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法講堂,與大比丘眾十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心得自在,心得好解脫,慧得好解脫,其心調柔如大龍王;所作已辦,舍離重擔,逮得已利,盡諸有結,到於彼岸。菩薩摩訶薩二萬人俱,皆不退轉,得陀羅尼及無礙辯,獲大神通,善能出生諸深三昧,念慧堅誓,智慧方便,到於彼岸。其名曰:行誌菩薩摩訶薩、師子誌菩薩摩訶薩、妙色誌菩薩摩訶薩、增去誌菩薩摩訶薩、增長誌菩薩摩訶薩、無量誌菩薩摩訶薩、法誌菩薩摩訶薩、彌勒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摩訶薩、那羅延菩薩摩訶薩,如是上首二萬菩薩。複有四萬天子,皆向大乘,及餘無量釋、梵、護世。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萬億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世尊卻後三月,當舍身命,入般涅槃。當於是時,佛法勝妙,極為增盛,隱蔽一切諸外道等。
爾時,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從座而起,整於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如來不久當舍身命,畢竟涅槃。今如來法極為最上,能悉隱蔽一切外道無信敬者。善哉!世尊,惟願如來護諸菩薩,令得現生一切諸善善根增上,其心歡悅,增益威德,不斷佛種,護持法眼及與僧眼。惟願如來攝救一切諸眾生等,分別演說向涅槃道。所說正法,若佛滅後,令諸菩薩流通不斷。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久住於世,不離見佛、聞法、供養僧。增益念力,不忘諸法;增益慧力,覺了深法;增長進力,得進解義。得具慚力,淨自心故;具足愧力,舍離一切諸惡法故;得堅固力,威儀具足故;有牢強勇健,除斷一切諸結使故;有大雄猛,所住無畏故。
“世尊,雲何菩薩摩訶薩不失功德、不失正法、不失慧、不失智、不失菩薩心,誌念堅固,親友究竟,令諸眾生乃至涅槃,如說如作,不誑眾生,住滿佛法?不求自施,悉舍於一切;自如教住,住三淨戒;自住淨忍,心無粗獷,於諸眾生其心平等;自住精進,作一切業;自住諸禪,具三善戒,自善住慈,不依著於一切禪定;自住明慧,離諸邪見,一切法中得於照明?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無有疲惓,不求恩報?常念修行一切人天所有善處,住一切智,心如門閫,心不趣向聲聞、緣覺,心常趣法,不趣於欲?為法王利,非人天利?行智慧行,佛智所說?以法養命,非飲食活?遠離貪欲,攝受一切;遠離嗔恚,於諸眾生無侵害心;遠離愚癡,離諸法闇?出過眾魔,離諸結惱,善巧方便,善趣諸門?”
如是問已,爾時,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羅延:“善哉!善哉!那羅延,汝今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如是之義。那羅延,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菩薩摩訶薩如是諸行,所得功德,複過於是.”
時,那羅延菩薩歡喜白言:“善哉!世尊.”受教而聽。
佛告那羅延:“菩薩摩訶薩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德。菩薩成就是三昧者,不失功德,不失正法,不失於慧,不失於智,不失見佛、聞法、供僧,勤修四攝,自住布施,乃至自住於善方便,成就此功及餘功德.”
爾時,世尊敷演說是集一切福德三昧名已,即便默然。
爾時,有大力士,名曰淨威,成就大力,居毗舍離大城,作如是念:“我大力士成就大力,閻浮提中所有眾生,無有大力與我等者!我先聞有沙門瞿曇,成就大力,具足十力那羅延身.”複作念言:“我當往觀沙門瞿曇,何如我也?”
爾時,淨威力士出毗舍離大城,趣庵羅園大法講堂。到已,瞻睹如來、應、正遍覺佛大威德,百千萬眾恭敬圍繞而演說法,猶如須彌顯於大海,周匝端嚴,極為微妙。當初睹見於如來時,得大信樂愛敬之心,即前投地,禮如來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麵,合掌頂上,一心觀佛。
是時,世尊知是淨威力士心已,欲降伏故,告大目連:“目連,汝往取吾昔菩薩時,為娉瞿夷釋種女故,捔力時箭.”
爾時,目連白世尊言:“我都不見知在何處?”
