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複活節島探訪記

(2020-09-07 12:40:58) 下一個

複活節島上最大的一組石像-Ahu Tongariki

複活節島探訪記                      

                             卜一  

         複活節島(Easter IslandNapa Nui)位於太平洋遙遠的東南海角。因島上聳立著許多巨大的石雕人像(Moai),幾世紀以來,一直令人感到神秘,也帶給人們種種暇思與疑惘。這些石像是誰雕的?用什麽方法雕的?如何搬運到島上各處?如何把它豎立起來?它的用途為何?是不是外星人弄的?

        我與老妻於2008年初飛往複活節島,徜徉於石像,青山,草原與碧海之間四、五日。那兒令我們感到真切與親密,也深深感到複活節島並不是遙不可及,也更非神秘難測。

世界的肚臍

        複活節島位於西經1 0 9度,南緯27度,向東距南美大陸智利約三千七百公裏,向西距大溪地有四千多公裏。離太平洋上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約為兩千公裏,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遙遠、隔絕的地方。直到今日也隻有兩線班機與智利及大溪地通航。我們從智利聖提亞哥(Santiago)飛了五個多小時,在茫茫的蒼海裏見到一個孤伶伶,草原綠茵的小島。無怪乎複活節島以往被稱為世界之肚臍The naval of the world.

石器時代波裏尼西亞人類遷移示意圖

        這個島麵積為164平方公裏,呈三角型,比金門島畧大。除了幾個無人可居的小礁岩外,附近沒有任何島嶼。四周的水深有兩千多米。複活節島位於一連串的海底山脊中,但隻有本島因火山爆發而露出海麵。島上有七十多座火山,其中最大的三個位於三角的頂端。最大的火山口(Rano Kao)直徑達一千五百米。全島最高峰為Terevaka 火山,海拔507米。這些火山自十萬年前已不再噴發,現均為死火山。島上都是火山岩及其風化後的紅土。有些火山口裏有淡水湖,但全島沒有一條河溪,大部分均被草原覆蓋。海岸多為黑色火山熔岩(Lava),但也有幾個沙灘。

複活節島地貌-死火山群

        我們在島上四,五天,有時隨著當地旅遊團,也有時自己漫步探索。這裏的導遊均為本地原住民。他們對當地的事跡了如指掌,個個能說善道。島上有一個小博物館,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將複活節島的自然地貌,曆史及風土人情展示的非常精辟。我們從導遊及博物館學到的與以往書刊讀到的一些神秘的說法頗有出入,感到耳目一新。

島上住民來自何處?

        據島上原住民及博物館的資料,複活節島最早的住民來自太平洋上的Marquesas島。他們屬玻裏尼西亞人種(olynesian)。約在公元第三四世紀,其首領Hotu Matu’a 先派了一個七個人的探險隊向大海之東尋找更好的謀生之處。後來Hotu Matu’a 親自帶領他的大隊族民遠渡重洋遷此定居。如今島的北端的 Anakena沙灘旁屹立著幾座石像,就是紀念他和當年他們登陸的地方。另外在島的中部也有一組並立的七個石像(Ahu Akivi),乃是紀念那七位發現本島的探險家。他們麵向西方,以示不忘故土。

先民最先登陸的Anakena海岸

西望故土的七位探險家-Ahi Akivi

        二十世紀末期,有些人類考古學家根據出土,語言及DNA的數據,提出玻裏尼西亞人來自中國及台灣的新論。他們認為在三、四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時代,台灣、新幾內亞、澳洲、印度尼西亞,甚至所羅門群島都已有人類定居。但向東的玻裏尼西亞諸島尚沒有人類的足跡。在新石器時期,中國東南的文化渡過了台灣海峽。這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也就是1958年在台北縣八裏鄉發現的大坌坑文化(27005000 BC  )。

  南島語係的形成與發展     

       隨後,這些先民向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遷移,取代並融合了當地原住民。由於航海技術的進步,他們繼續向無際的太平洋尋找新生之地。他們與歐亞非大陸先民根深蒂固的天圓地方,恐懼大海的概念不同,認為海是無限而充滿希望的。他們熟習海事及星鬥,駕著吃水不深卻經得起風浪的雙身,或附有單個及兩個平衡托架(Outrigger)的獨木舟飄洋過海,最後找到了夏威夷,新西蘭以及複活節島。這是人類探險及遷移史上的壯舉,比西方航海大發現早了千年以上。這也就是南島語係的形成與發展

先民渡海用的具有托架(Outrigger)的船

       南島語係形成與發展示意圖

      雖然也有人,譬如挪威人類學家Heyerdahl 提出複活節島的原住民是由南美洲避難渡洋而來。而在太平洋島嶼,曾發現有三千年前的番薯。番薯原生於中、南美洲,據推測,可能是中南美洲的人飄洋過海,帶了番薯去插枝繁殖的。但近年複活節島出土數據及原住民語言的分析,大多否定原住民是由南美洲來此之說。另也有的學者認為原住民是於第八世紀由太平洋上的Mangavera島遷此。

