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處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道人行道。若瞋恚意起時。即當製己。製便念善。是為道人行。若布施財利。得之便計無常。不隨身犯。謂不犯殺盜淫。是為不隨身犯。出瞋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為出瞋恚意中大深聲者。譬如人作盜。說言。汝所作大無狀。是為意中大深聲。
佛言。味味次第者。所食物外合之內。分別其味令不錯誤。是為味味次第。菩薩所以得知者。前世所食啖。皆先上父母道人。然後自食。是故得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佛言。菩薩用四事。得四無畏。一者自身所知。亦欲使人悉知二者教人無厭極。三者等心無所藏匿。四者為人說經從後不悔。是為四事。佛亦用四事。得四無所畏。一者如法說。二者不受他人物。三者等心。四者戒具。佛言。複有四無所畏。一者如事說。二者無所愛惜。三者神足。四者不與人共諍。佛得頂中光明者。有三因緣。一者然燈施佛寺。二者愛樂明經。三者解人疑結。佛舉右手。有四因緣。一者用惡人無反複故。二者以善人有反複故。三者現教。四者語人無作惡。佛舉右手複有四因緣。一者欲令十方人皆來學道隨行意。二者為欲示人我所行福。今得是相。三者勸人皆令持戒。四者威儀自爾。亦為不欲見人惡態。是故舉一切右手。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現足下輪。三者令人見之歡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緣。一者見地有蟲蟻故。二者地有生草故。三者現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止佛行。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緣。一者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隱。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蟲蟻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隱同心立意。是故卑者為高。高者為卑。二者諸天鬼神行福。為佛除地故。高下為平。三者佛為菩薩時。通利道逕。橋梁度人故。從是得福故。高下正平。欲令人意亦爾。
佛不飛行。有四因緣。一者勸弟子欲令精進。二者欲令弟子聽經。三者報宿命恩。四者現相。是故不飛行。
佛在世時。諸天鬼神龍人民。皆到佛所聽經。數千百重。行坐前後皆見佛麵。所以者何。佛前世時。言語無前後。是故無不見佛麵者。人臥皆隨佛所首。用佛尊故。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緣。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饑。三者歡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癢思想生死識。是為四。欲使人聽經亦爾。佛袈裟裏。塵水不著。外垢不著。有二因緣。一者不念一切人惡故。二者見一切人有欲。欲令滅之。佛複浣袈裟者。外垢不著裏。著有身故有垢。所以者何。外行已盡。是故垢不著外。內行未盡是故垢著。用有身故為內未盡。以有身為罪用。是故不惜身命。所以者何。複惜命用命得道故。
佛說八十億萬因緣經。都治人三病。一者貪淫。二者瞋恚。三者愚癡。是三事分為六。故應六衰治三病。經所以多者。譬如人服藥病不愈。當更服餘藥。佛言。人意多端。疾轉故多經。隨意療之欲使疾解故。
佛已得道。複有三病六憂。六憂者謂憂六入。三病者謂心意識虞受故。佛已得道有是憂病。何況餘人。殃罪不畢不得度世。佛業未竟不得度世。佛棄餘壽二十年。有三因緣。一者用世間人貪身故。二者所教已盡。三者恐惡人誹謗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度世去。亦不持身去。亦不持意去。但為苦滅耳。地水火風空。常在世間無有斷時。