爾時,世尊從於右足放大光明,名曰照明。是光遍照三千大千此佛世界。時三千大千世界之下大金剛輪,箭在彼豎。
爾時,世尊告大目連:“汝見此界大金剛輪箭在彼豎不?”
目連白言:“已見,世尊.”
佛告目連:“汝取持來.”
時,大目連即下至彼,如大力士屈伸臂頃,一切大眾皆見其去,即便持來授與如來,作如是言:“世尊,是菩薩時父母生力,為神通力?”
佛言:“是菩薩時父母生力,非神通力。目連,菩薩若以神通之力,是箭即過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大德目連白言:“世尊,乃是菩薩父母所生福德之力.”
佛告目連:“如十人力等一健牛力,十健牛力等一青牛力,十青牛力等一凡象力,十凡象力等一羅迦象力,十羅迦象力等一迦尼象力,十迦尼象力等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毗陀象力,十毗陀象力等一無鬥象力,十無鬥象力等一伊沙陀象力,十伊沙陀象力等一安禪象力,十安禪象力等一婆摩象力,十娑摩象力等一青象力,十青象力等一黃象力,十黃象力等一赤象力,十赤象力等一白象力,十白象力等一赤蓮花象力,十赤蓮花象力等一紅蓮花象力,十紅蓮花象力等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等一大香象力,十大香象力等一係罥師子王力,十係罥師子王力等一力士力,十力士力等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等一遮[少/兔]羅力,十遮[少/兔]羅力等一大遮[少/兔]羅力,十大遮[少/兔]羅力等一波建提力,十波建提力等一大波建提力,十大波建提力等一地天子力,十地天子力等一堂天子力,十堂天子力等一持風天力,十持風天力等一持鬘天力,十持鬘天力等一常醉天力,十常醉天力等四天王中一天子力,一切四天中天子力等一天王力,十天王力等三十三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三十三天中天子力等一帝釋力,十帝釋力等焰天中一天子力,一切焰天中天子力等一焰天王力,十焰天王力等一兜率陀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兜率陀天中天子力等一兜率陀天王力,十兜率陀天王力等化樂天中一天子力,一切化樂天中天子力等一化樂天王力,十化樂天王力等他化自在天中一天子力,一切他化自在天中天子力等一他化自在天王力,十他化自在天王力等魔天中一天子力,一切魔天中天子力等一魔王力,十魔王力等半那羅延力,十半那羅延力等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等一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等一百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劫修行菩薩力等一萬劫修行菩薩力,十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十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十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百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百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萬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十萬千千千萬劫修行菩薩力等一無生法忍菩薩力,十得無生法忍菩薩力等一十地菩薩力,十十地菩薩力等一後身菩薩力。是故,目連,菩薩成就如是力故,生便即能行於七步。
“目連,若此世界佛不持者,便壞不住。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當其生已行七步時,此界大地從廣六十八千由旬。菩薩生已當下足時,便當都沒深百千由旬;還舉足時,複當踴出百千由旬;以佛持故,令是世界不動無壞,眾生無惱。最後身菩薩始初生時,則便具有如是力。目連,十初生菩薩力等一盛年菩薩力。目連,菩薩摩訶薩成就是力,趣向道場,覺於菩提。如是當趣道場時力,比道場上座時之力超過百千;複以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不可壞力成就具足,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目連,假使一切世界眾生,悉得具足垂成菩提菩薩之力,比於如來處非處智力,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得具如是十種之力,名為如來、應供、正遍覺。是故,目連,如來之力,為本善根之所護持,無增無減。
“此中不明菩薩通力!菩薩若用神通力者,能以恒河沙等世界,置於足指一毛端上,擲過無量無邊恒河沙世界,如是往來,不令眾生有於苦惱。如是神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可數知、無等等!若當如來盡現所有神通力者,汝等聲聞尚不能信,況複其餘諸眾生也?目連,菩薩趣詣道場上時,觀於地大、水火風大悉為一界,所謂空界,是故大地而不壞敗,眾生無惱.”
時,淨威力士從如來所,聞說菩薩父母生力,聞已驚怪,身毛皆豎,生希有心,從座而起,整於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今憍慢悉皆摧滅,從如來所聞菩薩力故。世尊,我今歸依佛法眾僧,發於無上正真道心,為欲安樂一切眾生,願得具足如來之力.”