        據考證,當島民遷此時,島上全被棕櫚樹、橡樹等森林覆蓋,植被茂盛。本島地處亞熱帶,陽光充足雨水豐沛,盛產野生果實,也易於耕作。加之四周海產豐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由於該島地處偏僻,遠離其它人居,除了傳說有另一批移民較後來此定居之外,多少世紀未受外界侵擾。島上原住民因航海未能再找到新的可居住的島嶼,隻得安居於此,使這裏成為一個世外桃源。安定的生活發展了農耕,社會組織及宗教。有了分工,形成階級,後分成十幾個部族(氏族-Clans)

參觀石像及帽子工廠

        到了約第十世紀,由於宗教的需要,島民開始鑿山造石像。這些石像大多是部族的首領,是供人民膜拜及祈求賜福的。全島已發現的石像共有八百多個。除了還留在原造地的山邊及那七個並立的探險家(Ahu Akivi) 之外 ,其它石像都立於海邊而麵向島內。石像的麵部表情有的嚴肅,有的和靄,有的凝思,有的迷惘,有戴圓帽(Pukao) 的,也有不戴帽的。形形色色,各不相同。高度從一米到二十米,一般幾十噸,大的超過一百噸重。

戴帽單人石像-Ahu Kote Riku 

        除了極少特例外,所有的石像都是在島中部的一座Rand Raraku火山鑿雕而成。我們去參觀了這個龐大的造石像工廠在那首先見到大大小小,琳琅滿目的幾十個石像散布在山腳下,蔚為奇觀。有的已半埋在土裏。據說火山周圍共有四百多個石像。這些都是當年已完工,卻未能運到海邊豎立的。走上山腰,見到許多未完成的石像,輪廓已成,甚至有的已基本完工,隻是未從山壁中切割出來。其中有斜立的,也有似釋迦牟尼涅盤狀的臥著的。在那有一個全島最大的石像,高2 2米,重約300噸。這裏的火山岩為黑色的凝灰岩(Tuff)。如先加水浸濕,則易於加工。遺留在那的鑿雕工具主要是用堅硬的宣武岩(Basalt) 做的。在十八世紀歐洲人來此之前,原住民沒有金屬,沒有青銅器,一直停留在石器時代。另外在此也沒有發現古代的陶器。據推測,本島與玻裏尼西亞大多島嶼相似,均為火山岩及紅土覆蓋,缺少具黏性的陶土。

「造石像工廠」 —  Rand Raraku火山

       山岩中未完工的石像

       我們在那徘徊良久,不禁想到當年這裏必然是人氣旺盛。不知多少個世紀,多少人在此渡過了他們的青春年華。

        隨後,我們又去看了製帽工廠,乃是一個專門做石像的圓形帽子的小火山(Puna Pau)。此處的火山岩是桔紅色的火山熔滓(Red Tuff-Scoria)。每個帽子也有十來噸重。也有學者認為這不是帽子,而是不同的發型。不過跟據出土葬穴曾發現也有戴石帽的屍骨,發型之說比較牽強。

倒塌的石像和帽子

        幾十、上百噸的石像和十噸以上的帽子是如何從鑿雕的火山上運到島上各處?據傳說及考證,複活節島以前樹木叢生,特別是橡樹及棕櫚樹。原住民將石像或帽子放在滑板上,一排大樹幹鋪在其下作為輪子。再用樹皮做的繩索拉牽到島上各處,距離為幾到十幾公裏的不同地方。搬運一個石像出動的人力可多到兩百餘人,要花許多日子。到達目的地後,再用木棍,繩子或堆沙土將石像豎立在鋪好的石堆平台上(Ahu),有的還戴上帽子。

        豎立在海邊的石像及平台經過許多世紀,年久失修被風化,又遭到海嘯侵襲,大多已倒塌。我們在島上各處的海邊見到很多零零落落,倒塌橫躺的石像及帽子,有如孩童丟得滿地的玩具。二十世紀,好些石像被重新豎起。其中最大的一組是Ahu Tongariki,屹立於距造石像工廠Rand Raraku火山不遠的海岸。其背後為島上三大火山之一的Poike 火山,海岸懸崖高聳,景色美麗壯觀。這裏共有十五個石像,高矮,胖瘦不一,麵部表情各異。隻有一個戴了帽子。附近地上還躺著幾個石像。想來多少年前,此地應該是島民集會,祭祀的廣場。其它在島西邊的Tahai海岸草原有三組 (Ahu Vai Uri, Ahi Tahi, Ahu Kote Riku) 共七座豎立的石像。這些石像大多都有用白色珊瑚(Coral)鑲成的眼珠。令人看起來栩栩如生。此處距市區近,也是觀日落的好景點。每當黃昏時際,總吸引了不少遊客,在此觀賞,拍攝夕陽落日及晚霞。另外在島北岸的Anakena沙灘旁有一組七個(Ahu Nau Nau)及另一個單立的Ahu Ature Huki 石像,如本文前敘,是為了紀念原住民的先祖Hotu Matu’a帶領族人來此登陸所立。Anakena沙灘為島上少有,也是最大的一個沙灘。美麗的海濱浴場擠了不少遊客。

