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錯誤的想法是哪家醫學院都差不多,然而實際上每家醫學院的教學理念和安排都不一樣。東西兩岸和中西部的文化各不相同,也會影響醫學院的教學重點和方式。
這次Away rotation,特意選在加州做,主要想的是增加match回加州的概率。娃申請到的是在UCLA醫學院實習醫院係統中Cedars- Sina。地處比佛利山莊,財力雄厚,院內收藏上千幅藝術品,包括畢加索的畫作。 Cedars-Sina雖說是教學醫院,但是還有一部分私人醫院為好萊塢名星以及各種政商名流看病,屬於私人機構。
娃做的是個專科的會診的項目,因為是會診,病人通常已經發生比較嚴重的狀況,而且主治醫生不是本專科,病人的情況比較複雜,看病例和就診準備都需要很多時間。但是rotation本身不是太緊張,比在本州大的日子好過些。7點半到醫院,4點差不多就可以走路回家了。和娃在同一個項目的學生也是M4, UCLA的學生。順便互相交流了一下各自醫學院的實習安排。西部的文化比較layback,rotation時沒事提早release也是常見的事。這在東部據說是做夢。UCLA近些年改革步子挺大的。聽說會更加激進的壓縮醫學院頭兩年課程到一年,騰出一年做research。這樣可能對醫娃們申請競爭激烈專科有好處。現在卷的厲害,不看STEP1,沒有GPA就隻能卷paper了。但如果不是MDPHD,這paper的質量保不了不水,這樣的改革到底值不值得?值得深思啊。其他醫學院會跟進嗎?
壓縮課程加強考試對強記憶型考試型學生有利,回想到紫檀常常會討論到的觀點,是不是考試就是能力唯一的衡量標準,是不是隻能有一種學習方法才能survive?其實離開的論壇,我們都知道不論職場,科研或者學術環境,一旦畢業,就不是唯有考試論英雄的場所了。還是百花齊放的好,條條道路通羅馬,而不是隻有Pons Fabricius 才算。
總體來說,這個away rotation經曆不錯。3周跟了三個不同的attendant以及他們的團隊,體驗總體不錯,還遇到了校友。不和諧的是最後一周,娃遇到了一個自我感覺膨脹係數極高的fellow。教學醫院,團隊中每個人除了看病還有教的義務。The Pitt裏可以看到現場教學的精髓,讓學生表述他/她的判斷和治療方案。這位fellow,組裏沒有任何一位resident或者學生有機會講完他們的意見,總是被打斷,永遠表現出“我來你們不行的姿態”。然,在medical field裏,這種人不少啊。希望以後match到的program中沒有這種人。
今年夏天,娃為了留出足夠的時間參加兩位大學好友的婚禮,把STEP2和away rotation放著暑假可以兼顧兩場婚禮。考完試,輪完科,躺平一周把The Pitt看完了。看The Pitt也是為了準備接下來的rotation。回校後一個月的的ICU和一個月的急症科。說到每家醫學院教育風格和注重點會不一樣,The Pitt裏的天才印娃是個M3。但是OSU的ICU和ER都不會給M3的學生做,都是M4的學生。
ICU還分幾種,娃選的是M-ICU是個option的項目, 而ER是個必修科。我好奇娃為啥要選M-ICU(medical ICU), 她說這是為intern打準備。室友已經輪過,據說那一個月,好比來了一次高強度的學習,會學很多。
M-ICU是medical ICU是屬於內科,都是麵對內科的重症病人,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髒衰竭,肺炎哮喘,敗血症,腎功能衰竭,休克昏迷各種重症病人,其他還有已經腦死亡的器官捐贈遺體,身上還插著管子維護器官的狀態等。 S- ICU Surgical ICU,屬於外科,見的多是大手術後病人,創傷病人,術後並發症以及器官移植病人。
大多數醫學生會在ICU或者ER rotation中,第一次麵對死亡案例,目睹病人在搶救中死去。希望娃心理建設已經做好。
富豪醫院收藏的大師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