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文字的喜歡,緣於書。這許多年來,不同門類的書,零零碎碎、不成體係地讀了一些。也許是因為如此,偶爾地,也會寫字成文。
我的寫字生涯可以回溯到念小學的時候。
小學4、5年級的樣子,我的作文曾經有幾次被語文老師當作範文在班裏朗讀。還記得其中有一篇寫的是一次參加區裏小學校際籃球比賽的經過。模模糊糊記得這篇作文是在一天的下午趴在床沿兒上寫成的。作文的具體細節已經不記得了,但印象中好像句子通順,用詞也有些悄皮,充滿了非常高興的情緒。依然記得當老師讀我的作文的時候班裏同學們的嘻笑聲。
但是,很奇怪,中學時我寫字做文章的“業績”是個空白。
大學的時候,我寫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日記,盡管是斷斷續續的。特別是大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多十八、九歲的經曆中從未遇到過的人和事,突然撲麵而來,需要麵對,而且那時候,很多事情本身對於那個年紀的我而言是一團混沌,不懂,理不清, 沒有人可以講,也不知道該怎樣講,隻好用記日記的方式自己跟自己說。那些日記多半如流水帳,沒有太多的修飾,直白得有如清水白菜,幾乎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散亂無序,但是,很隨性。大部分的日記現在還保留著。其中有一個很小的日記本,能裝在口袋裏的那種,淡綠色印花塑料封皮兒,扉頁上潦草地寫著《胡言亂語集》,記錄了某個暑假在家的一些感受。
後來,工作、結婚、生子,生活充實而略顯忙亂,能夠坐下來整理心情的時間幾乎沒有。盡管這樣,還是抽空記了些雜記一類的東西。特別是兒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裏,曾經每天三言兩語,寫一些兒子的成長日誌。
再後來,出國學習。前後一年多的時間,上課、泡圖書館、寫畢業論文。回國後,我把論文翻譯成中文,發表在一個專業學術期刊上。在外讀書的點滴感受寫成了隨筆,上了《南方周末》。
再後來,出國移民。移民的最初日子,淩亂,沒有方向。慢慢地,生活安定下來,但是,時日也在安逸中伴著瑣事悄悄地溜掉了,而且很快。
有時候,閑下來無事,我會放空精神,任心思隨意飄遊。這種精神漫遊的結果多半是回憶。我發現,一些生活片段在不經意間逐漸沉澱,積落在記憶的深處。如果你想找回某個你曾經很寶貝、很在意的東西,可以到那裏去翻翻找找。有些生活片段卻漫漫飄落到一個遙遠的、觸摸不著的角落,好像丟失了,其實還在,如果某一天你碰巧遛達到那兒,或許還能順手撿回一些。然而,還有一些卻像是盛裝在一隻沒有密封好的沙漏裏的細沙,隨著時間的移走,有些沙粒遺失在了路上。
忽然,又想寫字了。
我把今後要寫的東西,暫且叫做《絮語集》,生活寫意,心情隨筆,絮叨絮叨。
以上僅做開篇,也借以自勵,很希望能堅持下去。
2013年1月末
後記:幾年前寫下這段文字,隻為督促自己,及時記下生活點滴,立此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