爾時,複有十千天子,聞淨威力士作如是語,皆發無上正真道心,亦作是念:“世尊,願令我等得如是力,如今如來、應供、正遍覺.”
爾時,那羅延菩薩白言:“世尊,雲何名為菩薩所修集一切福德三昧?如來先說是名字已,即便默然。世尊,今當敷演解說是集一切福德三昧,雲何菩薩得是三昧?”
爾時,世尊告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那羅延,無有菩薩發於無上正真道心,而不隨是集一切福德三昧者。何以故?一切福德,無有不入初發心中。
“那羅延,猶如江河一切諸流,無有不入大海中者。如是,那羅延,所有福德,若施戒修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若天若人所有福德,皆悉攝在發菩提心中。是故,那羅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集一切諸福德者,當發無上正真道心。
“那羅延,猶如寶山,所謂須彌、目真鄰陀、摩訶目真鄰陀、輪圍山、大輪圍山,及諸餘山、藥木叢林、村邑聚落、大小諸城,閻浮提、弗婆提、瞿耶尼、鬱單越諸四天下,及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日月星宿若日月蝕,一切皆攝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乃至百億四天下皆悉在中。如是,那羅延,所有一切諸凡夫福,若學人福、無學人福、若菩薩福、若如來福,一切皆攝在於菩薩初發心中。是故,那羅延,若欲攝取一切福德,當發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那羅延,若四天下一切眾生,悉具轉輪大王福德;若有初發大乘道心,福德智慧,殊勝於彼。那羅延,如四天下一切眾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是眾生界之所攝者,是一一眾生皆具轉輪大王福德;是諸轉輪大王福德,為一轉輪大王德聚,是一一眾生複具是德。於意雲何?是諸福德,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是一人福,尚多無數,況複無量阿僧祇人所有德聚!”
佛言:“那羅延,置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乃至恒河沙等世界所有眾生,悉具轉輪大王福德。那羅延,於意雲何?是諸德聚,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世尊,若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具足轉輪大王所有德聚,尚多無量無邊阿僧祇,況複無量無邊世界眾生,具足轉輪大王福德之聚!”
“那羅延,我今知已而唱是言:有初發菩提之心,所有德聚比前德聚,百分不及其一,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是名初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那羅延,如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一千世界。那羅延,有人複以滿千世界七寶布施。於意雲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
“那羅延,置是千世界梵王慈心,若二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二千世界。那羅延,若複有人以滿二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汝意雲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
“那羅延,如三千大千世界梵王慈心,普遍滿此三千大千世界,若複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於意雲何?是人施福、梵王慈福,何者為勝?”
那羅延言:“世尊,梵王慈福,無量無邊.”那羅延言:“世尊,施福比慈,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言:“如是四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四千世界;五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五千世界;十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十千世界;百千世界梵王慈心,亦遍滿此百千世界。那羅延,若人以滿百千世界所有七寶,持用布施,所得福聚比慈福德,慈福為勝。那羅延,正使是等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眾生各具慈心,如百千世界大梵天王所有慈心,是諸慈心福德之聚,欲比菩薩初發道心專誌增上,為脫一切所有眾生無幻無偽,實為一切眾生修行慈心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分、億分、百億分、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是故當知,若欲修集一切福德,是善男子、善女人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發、當發,具足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聚。是第二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那羅延,汝意雲何?東方虛空為普遍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有虛空為普遍不?”
那羅延言:“世尊,東方虛空尚不得邊,何況十方不可說、無量無邊隨有世界虛空普遍?”
佛言:“那羅延,假令有人,乃至百千萬億劫中,引諸喻說,欲盡虛空得其邊際,不得其邊。那羅延,我今引喻,以明斯義。為欲成滿是集一切福德三昧故,亦令增益諸有修集福德眾生增長誌欲,令向大乘菩薩摩訶薩滿大精進。那羅延,若以芥子盛滿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滿中芥子。假令有人持過東方百千恒河沙等世界下一芥子,如是東行盡是芥子,猶不能得世界邊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那羅延,若複恒河沙等世界滿中芥子。那羅延,頗有人天能數如是一切芥子,知其數不?”
時那羅延白言:“世尊,若四天下一切眾生,成就智慧如舍利弗,於一劫數猶尚不能數其一分,況能數盡大芥子聚?”
