,這就沒法說清楚了,因為古時中國沒有西方的地理概念。
簡單一點的話,我們可以把“大秦“看成古時中國對”西方“的泛稱。
哪為什麽古時中國要把西方羅馬帝國等稱為“大秦“而不是”大樹,大坑,中堂,小王等等“呢?
這又是一個麻煩問題,因為年代久遠且記錄不詳,雖然有眾多學者研究過這一問題,但還是各說一詞,沒有最確定的定論,大致不外乎:
1)“大秦“是Dasnia的轉音,Dasnia是古代安息人,也就是波斯灣高加索一帶安息帝國人,對其領土以西的稱呼,就是西方的意思。安息商人來往絲綢之路,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久而久之,古時中國人就用安息人對西方的發音來泛指安息以外更西方的地區。
2)還有一種說法,“大秦“是音譯,是LATIN的漢朝音譯版。專家苗盼盼看看漢朝時西方人是怎麽讀LATIN這個詞的,是不是發音接近”大秦“這兩字的中文發音?
當然還有其他說法,意譯論,就不探討了。
回到前麵的大秦珠,其實它就是古時羅馬帝國小玻璃作坊製造出來的玻璃珠子,秦漢時羅馬帝國已經有這方麵的工藝並能夠製造玻璃了。據說現在的意大利羅馬地區還有這種玻璃小作坊,還保留著2000多年前的傳統工藝。
根據相關的史書,古時中國用“大秦“來稱呼西方一直到明朝後期,滿人入主中原後隨著中西方交流的增多,”大秦“這一稱呼才漸漸被其他稱呼替代。
另:唐朝張籍的節婦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似乎是從以上樂府詩脫胎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