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如果抵抗熵增
上一篇文章《談談我對熵增理論的理解》運用熵增定律分析我們的生活、社會和曆史,這篇文章從這些大層麵的論述縮小回來,專門談談運用熵增定律分析我們的修行。
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薛定諤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熵增說明生命在一步步走向混亂、走向衰敗,隻有努力克服熵增,實現負熵才能逆轉這個態勢。修行本來就是在做負熵功,但是實現中很多人偏偏把修行玩壞了,不見負熵,反見熵增。
為什麽會這樣?不妨重新看一下熵增定律成立的兩個必備條件:第一,係統封閉;第二,沒有外力做功。要實現負熵,隻要打破其中任意一個條件即可,當然也可以同時打破兩個條件。
首先,我們要靈活去看待“係統”這個概念。“係統”是一個定義可大可小的概念,看站在什麽層麵、角度來說。
例如把整個中國看作一個係統的時候,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無疑是一個封閉的係統,必然走向熵增。但是以當時清朝的某個行政地區來看,把它看作一個係統,如果治理這個行政地區的官員包容大度、集思廣益,實行有效的管理政策,廣泛與外地進行經濟交流,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那麽這個行政地區內可以實現負熵,越來越繁榮。由此可見,係統是可大可小的,小到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都可以看作一個係統。
當我們把一個人作為一個係統來看的時候,隻要他努力修行佛法,他就會獲得來自佛菩薩的加持力,這是一個外力做功,那麽他就應該實現負熵。這從理論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實中並不如此簡單。我常常看到很多學佛的人自詡修行多年,但是他的身體沒見好轉,生活沒見改善,很多糾纏已久的問題沒法解決。這是什麽原因呢?
很簡單,把一個人跟他所修行的法門合在一起,當作一個係統來看,就能看出問題來了。
現在有些法師講經說法,常常提倡要修清淨心,鼓勵信徒少接觸人,最好不接觸,少管事,最好啥事都不管,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清淨心。於是信徒們就聽話照做,真的不怎麽跟人接觸了,真的很少管事了。把這個人跟他所修行的法門當作一個係統來看,當他不怎麽跟人接觸,當他不怎麽管事之後,其實這個係統就是一個封閉的係統,迎接它的隻有不斷的熵增。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怎麽可能修得成功呢?
《中庸》裏麵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真正的修行都是在人群中修成的,離開人群而修,修得出來的不是成佛,而是成魔、成妖、成怪。
再看《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這經文說得足夠明白了,修行人隻有跟眾生接觸,在饒益眾生當中才可能成就菩提,離開眾生就是離開了菩提。由此可見,清淨心要修,但不是脫離大眾來修,而是在大眾當中修,隻有這樣修成的清淨心才是真清淨,那些離開大眾修出來的清淨心,一旦回歸人群中生活,往往不堪一擊。
很多修行人因為受了錯誤的觀點指導,總是試圖脫離群眾,不管人事,去修一個想象中的清淨心,最後將自己逼向一個封閉係統,長此以往最終使自己的福報損耗盡,係統走向崩潰。
有些人為了修所謂的清淨心甚至采取閉關的方式,這樣看起來很精進,其實問題很大。
我們看一下古人是在什麽時候選擇閉關的呢?開悟之後。開悟是什麽境界?開悟是一個可以從自性汲取能量,可以與十方諸佛菩薩互動交流的境界;表麵上開悟的人閉關在小小的關房當中是封閉係統,實際上他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係統,不過他開放的對象是麵向十方法界,而不是拘束於小小的人世間,我們外人看不出來而已。
為什麽開悟了要閉關?原因有兩點:一是少受幹擾,爭取時間,繼續提升自己的境界;二是出於謙虛的考慮,不能明說自己開悟了,隻好以閉關暗示有意者可以到關房請教。古時候閉關,如果有人來請教,必須什麽問題都能答得上,這才是開悟的境界,如果有一個問題答不出來,那麽都不是開悟的境界,來請教的人就會把他從關房裏麵扯出來,停止他的閉關。
今天的人為求清淨心,脫離人群去閉關修行,問題很多,必須慎重考慮而後行。
有人或許會說,修行不是從佛菩薩那裏獲得外力了嗎?沒錯,單單看這個人,以這個人為一個係統來看,他精進修行是不斷獲得來自佛菩薩的加持,似乎得到了外力做功,克服了熵增。但是具體而言,還得看他怎麽修法。
現在有一些法師提倡一門深入,不能摻雜。這種提倡中最明顯的就是淨土宗教義,除了念淨土宗的經典,除了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他所有行為都是摻雜,都是無意義的。我聽說有的法師大德甚至走得更極端,他們提出連淨土宗的經典都不用念了,隻要一心念一句佛號就行,所有問題都靠一句佛號就能解決掉。
真的所有問題都能解決掉?我看是所有問題都出來了。這種說法已經嚴重偏離佛經本義。《無量壽經》說要“一向專念”,那是指一個人求往生極樂世界的做法,你如果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一句佛號念到底,我讚歎你;但是如果你世間還有很多事情要辦,你還要求健康、婚姻、生子、發財、長壽等等,你也一句佛號念到底,我隻能說做法與想法南轅北轍。
