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忘不掉的初心 —— 移民的生活大抵如此

(2019-11-02 18:41:37) 下一個

忘不掉的初心       

        前幾天上班的路上,偷偷拍了這兩張照片。  

    

 

      這位“仁兄”走在我的左前邊,一臂之遠。他頭上的“帽子”、身上的西裝、腳上的皮鞋 —— 早已見慣不怪的不協調的混搭,忽然就讓我心生感慨:移民的生活大抵如此!

    離開了“故土”,不論到了哪裏,或者在城市間遊走,或者跨洋過海到另一個國度,周遭是什麽樣的場景,周圍是什麽樣的人,語言通與不通,都不重要,一個人總是忘不了、實際上也是不願意忘記、不容易忘記因為在另一個地方長時間生活、因為一種秉承而深深植入內心的文化、行為習慣,總是保留著那個曾經的環境的一些痕跡。這可以是改不掉的“鄉音”,抑揚頓挫之間不小心滑出來的某個調調;也可以是穿戴打扮的某個細節,雖然西裝革履上上下下已經全然是另外一番模樣;還可以是餐桌上的某種味道,一碗麵,一道菜,...。

        如今的世界,越來越流動,越來越開放,沒有了“障礙”,失去了“邊界”。人們移動著,說著不同的方言,講著別人聽不懂的語言,移到不同的城市,移到海外。於是,這個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混合了太多元素的各具風格的“熔爐”,吸引著人們投入進去。

      能稱得上或自詡是“熔爐”的城市,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一方麵化合著人們帶進來的各種不同,一方麵又在極力地強調其文化的多元性,尊重不同族人的獨立存在,努力地打造著公平、平等、和諧的社會環境。 

      因為現實是,不論這些“熔爐”如何努力地推動文化的融合,總是有一個煮不爛、燉不透的特立獨行的“你”、“我”或者 “他”。

2019.09.05 於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華府采菊人: 想起了多年前流行的現在沒人再提的一個詞“香蕉人”,他們是政治經濟融入的潛力軍。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所謂政治經濟的融入,才是重點, 一些原有文化的保留,別人不一定在意你。
克林頓說的“It's economy, stupid!"
在美國,政治是經濟的小三子,而文化是經濟的調味品, 味精醬油辣椒, 放這不放那,放多放少隨便你, 所以比較百花齊放。

比如猶太人, 政治經濟不但是“融入”, 反過來還得別人去遷就他們,可是他們中間很多人還是“頑固”地保持了他們自己的文化特性,也沒人嘰歪。
倒是中國的辮子,那是原先, 北美社會那年頭確實也沒有那麽容忍, 哪位不信, 你現在去留條長辮子?沒人說你, 反過來還一定會有人說“酷”!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遊子' 的評論 : 應當承認,在“海外”,中國人的社會融入程度、融入能力差些,入鄉隨俗的能力弱些。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oduo' 的評論 : 大部分錫克人居於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區,在北美錫克無論如何都是移民,不論是第幾代。
xioduo 回複 悄悄話 錫克人,不一定是移民。
西遊子 回複 悄悄話 滿清留學生的長辮子被恥笑,今天的包頭巾沒人敢非議,華人永遠是軟柿子
西遊子 回複 悄悄話 最忌邯鄲學步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ar_bear: 回複 polar_bear: 毫無疑問,移民應盡力盡快融入其所在的“主流社會”,入鄉隨俗。“中國城”隻是我借以說明移民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容納態度。建個”中國城“,在裏麵窩著,當然不是移民生活。m
polar_bear 回複 悄悄話 看看那些執意保留自己所謂的“獨特文化”的,有幾個過的像個樣子?尤其是“中國城”……人呐,不自覺地就成了進步路上的阻礙了……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晚妝' 的評論 : 我認為他是個十分執著的、努力保持自我的移民,不在意別人如何看,不掩飾與自己的族裔相伴的文化特征。這也是為什麽,百多年後的今天,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仍然存在著“小意大利(Little Italy)”、“小印度”(Little India)”、“中國城”。在移民社會裏,雖然種族的顯性特征足以說明一個人是否移民(不論是第幾代),但重要的是,人們還努力地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這是移民社會之所以是移民社會且能存在的原因之一,是移民能夠適意生活的原因。但是,移民們也在努力融入“主流社會”,工作環境中,極少或幾乎不見民族服裝而是職業裝,雖然不乏民族特色的小修飾。國內的“北上廣深”同是移民城市,人們雖無樣貌特征的差別,但是生活習慣“迥異”,且“積習”不改,是同樣的道理。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可是照片上的這位即使不移民,在他自己的家鄉也是這幅打扮,所以用他說明不了移民的融入與獨立這些議題。雖然我同意你要表達的結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