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經濟“急救包” 中國保守美國激進的背後考量
降息,一口氣降到零。發錢,一口氣花完全年預算的一半。
各國政府在G20之前就已經開始行動,G20會議上更是明確“窮盡一切手段”,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生活的衝擊。
美國反應最為激烈,在危機露頭之時,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直接“一口氣打完所有彈藥”。
之後疫情的發展證明,美國沒有反應過激。最新的失業數據令人瞠目結舌,經濟提振計劃沒能完全安撫市場的不安情緒。
反觀中國,守著利率不降,幾乎沒有放鬆。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製時,財政刺激規模還遠未達到美國的量級。
中國在刺激政策上的保守,與美國的激進,形成鮮明的對比,背後則是兩國不同的考量。
美國的激進
整個3月,美國的貨幣政策推出的速度和力度,幾乎都超出市場預期。
3月3日,美聯儲突然宣布“緊急降息”0.5%,而此時市場預期是當月17、18日議息會議後降息。市場把這一舉動看作事態嚴重的信號,股市不漲反跌,跌幅達2.8%。
議息會議前兩天,15日,美聯儲宣布再次“緊急降息”,趕在周一亞洲市場開市前發揮作用,而且力度上一步到位,直接下調100個基點,降至0-0.25%的曆史低位。同時宣布啟動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市場接著不領情,繼續“跌跌不休”。
至此,短短兩周,美聯儲救市的力度已經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處於同等量級。
美聯儲沒有停下腳步,一周後宣布推出了“無限量量化寬鬆”,並將首次支持購買企業債券並直接向企業提供貸款。此輪資產購買規模無疑巨大,分析師估計該計劃將向非金融企業貸款4萬億美元甚至更多。
麵對這樣極端的舉措,美聯儲內部也有“飲鴆止渴”之感。美國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總裁洛克哈特稱,美聯儲非常規貨幣刺激舉措有其局限性,如果過分使用,可能威脅到市場運轉和金融穩定。
幾乎窮盡貨幣政策一周後,一個曆史性的財政救助計劃也粉墨登場,接棒救市——美國國會通過特朗普政府提出的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
東京三菱UFJ國際投信首席基金經理人石金淳表示,“這肯定是個很大的數字,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左右,這應該能夠支撐股市及其他冒險交易。”
石金淳認為,中期而言美國已經提出一套非常強大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在這麽多的政策援助下,我們可能已經見到美國股市底部。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認為,美國史無前例的政策力度,是因為國內同時發生金融動蕩和經濟衰退,大量投資者同時拋售金融資產,導致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無論是貨幣政策大幅“放水”,還是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中對企業的扶持,都是避免金融機構的“倒閉潮”,避免金融動蕩演變為金融危機。
中國的保守
中國相比之下,危機爆發得更早,但金融市場並沒有美股那麽動蕩,銀行間流動性也比較充足,因此刺激計劃力度則小得多。
疫情在春節長假期間發酵,2月3日開市首日,中國同樣也是貨幣政策先啟動——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逾萬億元逆回購操作,同時調降逆回購利率10個基點;兩周後將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也下調10個基點;隨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進行小幅下調。
雖然2月中國政策性利率全線調整,但比起全球央行大幅降息潮,中國沒有跟進。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發達國家央行長期施行低利率,中國基準利率較高,政策空間在主要經濟體中幾乎是最大的。
中國似乎打定主意不以貨幣政策來主導刺激計劃。
路透社援引東方金誠的兩位分析師表示,回顧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宏觀政策過程可以看出,與積極財政政策相比,寬鬆貨幣政策易發難收,宏觀經濟容易形成“貨幣寬鬆依賴症”,資產泡沫膨脹等副作用很大。
在G20會議上,中國再次重複口頭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目前看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很穩健,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也不是通常理解的“更大力撒錢”。
上周五召開的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信號,稱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可能會通過5000至10000億人民幣的特別國債來支持經濟,這一規模小於2007年的同類國債發行量。不過,路透援引四位政策消息人士報導稱,中國將出台數萬億元財政刺激措施,以重振經濟。
12年前的副作用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二者的表現則與當前截然相反。彼時,美國推出70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在國會纏鬥兩周後獲得通過;中國在各主要經濟體中受到衝擊較小,卻在當年宣布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的救助計劃,為中國經濟在2009年注入一針“強心劑”。
然而,中國之後多年都在承受這針“強心劑”帶來的副作用。比如,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失控的地方債問題,不但沒有降低杠杆,相反進一步杠杆化,這意味著一旦有風吹草動,局部的資金鏈斷裂傳導到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引發係統性危機。