佛度世燒身。有三因緣。一者腐爛故。二者蟲蛾生故。三者人以香華持資來得福故。
佛笑口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緣。一者欲令人有所問。因所問有益故。二者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者現口中光。四者笑諸不至誠。五者笑阿羅漢守空不得菩薩道。光還從頂上入者。當示後人大明故。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間人。皆當從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諸世間人民。當複從誰得福。佛言比丘。我雖度世去。經法當在。複有四因緣。可從得福。一者畜生無所食。飼之令得命。二者見人得疾病無瞻視者。當給與供養令得安隱。三者貧窮孤獨當護視。四者人獨一身行禪念道無所衣食當給視之。是為四事布施持善意與之。其得福與佛等無有異。爾時身皆痛。便欲度世去。佛謂舍利弗令說經者。有三因緣。一者恐佛去後人不信餘比丘語故。二者勸弟子意令解。佛尚令比丘說經。何況餘人。三者現舍利弗功德。恐餘比丘各自貢高。欲得說經故。是故佛使舍利弗說經。佛度世去後。諸阿羅漢。共責數阿難。佛在世時欲得水。何以故不與。十方一切皆當從佛解脫。汝何以不留佛莫令般泥洹。佛欲行四神足。止住一劫。亦可百劫。亦可千劫。汝何不勸佛行四神足。阿難言。如卿語。佛為不得自在耶。當須我言。設使止住一劫在世間。彌勒當那得來下作佛。佛本行共學道者。有八十億萬人。皆求菩薩道。唯有兩人得道耳。一有釋迦文。二者彌勒。其餘人有得阿羅漢辟支佛者。佛忍辱過於地。心軟過於水。意堅過於須彌山。功德過於海水。智慧過於虛空。以是故前得佛耳。
佛言。彌勒不來下。有四因緣。一者有時福應彼間。二者是間人粗無能受經者。三者功德未滿。四者世間有能說經者。故彌勒不下。當來下。餘有五億七千六十萬歲。彌勒時人眼皆見四千裏。彌勒時人眼見四千裏者。本行十因緣得。一者不掩人眼明。二者不舍人眼。三者不覆蔽人眼。四者不藏人善。五者不視殺。六者不視盜。七者不視淫。八者不視陰私及人短。九者諸惡事不視。十者然燈於佛寺。是為十事。
佛辟支佛阿羅漢。是三人法同行異。佛者為覺意。辟支佛為見因緣知。阿羅漢坐禪乃知。辟支佛為因緣見生死相。自守不敢離行。從見因緣得道。故為辟支佛。佛者為通行欲度脫人故。故求辟支佛。辟支佛自割身活五百人。以木自刺其頸見因緣計挍。如割土見血。是水見萬物皆非常便取道。有辟支佛。先世為菩薩五百劫。身已有三十相。無二相不及佛。不及佛者。無善權方便故。
佛說生死勤苦三惡道事。有黠人意解。便取阿羅漢。雖作阿羅漢於中最尊。所以者何。用前世行菩薩道五百劫。有慈心欲度十方人故。雖得阿羅漢智慧。能曉方俗語。初為阿羅漢時。不能自覺前世為菩薩。佛便說佛功德。複為說阿羅漢功德。爾乃知佛功德大。便自悔欲轉意取佛。佛言。已得阿羅漢道。不可複得轉。便自悔言。我何愚癡正取阿羅漢道。佛便為解意。汝智勝餘阿羅漢智慧不及佛。阿羅漢自斷苦不斷他人苦。佛本行自斷苦亦斷他人苦。是故不相及。
佛言。舍利弗。有三語。悉以知人意。一者粗語。二者深語。三者牽語。得是三語。有善意即見。有惡意亦見。有忍意亦見。欲意從是三語悉知人意。舍利弗白佛言。彈指之間。人意有六十生死。佛言。有九百六十生死複不多。要有三意。有善意。有惡意。有欲意。善意有三百二十。惡意有三百二十。欲意有三百二十。彈指之間。三意並行。合為九百六十生死。除善意三百二十。餘有六百四十生死意。佛與舍利弗。同行三十七品經。智慧不等者。譬如喘息。同從諸毛孔。出入能覺。便但知鼻息氣出入。佛所知悉知諸毛孔。舍利弗所知如鼻孔。取舍利弗知分為十六分。滿一佛界三千大千日月天下黠人所知。不及舍利弗所知一分。取佛智分為十六分。滿一佛界中。舍利弗所知。不及佛知一分。三十七品行有三輩。有大三十七品。有中三十七品。有小三十七品。意大得大意。意中得中意。意小得小意。深妙具行三十七品便洞達。何以故。正分分為十六分。人本十六意。故佛分別。是故不同。
舍利弗知一切法語用時語護語守語佛便謂舍利弗去非時語用。不可寄人故。舍利弗本字優波替。舍利弗。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緣。一為宿命盡。二為不欲見佛度世去。三為無所複度脫。舍利弗行受人飯已。還精舍中。言當償債。謂當坐禪念道為償債。不念道為負債行受人施。譬如負債未畢複更取前罪未竟今複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複益一切用。是故當償債。