我遇見過不少受到這種極端淨土宗思想影響的人,他們那種滿滿的、無知的自信讓我看了哭笑不得。這樣的一種修行方式,把一個人和一句佛號合起來看就是一個封閉的係統。在這個係統當中,不管多努力,最終都是“死路一條”。我講的“死路一條”意思就是除了往生極樂世界,其他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可怕的是,很多念了大半輩子佛的人最終也沒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更可憐了。
自性本是萬德萬能,正如《壇經》裏麵說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每一個佛菩薩代表了自性無限能量當中的一種能量體係,我們修持哪一個佛菩薩的法門就是在接受這種能量注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狀態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細讀《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代表了自性中一種引導眾生超越輪回,往生極樂世界的能量,但是這股能量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則沒有相應的效果。我不否認有很多人念阿彌陀佛也獲得了自己求某件事成功的感應,但這樣的感應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所成,而念佛的時候消業障所成。
相比之下,藥師佛的本願更具直接處理我們日常生活所求的功效,例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裏麵說的:“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換句話說,藥師佛代表了自性中一種滿足我們長壽、富饒等等願望的能量。
當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我們念藥師佛不如念阿彌陀佛更直接相應,反過來當我們想求長壽富饒的時候,我們念阿彌陀佛不如念藥師佛更直接相應。這說明每一個佛菩薩代表著自性的一種能量體係,我們必須有選擇地讓哪一種能量注入我們的生命,這是我們自己要考慮清楚的事。
為什麽我上麵說淨土宗一句佛號念到底最終是“死路一條”,因為他所獲得的能量體係隻來源於阿彌陀佛,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封閉的係統,會出現嚴重的熵增。
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長期隻從一個修法中獲取能量,那麽把他和他修的法門合在一起看,就會形成一個封閉係統,慢慢就會出現熵增。那麽我們應該怎麽克服這種熵增呢?我建議最好能同時有多個不同佛菩薩的修法,這樣的話可以獲得來自自性不同的能量,這對於豐富一個生命的狀態來說是很重要的。
有人可以能會說,這樣不是違背了“一門深入、長期專修”了嗎?對此,我想作兩方麵的解釋。
第一,我覺得修法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一專兼多”,也就是說可以有一門深入修行,同時兼容多門。就像高考那樣,同時考六個科目,我有一個科目非常強大,幾乎每次都拿滿分,另外五個科目我也不錯,每次都能拿比較高的分數,這樣不是更好嗎?為什麽一定要偏科呢?
第二,什麽人可以隻專修一門呢?那也是開悟的人才能做的事。上麵說了,開悟是一個可以從自性汲取能量,可以與十方諸佛菩薩互動交流的境界。那麽對於一個開悟的人而言,他專修哪一門都是一樣的。
除了“一專兼多”的做法,還有什麽做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抵抗熵增呢?
還有一個做法,那就是讓“一專兼多”的這個“一專”動態變化,意思就是說某一段時間內以這個法門為“一專”,過了一段時間,由於自己的狀態改變了,生活需求不同了,那麽又把這個“一專”轉為修另一個法,把原來修的這個“一專”放下或者放到“兼多”之中,成為“兼多”中的一項。
我把這樣的修法稱為動態的修法,它是隨機應變的,而不是靜態不變的。目前來看,整個佛門大部分的人還是以靜態的修法為主。很多人選擇了一門專修就終生不變,那樣修法太死板、太機械了,墨守成規必然沒法應對我們如此豐富的生活需求。
有些朋友問我平時修什麽法?我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回答,因為我是一種動態的修法,隨時都可以變化,就像生病了就吃藥,哪有一種藥包治百病的呢?我就對症下藥,隨時處於改變中的。
本文寫到這裏,應該說把修行應對熵增的方法都說明白了。最後補充一下,上文為了說明問題,對淨土宗現狀中的一些弊端進行了批判,望大家不喜勿噴。我批判淨土宗的不妥之處,不代表我排斥淨土宗,相反我是以淨土為歸宿的。
我很明白,一個人即使壽年過百,也終將難免一死,我們盡一輩子再努力修行也難敵業力;最終而言,阿彌陀佛是我們超越輪回最好的選擇,極樂世界是我們最好的出路。所以,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我們最後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