還有經濟學家提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市場飽和與產能過剩,“四萬億”投下去,又投到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增添了新的過剩產能,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
這些副作用都讓中國此後多年不得不承擔經濟放緩的代價來“去杠杆”和“去過剩產能”。
眼下中國經濟遭受同樣衝擊,經濟學家認為一季度GDP將破紀錄地負增長,因此有呼聲提出“四萬億2.0版”。
曾擔任過中央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表示,首先要判斷是不是真的經濟有那麽糟,似乎使人感覺中國經濟到了瀕臨崩潰的樣子。
“文化革命10年也沒有崩潰,兩個月肺疫就崩潰了?”賀鏗表示,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深入摸底,全麵思考。不可以輕言改變既定宏觀政策,即使是放棄一點增長速度也不能不顧金融風險。
針對這些前車之鑒,學者多有反思和提醒。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表示,加大政策力度的同時要汲取過去的教訓,下一步財政政策發力,基建融資要通過發行國債來進行,而不是讓地方政府向商業金融機構貸款,因為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上升和係統性金融風險上升多來自於此。
賀鏗稱,“有一點點問題就財政積極、貨幣放水,實踐證明,不能解決問題。”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已經很多年,現在不同於2008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不等同於擴張的政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提高赤字率擴大債務規模就是更積極。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主要不是在擴張上發力,要在提質增效上使勁。
今年不再設GDP目標?
中國顯然還對當年的“大水漫灌”的代價曆曆在目。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最近在一個論壇上甚至建議,中國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否則可能會綁架宏觀政策,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他表示,實現GDP增長6%的目標已不可能,4%-5%難度也很大,很多經濟學家預測的1%或2%也有可能,因此對經濟的最終影響取決於歐美疫情的發展。
這樣大的不確定下,如果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GDP增長速度,地方政府的反應往往就是大搞基建,要上投資。“實際上這些基建投資一般都是資本密集型的,對解決就業問題、失業後的民生問題短期內是沒有什麽幫助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曆了財政吃緊的2019。財政部發布數據,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但財政支出卻同比增長8.1%。
劉尚希稱,今年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財政都麵臨巨大壓力,通過提高財政風險來對衝眼下的經濟社會公共風險是必要的,但要適度。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導致財政不可持續的話,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政策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風險。劉尚希認為,光增加貨幣供應量不夠,還應打通貨幣傳導機製,因為傳導瘀滯阻塞影響了企業的流動性,這是多年來沒解決的大問題。
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放鬆信貸,銀行更願意把錢給國有企業,以及有政府兜底的城投公司,而非民營企業,民營企業隻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形成“擠出效應”。後者不得不承擔更高的利率,進一步加大金融風險。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amp/business-52120296?__twitter_impression=true
Happy Each Every Day !
Stay at Hone & Save Lives !
Referred By:XiaHeBingYu
Time: 6:00 AM PST, April 2, 2020
前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這是證實我們已經知道是真實的-中國撒謊的關鍵證據。 中國繼續撒謊。 中國必須承擔責任。(Twitter:4/1/2020)
John Bolton Twitter (4/1/2020)
This is critical evidence confirming what we already knew to be true — China lied. China continues to lie. China must be held responsible
美國情報機構在給白宮的一份機密報告中總結說,中國掩蓋了該國的冠狀病毒暴發程度,未充分報告該病的總數和死亡人數(4/1/2020)。
Bloomberg (4/1/2020)
China has concealed the extent of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its country, under-reporting both total cases and deaths it’s suffered from the disease,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 concluded in a classified report to the White House
很多人相信疫情過後,美國為首的西方會清算罪魁禍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