佛言。舍利弗黠第一目揵連神足第一。阿難聞第一。羅雲戒第一。阿那律徹視第一。佛使目揵連請舍利弗。舍利弗言。舉我帶。恐不能勝目揵連。便牽帶。三千大千日月天地悉動。不能令帶起。舍利弗便生意。當先往到佛所。目揵連從後行先。舍利弗至。佛知二人各第一。十方天下比丘。無有如羅雲持戒者。羅雲持戒有四因緣。一者自念言我為佛子。二者謂命持多。三者常自念我為沙門。四者持戒常欲勝餘比丘。舍利弗。複持一盂水著海。水中撓撈之。明旦往取故水去。舍利弗尚能如此。何況佛。目揵連為人所撾。不飛去。不能得神足故。何以不能得神足用。罪未畢故。
佛言。沸迦沙王。行至十二門。複還不知其身中六分。秉意能為道。不知身生意意生身。不能分別是。佛知可度故。便往從宿。王不知是佛。佛問。王行何法好何道。而衣毛為豎。佛為解身中事空於是便得道不悉斷不得阿羅漢。佛言。諸行者當知。意能得道。
佛言。昔者末利滿台。學經二十四年。得五言解垢下棄離。亦不複憂。何以故。本宿命更見五百佛。悉通知眾經。但閉藏經道不肯教人。後被病二十四日。臨死時乃悔呼人教之。有是一福故知五言。何況乃具足教人。得福德不可計(知利滿台他本作朱利盤特)。佛言。昔有栴那比丘得病。佛使舍利弗往與分衛。舍利弗因問之。汝眼寧有所識不。旃那對言曰。眼無所識但見色。識生身生病。對至故有病身亦不知死。設身死者。地水火風空皆當滅。但為意識移生耳。佛遣舍利弗行分衛過淫女家。女便閉門作治道。謂舍利弗言。汝不與我共淫者。當入是大火中。舍利弗報言。寧入是火中不與汝共淫。淫使人墮惡道無有出時。天便來下救之。佛言。人但不能守戒。若能守者。終不憂為邪道所中。
佛言。昔有一比丘。坐禪行道。佛第難陀飲酒醉。數往來到其邊歌戲。比丘白佛言。我欲避之去。佛言。不須是難陀於今當得道跡。佛即遣阿難往到其家。摩訶迦葉隨其後。舍利弗為說經。目揵連現神足。難陀便歡喜。即得道跡。佛說比丘行道當但堅心者何憂不得道。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解便得阿羅漢。
佛姑子名須那察多。隨侍佛八年便生念。與我兄弟俱行。而獨端正有三十二相。便惡意生。隨佛後掃佛跡。不令人見佛相。複於人中說佛無道。但言語中人意耳。舍利弗阿難聞之。便愁憂不樂。佛言。須那察多不為說我惡。為稱譽佛功德耳。言語中人意者人意多病故。佛語舍利弗。須那察多不挍計但瞋耳。何以故不計。佛有三十二相光明神足。但降伏邪道故。佛數教誡須那察多。正真之言。是邪待之禱是故瞋耳。
佛有姑姊。年老手自作縷織。成袈裟持上佛。佛不受。如是複言。佛當哀憐我故。當受之令我得福。阿難白佛言。可為我受之。佛語阿難。令持與諸比丘僧。我亦是比丘僧。不如與眾人。後世當為因緣。今世相見歡喜者。皆是前世親裏善知識。何以故知之。相見意解故。佛言。世間人相待。但苦薄不苦厚。
佛言。本侍佛者。字彌喜。次字須那察多。次字阿難。佛告諸比丘。我年老欲得一人侍我。舍利弗。摩訶迦葉。目揵連等。各自願侍佛。佛言不得。摩訶迦葉。目揵連。因禪思惟知。佛欲得阿難。便呼阿難言。卿當侍佛。阿難言。我不敢侍佛。我不能侍佛。目揵連言。不得不侍佛。阿難言。當聽我四事。一者佛餘衣我不欲受。二者佛餘飯我不用。三者若有人請佛。諸比丘不行。我亦不行。四者佛坐禪思道時。我當出入得自在。佛言大善。聽汝所願。於是阿難因侍佛。是故阿難獨能問佛。
佛弟子阿那律。難提。金毗羅。三人共坐自思惟七事。一者少欲得道。多欲不得道。二者知足得道。不知足不得道。三者精進得道。不精進不得道。四者守六衰使不起得道。不守六衰。放使起者不得道。五者自護得道。不自護不得道。六者守意得道。不守意不得道。七者智慧得道。不智慧不得道。共思惟七事。時去佛六十裏。佛時坐禪。即知三人所念。便移意往坐三人前言。善哉善哉。我複語汝一事。不念家欲得道。念家欲不得道。於是三人歡喜即得菩薩。
佛語阿難。人眼所見。四十二萬由旬。何以知之。日月去地。四十二萬由旬。人眼見日月。以是知眼所見者。十方廣遠之處。日月億億萬倍。譬如大海中沙。億億萬倍。不能計知人所作善惡殃福。即前後所作殃福。億萬不可複計。一切善惡要在命盡時。作惡逢惡處。作善得善處。殃福皆豫。有處皆豫。有父母兄弟妻子。得道便止。不得道不斷絕也。