“那羅延,假令有人過於東方恒河沙世界著一芥子,如是東行盡是芥子,猶故不得世界邊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那羅延,如是世界虛空普遍,設有人天以滿中七寶,持用布施。那羅延,於意雲何?是福德聚,寧為多不?”
那羅延言:“無量,世尊!無邊,世尊!”
佛言:“那羅延,是人所有福德之聚,欲比初發道心菩薩,成就誌欲,無幻無偽,勤修精進,為脫一切眾生起大慈大悲所集德聚;是施德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十方一切所有諸物,虛空皆悉周遍。那羅延,菩薩慈心亦複如是,遍滿十方諸佛世界,所有眾生皆悉普遍。那羅延,是菩薩慈心所及眾生,令悉具足轉輪大王所有福德,如是帝釋所有福德,如是梵王所有福德;若有菩薩初發道心,專誌趣向,無幻無偽,勤修精進,為脫一切所有眾生起慈悲心而趣向之,行於湣悼,所得福德,是福勝彼一切眾生具轉輪王、帝釋、梵王所得功德!那羅延,是第三說入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具轉輪大王福德,比帝釋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為帝釋,比梵王所有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大梵天王所有福德,比一斷欲優婆塞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為斷欲優婆塞所有福慧,比舍利弗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福德智慧如舍利弗,比一緣覺所有福慧,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那羅延,若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悉具緣覺所有福慧,比一五百劫中修行菩薩所有福德智慧,百分不及一。入集一切福德三昧,應如是學!”
說是法時,三萬二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心。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人天伎樂同時俱作,人天雨花積至於膝。天、龍、夜叉、乾闥婆、釋、梵、護世皆作是言:“世尊,是初發心者,悉勝我等!世尊,我等亦當利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發、今發、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我等解佛所說義,若有眾生不發無上正真道心,則不能趣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不能正入。若有眾生發於無上正真道心,則能得趣是集一切福德三昧,亦能正入.”
爾時,淨威力士白言:“世尊,以何等法,能得成就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佛言:“善男子,成就一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一法?謂不舍於一切智心。善男子,是名成就一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二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謂聞法無厭,聞已修行。善男子,是名成就二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三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三?謂離諸惡,修行善法,善巧回向。善男子,是名成就三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四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所謂戒淨、見淨、心淨、慧淨。善男子,是名成就四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五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五?所謂專意發菩提心,常真實語,無有諂偽,無有嫉妒,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善男子,是名成就五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六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六?所謂親近於善知識,離惡知識,遠離眾鬧,閑居寂靜,不舍大慈,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善男子,是名成就六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七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七?所謂修定,善於智慧,善知於因,善知於緣,正直而住,修集於道,修行道時無有懈怠。善男子,是名成就七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八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八?謂調柔身,調柔心,觀受,觀法,未生惡法令其不生,已生惡法斷之令滅,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護令增長。善男子,是名成就八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九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九?觀過法無盡,現法無盡,來法無盡,觀法如幻,等覺三世,如一切法知而忍之,不謗於空,不分別無相,不願諸有。善男子,是名成就九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成就十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何等為十?謂解無我,忍於無命,不疑無人,緣法無常,於諸生處如地獄想,觀四大如毒蛇,觀入如空聚,觀陰如魁膾,流出諸有想,樂修解脫。善男子,是名成就十法,攝此集一切福德三昧.”
爾時,淨威力士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欲成就一切福德莊嚴者,應聽是三昧。菩薩摩訶薩欲集一切福德者,應聽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不思議福德者,應信是三昧,應聽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盡福德者,應當修行於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到一切福德大海者,應當受持讀誦修說於是三昧。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百福相者,應當修行於是三昧.”
爾時,淨威力士複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何法相應成就,滿此一切福德莊嚴,修集一切福德、不可思議福德、無盡福德、大海福德,滿百福相?”
