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隔離日記》
/格利
題記
選擇在新冠病毒疫情還在四處漫延的時候回國,要冒很大的風險。這注定是一條漫長的路,也是一條艱難的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條路,我們就會堅定地走下去,不埋怨,不後悔。
1
10/11,周二
今天回到佛山三水隔離。廣東的隔離政策是省外人需要隔離14天,我們回到當地城市還需要另外隔離7+7天,即酒店醫學觀察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隔離。
上午6:50分我們的飛機降落廣州白雲機場。大家排隊進行核酸檢測,出示“指尖碼”(一種海關旅客信息App ),領行李,按順序在出口處隨機分配旅館。
我們昨晚半夜12點左右起飛,飛機從美國洛杉磯到廣州飛行了15個半小時,由於地球自轉的作用,飛機一直向著黑暗中的西邊天空飛去,一路追逐著似乎永遠也不見天日的黑暗……
臨近目的地,從飛機上的弦窗向外邊望出去,隻見遠處天空上的太陽,燦爛輝煌,金光閃閃,天際線處雲彩由淺至深,橙紅一片。
今天早上一覺醒來6:50分,飛機安全落地。
依次排隊辦理完各種繁複的手續之後,下午13:44分由疫情專車封閉式轉送,14:30分(從飛機落地到進酒店曆時七個半小時始完成包括核酸檢測在內的各種程序、檢測和填表)我們最終到達佛山三水獅皇花園酒店進行醫學觀察隔離。手續之繁複和時間之拖拉真如之前旅友的經驗所述,正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我心態之平靜出乎意料之外,而我並不總這樣一個人,我也有失控的時候。
一個家在大連的高中生,叫麥可。他正在洛杉磯讀高中。在從洛杉磯到廣州的飛機上,他緊挨著坐在我的旁邊。
一對成都的夫婦,貌似藏族同胞,他們住17樓,我們住18樓。
飛機上坐在我後麵有一位原籍柳州的老人,相攜帶著一位患著海默氏症的老伴,一路上很艱難。他老伴有時候根本不聽指揮,在飛機過道上走來走去,而且過一會就要上廁所……
但奇特的是,他老伴一路上很多時候都哼著文革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熟悉的歌曲,而且嗓音還挺不錯的。
我們在隔離酒店吃完中午飯,一覺起來,發現一切都變了……
熟悉的飯菜味道,濃濃的鄉音,就連生活的節奏也變了,變得慢了;我就像一個走慣了高速公路的人,突然一下子穿越到一個吆喝著駕駛牛車的年代……
我想,我會慢慢地又重新習慣它的。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終於又吃到熱飯熱菜啦。
我從楓葉未紅之時的北美走來,希望在嚴寒冬季到來之前離去。
2
10/12,周三
昨天我們一個航班的旅客是下午才到隔離旅館報到,今天開始真正的隔離生活,一種特殊時段的生活開始了。這個時候我們大都數人並沒有認識到這意味著什麽?
隔離生活有許多新的生活體驗。我先說一個笑話。
隔離期間,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供應,你不得不吃。我問一下大家,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有人說,在祖國你就得吃好喝好……為國爭光!
有人說,管天管地,難道還管人放屁?我不吃,他奈我何。
其實,不為什麽,因為你不及時吃飯,菜就會涼了。
屋裏有個小冰箱,但是沒有微波爐。
……
有人問,隔離生活是不是會很無聊?
那要看你怎麽過。在我看來,有微信,生活就不會無聊。
我們的微信朋友遍天下。
屋裏有免費的wifi,隨便你怎麽用,怎麽會生活無聊呢?