佛言。調達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調達自意生念。我當現神足。於國王阿闍世所。王隨我。餘人亦皆當隨。我便化作一白象。獨出入宮中。複化作一小兒。端正無比。便上王膝上。王大愛之。王見調達所作如是。王意呼調達勝佛。王便隨調達所語。王吏民及未得道沙門。悉隨王至調達所問事。調達便至佛所言。佛年老。可不須複教諸弟子。調達便呼舍利弗去。及諸沙門去。調達癡貪有是惡意。因亡神足。佛言。癡人所作顛倒非諸佛法。調達自意念言。我當飛去。人見我飛悉當隨事。我因欲飛去。便不能複飛。調達不能自覺亡神足時。即有婆羅門行等心便從第一天上來下語舍利弗。調達以亡神足。佛語舍利弗。調達欲呼汝重令得罪。佛語天言。調達未得神足。我知當亡之。何況至今。佛言。人不當貪。調達但坐貪故。亡失神足。
佛言。羅漢有兩輩。一名舍沫。自憂身得道。即欲度世去。二輩隨衛皆得度脫。佛與羅漢俱。行三十七品經。譬如燈火。佛計挍知有幾事。知其本末守而滅之。阿羅漢不計本末。直而滅之。佛譬如順樹從本至末。分別知之。阿羅漢行。譬如從末至本。從本至末者。計本空從不知空者不得道。
佛言。阿羅漢有盛陰無五陰。所有皆現但不著耳有色痛癢思想識無生死佛言。阿羅漢有為默以得阿羅漢有三相。一者不複犯身口意二者三毒滅。三者衣食不用作好。但滅饑寒意。有是三因緣。便能變化自在意。不著衰故不得自在。佛言。意但當分別六衰。不當著著便不得道。
佛言。阿羅漢飛行有二因緣。故令人不見。一者恐人見便多供養。二者恐惡人嫉妒之。佛言。現神足複有兩福。一者人見飛行。便精進念道。二者從人受施令得大福用。是故現神足。意喜故便得大福。
佛言。有羅漢。名憍梵缽。已得阿羅漢道。反作牛飼。弟子問佛。何以故。佛言。是比丘前世宿命時。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餘習未盡故。佛語比丘。當念身無常。有一比丘。即報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間極可五十歲。佛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三十歲。佛複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十歲。佛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一歲。佛複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複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複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一時。佛複言。莫說是語。複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間。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之間耳。佛語諸比丘。當會坐一切。但當說法語。不能者急閉目聲。守意善聽。可從得道諸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解。即得阿羅漢道。
佛言。比丘入人舍中。當如手在空中無所掛礙。意亦無所著。耳聞可意是為著。聞不可意是為著。有一比丘白佛。可以不可皆著。當雲何得道。佛言。比丘意解。空都無所著。是應菩薩行。諸比丘聞此語。皆歡喜踴躍。即得無所從生法忍。
佛言。有一比丘。於山中坐歎息。有一人問比丘。卿為道。何以歎息。比丘報言。我在地獄中時。五毒極痛。今得作人。複得見佛經戒而複不得道。畏死複入是惡道中。是故歎息耳。為比丘亦憂俗人亦憂經戒亦自憂身。善意不可得常。或有因緣來時。便念妻子錢財。是為墮惡道。
佛言。有一比丘到優婆夷家。分衛因為說經。優婆夷便長跪淚出。比丘說經至夜半。優婆夷長跪不起。比丘言。我行說經。未曾見人精進乃爾。優婆夷報言。我家有一驢。鳴至夜半便死。是故淚出耳。佛言。人說經不在為多。但問解慧。不也。有一比丘。聞佛說是事。便往問佛言。為我說一要法。令我得道。佛言。非汝物莫取。是汝物便取。於是比丘即自思念。天下萬物皆非我許。獨善是家物。於是比丘因白佛言。我已解。佛言。解是便為道耳。時有一比丘。聞佛說此語。便往問佛。舍利弗。為得是未。佛言。舍利弗悉得。比丘言舍利弗。何以罵我持袈裟拂我麵。佛言。呼舍利弗來問之。舍利弗言。我無惡意。所以罵者欲令忍辱。所以持袈裟拂麵者。欲令眼耳鼻口淨故。佛語比丘。是舍利弗善權方便所作。於是比丘歡喜。即得阿羅漢道。