爾時,佛告淨威力士:“善男子,有於三法,為福德柱、福德莊嚴、福德來集、福德增廣、福德無盡、福德大海、福德叵思。何等三?謂布施莊嚴、持戒莊嚴、多聞莊嚴。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莊嚴?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生是心:若布施時,不見施心,不見所施及以受者,不見眷屬。若有乞者來有所求,為攝護故,不以王位封邑、財物諸珍寶等而有吝惜生於異心。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今我此身悉已給施一切眾生,況餘財物!若已施者,終無悔心。須財施財,須食施食,須飲施飲,須眼施眼,須肉施肉,須血施血,須髓施髓,須於支節施與支節,須頭施頭,我悉當施,況餘財物!穀米金銀、衣服瓔珞、象馬車乘、國城王宮、男女妻妾、奴婢眷屬,無不舍者。若有眾生隨其所須而求索之,我隨所有悉當施與,無有憂悔,不望其報。起慈悲心為攝眾生,攝取眾生乃至成佛,終無有盡。’善男子,若有菩薩發如是心,名菩薩布施莊嚴。
“複次,善男子,菩薩不自觀計身命,寧舍身命,終不為惡。不為養身邪命自活,寧舍身命,不惱於他。不為封邑造行諸惡,不為眷屬熾然諍訟,不為妻妾及以男女嫉利他財,不生慳心,常恒少欲,乃至不生一念惡心,況複多也!為斷慳貪,不生嗔恚;無嗔恚故,正行相應;正行相應故,到於正處;到正處故,正戒相應;正戒相應故,親善知識恭敬供養;恭敬供養善知識故,得聞正法;聞正法已,如說修行;如說修行已,則能利益邪道眾生,不作眾惡,隨順善法,得知方便,知眾生根。善男子,而是菩薩行施莊嚴得是功德。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生內、外想。若內地大、若外地大,等無異想。何以故?身猶如牆壁、草木、如影、如炎,無知無思,無作無堅,四大所攝。若有斫截、刀杖瓦石撾打之者,終不生報。不觀計身,不愛壽命,於諸眾生不起嗔恚,彼眾生所修慈悲心。善男子,猶如藥樹,若有取根莖節、枝葉花須及果,終不作念‘取根,莫取莖。取莖,莫取根’,如是乃至枝葉果實亦爾;而是藥樹都無想念,然能寂滅一切眾生若上中下所有病患。如是,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四大身生藥樹想,隨諸眾生,須手與手,須腳與腳,須眼與眼,須肉與肉,須血與血,須骨與骨,須髓與髓,須頭與頭,須支節者施與支節。
“善男子,若是菩薩以如是心行施莊嚴,趣向無盡。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為慳眾生令成滿施,少福眾生具滿福德,貧窮眾生滿大封邑,若舍支節為令眾生具滿支節,如是布施不向三處。何等三?不求王位自在,不求大富自樂,不向聲聞、緣覺菩提。如是布施為滿四淨。何等四淨?謂佛土淨,菩薩僧淨,化眾生淨,回向一切智淨。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回向四淨。
“複次,菩薩摩訶薩施住無盡。何等名為菩薩施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四法布施,是施有盡。何等四?謂不回向,無有方便,所為下劣,近惡知識。善男子,是名菩薩四法布施,是施有盡。善男子,菩薩有四法布施,施住無盡。何等四?謂回向菩提,有巧方便,為得法王,近善知識。善男子,是名菩薩四法,施住而不可盡。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念三法而行布施,謂念不離菩提之心,憐湣一切所有眾生;不違佛語;不望果報。善男子,是名菩薩念於三法而行布施。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安置眾生於三法中而行布施。何等三?謂安眾生菩提道中而行布施,為安眾生善讚法中而行布施,為安眾生著無上門中而行布施。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安置眾生於三法中而行布施。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希望一法而行布施。何等一?所謂希望有大封邑,能行舍心。善男子,是名菩薩希望一法而行布施。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為滿二法而行布施。何等二?謂智與慧。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為滿二法而行布施。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進趣二法而行布施。何等二?謂盡智、無生智。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進趣二法而行布施。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四施。何等四?謂等心行施,不望果報施,向菩提施,滿調寂施。善男子,是名菩薩修行四施。是故,善男子,菩薩欲趣至無盡福,應當修行如是布施.”
爾時,淨威力士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說施,攝取一切佛之正法!世尊,若有菩薩成就是施,無有能量是菩薩福.”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若有菩薩成就具足如是布施,知是菩薩成就具足無盡福德、大海福德,不貧聖法,成大封邑,住在法流,獲得大財,具足七財,成大福德,持百福相,為大福田,養育一切諸眾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