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照(普通)是法律文件,對外證明一個人的國籍和身份。托起它的,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地域主權,內涵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政治影響、國格和尊嚴。
從國際旅行的角度講,護照是旅行文件,從一國到另一國的通行證之一種。
但是,護照是一國發給其本國公民的,是自家發的。有了護照,你隻是被允許出自家的門而已。不論去哪兒,你還得要有簽證,那是別人允許你去的許可。兩個都有,你才有可能“橫行天下”。
曾經,我們中國人走出自己的國門是受限製的,因為沒有護照。
“改革開放前,出國人員主要為援建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因私出國的絕大多數為歸僑和僑眷,每年辦理量不過幾千本。“(彭訓文 ,《新中國護照變遷記》,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5月21日)。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國家發放一種有普通護照功能的特殊護照——公務護照,麵向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因公出國人員。因而,公務護照是某種權力、能力、社會地位的表現。公務護照也隻是少數人有。從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有”並非實質性的“有”,隻是“用”。公務護照雖然寫著你的名字,但近乎是一次性的,出趟國,用完了,要交回單位,鎖進保險櫃,由專人保管。從未有幸有一本寫著我的名字的公務護照。至於普通老百姓,那時候,能有一本自己的護照仍然不是件易事。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有所改觀。有資料說,90年代中期,國家年均發放近100萬本因私護照。
有了護照,隻是千裏之行的第一步。另一個更重要的是簽證,真正的通行許可證。
簽發簽證是一種國家權力。作為一國允許另一國國民入境的終極許可,那一張小小的紙片,便抵擋住了“千軍萬馬”。簽與不簽的決定,取決於一國的簽證管理政策。
其一,限製簽證。在當代,控製非法移民、防範安全隱患是簽證管製的主要考慮。很多國家傾向於通過簽發簽證來限製來自窮困、政治不穩定和不民主的國家的國民,認為他們更容易非法移民。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Eric Neumayer 2005年提出一種觀點,“目標國家越是貧窮,民主程度越低,陷於武裝政治衝突越多,對其護照持有者的簽證予以限製的可能性越大”。當然,這是“強國”思維。有些很聰明的“弱國”,比如墨西哥,雖然對中國公民不免簽證,但是,如果你持有加拿大楓葉卡或美國綠卡,就相當於有了簽證,可以來去無阻!如此,巧妙地避開了一些不可抗拒的政治因素。
其二,免或互免簽證。一國可以單方免除另一國國民的簽證,或者通過多邊或雙邊協定而互免其國民的簽證。如果去這樣的國家,手裏的護照就是入境的許可。
其三,不與或少與其他國家互免簽證。這樣,一方麵,可以限製外國國民隨便地來你的國家轉悠;另一方麵,又可以增加本國國民出國的難度。這是一種比較含蓄婉轉的簽證管製策略。有意思的是,有一種理論認為,專製/獨裁的國度,因為擔心外來勢力的影響,會傾向於采用更嚴格的簽證管理製度。(wiki)
據中國領事服務網2019年7月1日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與世界上14個國家或地區互免簽證,另有15個國家或地區單方允許中國公民免簽入境。此外,有42個國家或地區單方允許中國公民落地簽證(Passport Index 的數字是47個)。但是,落地簽證不是免簽證,依然要走同樣的申請程序,隻是不需要提前申請,簽證相對比較容易獲得批準(更適合團體旅遊)。
也就是說,隻有29個國家/地區,你可以拿著中國護照,想去就去,不會有人“攔”著你。如果把落地簽的國家也算進來,中國護照能走遍的“天下”,是聯合國195個成員國中的71個。好像挺多的?看一看上麵的這個名單,就會清楚,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好”地方,中國護照是無力探及的。這也是為什麽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發放的199種護照的實力排行榜中,中國護照的流動性指數位居122(Passport Index)。
護照與簽證之間,隔著的不隻是一片薄紙。
寫於2019年8月
修改與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