佛言。昔一人往難。比丘言。人死識念思想所知皆滅。行道得定意所知亦滅。有何等異。比丘報言。俱滅。人死命盡神不滅。隨行所生但微不可便見所得不同。為善升天為惡入淵。以是為異。
佛言。有一比丘。到優婆夷家分衛。見端正好比丘。便生邪念因起。優婆夷即取飯具與之。比丘便舍去。我不應受人施。優婆夷便報之言。已有悔意可受施耳。優婆夷複報。比丘便受。佛言。譬如人有惡即覺罪滅。比丘受施無有罪。佛告諸弟子。能計空製意。如彈指頃。即可得道。
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優婆塞。見坐處不平。牽起示其安處。優婆塞後得五百劫不得安隱。何以故。斷道念故。佛告諸弟子。有說經慎莫其中斷。斷經罪重不可計。
佛言。有比丘行道得一禪。自言我得道跡第一禪福。上生第七天上壽一劫。得二禪自計得斯陀含。第三禪福。上生十五天壽八劫。得四禪自計我得阿羅漢。今我何故不得生第十九天上壽十六劫。作是言已。便言。佛為兩舌耳。即時從天墮地獄中。不覺失天上壽便受地獄罪。譬如世間人得珍寶。一日為火起盡燒之。人生惡意為橫燒善意(斯陀含下諸本並脫生天壽劫及得三禪等文)。佛言。人善惡相隨無有解以。唯得道乃離俗耳。佛言。日中後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臥。三者得一心。四者無有下風。五者身安隱亦不作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澡漱有三因緣。一者為恐爪下垢故。二者爬癢隨可意。三者殺蚤蚊故。亦欲使意淨無欲。複不汙經此者。適可除外垢。心念惡不能除。為學人第一當淨心為本心為法本。心正則行方行方則應道。
佛言。昔有沙彌與師共行。見地有金便默取之。語師言。疾行是間。無人甚可畏。師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棄金去便不複恐。弟子便為師作禮言。我愚癡無所知故。今已棄便不複懅。於是佛告諸弟子。學人貪道如沙彌貪金。何憂不得道。
佛言。有比丘學道。從師受經不精進。師教取牛馬糞數升燒之。至冥不盡。師取大石持地獄中。火燒之即作灰。弟子大恐長跪問師。是何等火。師言。汝不讀經行道。死後當入地獄。獄中火燒汝不複移時。於是比丘惶怖便更精進。日聞一阿含便得羅漢道。佛言。善權方便度人如是。
佛言。阿那含有三結。一者癡結。二者世間愛結。三者見未諦未盡結。阿那含。譬如火上焰煙起不能有所燒。須陀洹。除八十八結。斯陀含除七結。阿那含除三結。阿羅漢無有結。須陀洹得道跡。斯陀含為往來得道。阿那含為不還世間。阿羅漢為不複著。何等為得道跡。謂識苦。世間人皆不識苦。須陀洹為識苦。斯陀含為棄習。阿那含為知盡。阿羅漢為行道已竟。得須陀洹。別百劫乃得阿羅漢。何以故。乃百劫須陀洹。餘有十結不斷。不得阿羅漢。須陀洹但自憂身畏罪。不敢豫世間事。餘有十疑結不解。不解故便止住。須陀洹所棄常有五下結。一者貪欲結。二者瞋恚結。三者見行結。四者戒貪福結。五者疑意結。亦謂從六天以下。以至世間貪欲瞋恚。貪身願疑為下結。須陀洹見因緣者。謂不犯五戒時當死。死不犯。餘人見急悉犯五因緣。須陀洹斷故。受新阿羅漢。新故悉斷。菩薩畢故罪。罪畢得道。乃知非常苦空。非身非道。道人行道不當有所著。行須陀洹得須陀洹。行斯陀含得斯陀含。行阿那含得阿那含。行阿羅漢得阿羅漢。行辟支佛得辟支佛。行菩薩得菩薩。佛言。學者隨意所作。便得其報。如影響相隨。
佛言。缽有四名。一名為不供食。二名為戒。三名為受。四名為從。是得福無有瑕穢。便應受福持缽便立戒。意中無惡念。
佛言。阿羅漢不食肉者。計畜生從頭至足。各自有字無有肉名。辟支佛計本精所作不淨故不食肉。佛計一切天下皆空無所有有便滅滅複生要歸空故。為無所有。諸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處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