同一個航班一起隔離的朋友,還真有一個微信群,大家在群裏麵一起聊天,分享信息。這個微信群在上飛機前幾天就已經成立了,旅途中加入的人越來越多。
針對群裏麵有人亂發廣告,昨天跟我坐在一起,那個大連籍在美國洛杉磯讀書的高中生就踴躍發言,提議多設兩個管理員,把那些廣告商及時清除出去。
這個才來美國讀書大半年的高中生很了不起。昨天在飛機上,我跟他交談,我說你來美也有一段時間了,你在美國的讀書生活有什麽感受?請說出三個感受最深的觀點或事例來。
高中生叫麥可,人雖然年輕,但是說話很有條理。他對我娓娓道來。他說,在美國讀書學業很寬鬆,知識很廣泛,學生很自由。
他說,這些方麵是與中國大陸學生最大的不同。
他所說的學業寬鬆,可能是指作業不多,學生壓力不大。知識廣泛可能是指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天馬行空,給與學生的知識麵非常廣泛。而他所說的自由有可能是指思想、觀點和發言比較自由。
麥可也理解自由是一把雙刃劍。他說美國同學中有很多吸大麻的。
加州,又稱為左派州,州長以及議會很多時候由民主黨把持,最近頒布了一條法律,允許人們少量吸食低濃度大麻,允許個人購買少量、低濃度的大麻供自己使用。
在南美其實吸大麻跟吸煙一樣,有一個“度”的問題,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夠把控住。高中生思想還沒有完全定型,要想把控住這種“度”是比較困難的。一旦染上吸食大麻這種毛病,必將後患無窮。
我問麥可,你自己吸大麻嗎?他說,他不吸。
一個學生吸不吸大麻,可能跟他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還有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標有關係。
這個高中生麥可比較有定力,我比較喜歡和這樣的年輕人打交道。
……
昨天剛回到國內,吃到中餐,我狼吞虎咽,喜歡得不得了。到了今天就吃不動了,吃不完,每餐還稍微會剩一點。可能我運動量突然減少,看來飯後可能要在室內做些室內運動,消化消化。
今天醫務人員來幫我量了一下血壓,162,稍有點高。我正在想辦法找人買藥。
其實我們還算好啦,身體無大礙,隔離生活會慢慢適應的;昨天看見同一個航班有一位男老鄉的老伴有海默氏症,不聽工作人員指揮,在飛機上狹窄的過道裏走來走去;有幾位母親是帶嬰幼兒的,可能她們的隔離情狀要比一般人要更艱難一些。
?3
10/14,周四
昨天隔離單位要求重新填了一些調查表,重新檢測一次核酸項目,重新申請了一個當地的“葵花碼”。
有一兩張表是重複填寫,因為內容是同前天入住時填的一模一樣,難道他們這麽快就忘記了?
有一項調查表細致到每天調查、指導和監督你消毒片的如何使用以及在何處使用。
“葵花碼”是廣東碼,隔離結束以後,離開廣東時乘車乘船或乘機用的。
回到本省還要申請一個城區的“青秀”碼。今天身份證管區派出所和社區居委會分別來電話,詢問了相關情況,又填了一大堆的表格信息給他們。感覺好繁瑣,回國入境廣州海關時已經填了“指尖碼”,入住隔離旅館時也填了一大堆表的個人信息,加上廣東當地的“葵花碼”要求的個人信息都填得非常詳細了,為什麽全國沒有聯網分享這些信息,而是要重重複複地填寫這些個人信息。不是說國內早就有大數據了嗎,難道不可以用來傳遞這些信息嗎?
今天隔離單位又來采集核酸項目了。連續兩天采集核酸項目,據他們說,後天還要來采一次。好吧,不怕麻煩就來吧。
感覺中美兩國最大的不同就是管與不管。我們這裏是事無巨細,什麽都要管。層層都要管,個個都要管。重複管轄,不厭其煩。美國那邊疫情發生以來兩年之間,除了給我們做過一次核酸篩檢,還是我們自己主動申請的;還有兩次疫苗,也是我們自己申請打了兩針之外,什麽都不管,什麽都不問。如果按照國內的某種流行觀點來說,就是“對群眾的冷熱不管不問。”
馬桶壞了打電話給前台,酒店也不敢派人上來修理,叫我們按照酒店工程隊的視頻遙控指示修理。結果我還真的把馬桶修理好了。如此長期下去,恐怕隔離結束時,我也會成為一名“馬桶專家”?也說不定。
晚餐有白斬雞吃,白斬雞隻有兩廣人喜歡吃,但是那些雞皮我都不敢吃,太肥膩了。今天醫護人員幫我量血壓有170。很危險。還沒有確定是否高血壓,隻是有血壓高現象。要等隔離結束以後,到醫院做全麵檢查才能確定。
我昨天做了五個俯臥撐;原打算爭取隔離結束的時候,能做到15個。後有醫生朋友在朋友圈告知,血壓高還是暫時不要做劇烈運動的好。我深以為然,慨然聽之。
4
10/15,周五
今天是隔離生活的第四天。感覺到有點無聊。該吃的酒店包餐也吃了,該測的核酸也測了,該聊的微信也聊了,?感覺沒有什麽新鮮事要發生了。
就每天上午和下午兩次測溫可以看到人,其他時間一個人都看不到,規定非必要不能開門,更不能到走廊裏晃悠;送餐小哥每次來送餐,放下餐盒拍兩下門就迅速消失,人影都不見一個。
醫務人員今天又來測量血壓,我的血壓是157,高壓。問他們有什麽藥吃呀?他們說沒有,他們隻負責測溫,不負責看病。我很擔心血壓高這件事的確診,可能會被隔離那麽長的時間所耽誤。
整個下午我的頭都是昏昏沉沉的。明天等醫護人員來測血壓的時候,跟他們提要求,看能不能去看病。如果隔離那麽長的時間不能去看病,有可能小病也會拖成大病,大病會拖成重病。
下午近6點,頭越來越痛。
新冠病毒會死人,但其他的病同樣也會死人。
群裏麵說,同一航班來的一個嬰兒患了一般肺炎,經過這兩天的及時治療好多了。
今天上午跟Aiden 視頻了。他會拿媽媽手機或婆婆手機撥奶奶號碼要求視頻。視頻中Aiden 問奶奶:“奶奶你在哪裏?”奶奶說,我們回中國但還沒有到家,在旅館裏隔離。Aiden 不懂隔離是怎麽回事,他三歲還沒到。
奶奶說,我們正在吃早餐,有餃子,有酸奶……
Aiden 說:“我也想吃”。
奶奶說,你們家裏冰箱裏也有餃子,叫婆婆蒸給你吃。
Aiden 說:“我還要吃酸奶”。
奶奶說,冰箱裏不一定有酸奶,明天有空叫你媽媽買回來。
Aiden 說:“肯定有,冰箱肯定有”。
Aiden 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學會了“肯定句”。?這一段時間以來,他為了強調某樣事情的真實性,常常會用“肯定有”,“肯定在這裏”和“肯定是這樣”。
聽著他說得那麽“肯定”?,你會忽然發現,他好像又長大了一點。
聽到Aiden 這幾天慢慢適應了我們離開美國後幼兒園的生活,這使得我們被隔離所造成的焦慮和不安心情感到好受一些。
一個人最難過的是生離與死別,在這2021年裏我們都經曆過了。
10/16,周六
今天打了兩組八段錦,也有點小小的出汗呢。隔離房間比較窄小,也隻能打這種站著不動或動作不大的八段錦,想打24式太極拳地方不夠了。又有朋友向我推薦打“定步太極”。
這兩天發現膝蓋痛,右邊膝蓋。原來左邊是痛的,現在右邊也痛了。如果隔離時間拖長,可能隔離結束的時候,可能都走不動了——這符合“用進廢退”的生物進化原理。
使人有一種小小的擔憂。
要在隔離期間保持身心健康,除了打打拳,可能還要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打發時間。
憑窗遠眺,發現樓下有一個小小的幼兒園。上網一查,它叫健力寶幼兒園。原來這個隔離飯店是位於三水區(以前叫三水鎮)健力寶路和廣海大道中的交叉路口。這一下引起我的興趣。健力寶飲料80年代初曾經風靡全國。好像還跟體操王子李寧合作過一段時間。三水鎮這個名字給我的印象是跟健力寶聯係在一起的。李寧在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男子體操單項比賽中奪得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3項冠軍,一舉奪得三金兩銀一銅,成為該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
1988年退役前後,李寧從事的第一個商業活動,就是跟三水的健力寶飲料合作。後來李寧涉足運動服裝,創立了自己的李寧運動品牌,涉足廣泛,從生產運動服裝、運動鞋到生產籃球、足球等卻是後來的事情。
健力寶飲料作為中國第一民族品牌的運動飲料,曾經做得很大。但“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健力寶公司的真實情況怎麽樣,曾經發生過什麽?我以前沒有關注過。今天上網一查才發現它在輝煌時期曾經在廣州鬧市區建有一座38層樓高的健力寶大廈,在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租了整整一層樓做它的海外業務辦公室。
世事滄桑,星轉鬥移。
原健力寶大廈位於廣州越秀區東風路,後被“時代地產”收購去了。
群裏說,那個一下機就帶著孩子住院的母親在孩子(三歲大兒子)治療普通肺炎好轉出院後,她想申請到我們居住隔離的獅皇花園酒店與她的另一個小孩(一歲左右女兒)住在一起,未獲批準,需在廣州另尋隔離酒店,骨肉分離。一個人遠行要帶著孩子本來就很難了,還帶兩個孩子就更難了,遇到特殊情況還與一個孩子隔離不能相見真是為難這個年輕的媽媽了。
記得在洛杉磯機場候機的時候,跟她一家人聊過一下。她是舉家搬家回廣州居住,帶了很多行李。她老公是美國人,因為簽證問題沒有搞好不能跟她同行。她有一個女友同行,現在幫她帶著那個小的小朋友住在獅皇酒店。
她的情況要比我們想像的更艱難。
6
10/17,周日
我在室內來回踱步,猶如困獸。
有朋友調侃說,你可以像偉人一樣思考,很多偉人都是在拘禁中完成他的思想和完善他的理論的。問題是我沒有偉大的思想和理論,隻有一頭亂麻。唯一的思考就是什麽時候才能從這噩夢般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回到正常的生活裏去。人,有時候在平淡的生活裏完全沒有覺得自由的可貴,而隻有當他處於鬥室之中,騰挪於咫尺之地,才會懂得自由之可貴。
這兩天才弄清楚,我們所住隔離酒店的方位和我們窗口所處的方位。我們窗口所處的方位應該是酒店的東北角。視線很好,可同時看到城市的北麵和東麵風光。開始我以為是東南方向,後來今天下午看了陽光照射的角度,才判斷它是東北方向。
隔離酒店所處城市的方位是在老城區。從我們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遠處有許多高樓,鱗次櫛比;恐怕那就是所謂的三水的新城區了。東北角,我們居住的這間房處於酒店大樓的後麵。
這兩天醫護人員來,也不主動幫你測血壓了,前兩天測血壓都比較高。問他,他也不幫你看病。感覺他們的任務就是監控新冠病毒,除此之外,其他的病況,對不起,他們是不管的。
下午5:30,工作人員打電話來問要結婚證。我說沒帶結婚證,都幾十年的老夫妻了,誰有事沒事老是帶著結婚證在身上。工作人員問,家裏麵有沒有人,叫他們幫拍一張結婚證傳過來。我說,家裏麵有人也拍不了,門口鎖著呢。我說,我們有結婚公證書。到旅館隔離的那一天,進門那一天,你們的工作人員都已經登記過了。他問他們拍照沒有?我說好像拍照了吧。應該拍照了吧。我說你們應該有記錄的,你翻一下記錄。因為別的事情,我們這次到美國旅居恰好身上帶有一份結婚公證書。
重重複複地問這些東西,真煩。
17樓有一對成都的夫婦,也沒有帶結婚證。不知道他們是怎麽證明他們是夫妻的?
差不多30年前,我們一家人到北京去看亞運會遺址,也是遇到這個問題,一家三口人也不給我們住在一間房;說我們不帶結婚證,無法證明我們是夫妻倆。讓人感覺這個社會是一個進步緩慢的社會,30年都無法改變和扭轉一個頑固和腐朽的觀點。
5:30,頭又痛了,每天到這個時候頭就痛……
7
10/18,周一
終於有藥吃了。
剛才醫務人員來量了一下血壓是148,這個不算太高,但是前兩天有高到160,170的。再加上這幾天下午頭痛。他們給開了一顆藥叫厄貝沙坦片,每天一片,含量為0.15g 。先吃吃,看明天效果如何,再繼續開,或者是換種什麽藥。這個藥便宜,一塊錢一顆。我不是說便宜,藥就不好。我早就知道高血壓藥一般都不貴。生病不在於吃什麽藥,而在於對症下藥。
我的問題是血壓高還沒找到原因,隔離結束後,要盡快找醫生看。
昨天說的那個結婚證的事。第一天到隔離酒店的時候,確實一個人填了一張表;男的要填對方是你的妻子,女的要填對方是你的丈夫,要簽名對所填項目的真實性負責。好像隔離酒店害怕承擔什麽責任似的。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今天吐槽一下飲食。我們每天的中餐和午餐分別都有兩個肉菜,一個素菜,每天都是這樣。每餐38塊,價格不菲。大多時候,我是滿意的。但是今天有一個肉菜,所謂肉菜是排骨紅燜馬鈴薯。排骨三、兩塊,大多為馬鈴薯。這個就不大合理了。
可能有些廚師認為馬鈴薯也算肉菜。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把馬鈴薯當成主食,像米飯一樣的主食,而不是肉菜,甚至都不能算是一個菜類。
把馬鈴薯當瓜菜類的年代,早就一去不複返啦!
今天訂26號的回程票了。
社區街道居委會通知,回到當地後還要繼續隔離14天,即酒店隔離醫學觀察七天,居家隔離健康監測七天。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與苦難同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