最大的一組石像-Ahu Tongariki

近代曆史滄桑

        複活節島上的原住民自遷到此後,曾過了許多世紀的好日子,由遺留下來那麽多的的石像雕刻城牆石屋及木刻象型文字(Rongo Rongo Scripts)可推測當時社會安定,文化進步。到十三世紀,達到頂峰,其後由於森林的砍伐土地的貧瘠資源的浪費,加之人口過剩,缺乏航海進取精神,社會走向衰敗。為爭取生活資源,產生了部族之間以及階級之間的戰爭。我們在島上見到殘餘的古城牆,也聽說曾出土了戰火及人相食的遺骸。據估計到十六、七世紀,島上人口曾增至一萬五千人。複活節島的社會已是問題重重,但更糟的還在其後。

Orongo山坡的先民石屋

殘破的城牆和石像

未能解譯的象形文字-Rongo Rongo  Scripts

        172245日,荷蘭Jacob Roggeween 船長發現了這個島。他在島上隻停了一天,那天正好是複活節,於是將這個島定名為複活節島。又過了約五十年,西班牙人Felipe Gonzalez 來這,並宣布複活節島為西班牙之領土。有名的探險家庫克(Cook)船長於1774年登陸本島,作了五天的逗留與調查。據他報導,當時島上的生態破壞嚴重,島民生活困苦,許多石像倒塌荒廢。接著,海盜、捕鯨者及奴隸販子都來了, 對原住民大力掠奪,帶給他們無比的災難。由於宗教信仰不同,西方人極力摧殘原住民文化。島上曾發現的大量木刻象型文字均被銷毀。 這種在玻裏尼西亞唯一發現的文字,現僅有二十多個原件存在歐洲各博物館,無法解讀。其製作年代也因大部被毀,說法不一,難以定論。後來有一千多原住民被押往秘魯做奴工。天花等傳染病又奪去了許多島民的性命。到十九世紀末期,島上殘存的原住民隻剩下一百多人。

        荷蘭Jacob Roggeween 船長發於 1722年發現複活節島

      1722年,Jacob Roggeween 船長 發現複活節島時,島上的狀況

       1888年,智利將複活節島並入其領土。但他們沒有進行開發,而將此島租給英國公司作為牧場。英國人將所有的居民趕到島西南的Hanga Roa鎮裏。其它地方都辟為草原以飼養羊群。使得至今全島大部分為草地覆蓋,少有樹林,棕櫚樹與橡樹均已絕跡。1955年,智利政府收回租權,自行管理。接著許多人由智利、大溪地,及歐洲移民到這。現在島上共有三、四千居民,其中約一半是玻裏尼西亞人。島上通行玻裏尼西亞語及西班牙語,依然以玻裏尼西亞風俗為主。

        以往,複活節島因地處遙遠,乏人問津。英國人及智利政府對島民大力壓榨,使他們生活困苦。1966年,島上機場建成,開始與外界通航。1986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定將這裏作為航天飛機(Space Shuttle)緊急降落的機場,並將跑道加長。這帶給島民極大的鼓舞。他們驕傲地說複活節島已由幾個世紀前的石器時代進步到今日的太空時代。近年來,智利政府也在島上大力從事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及發展觀光事業,吸引了許多遠方的遊客。1995年,複活節島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景觀

        我們在島上除了觀賞了散布各處,各有不同的石像外,還遊曆了許多奇特的風光,並試圖了解以往及現在島民的風俗和生活。

        Rano Kao 火山位於島的西南角,火山口直徑達一千五百米,深約兩百米。其內星湖密布,百草豐茂,青蔥秀麗。其旁Orongo海岸高聳的懸崖上留有先民石屋。在島上其它沿海各處,也見到古老船形房舍的遺跡。站在Orongo懸崖上眺望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近海有三個秀麗的無人小島,為候鳥海鷗棲息的地方。以往複活節島與世隔絕,隻有每年鳥群飛來又飛去,島民以為是Make Make神的差使。每當鳥群初來之時,各部族推舉代表遊泳過海到Motu Nui小島上。誰能在島上找到第一個鳥蛋,帶回來,就成為英雄,被稱為鳥人” (Tangata Manu--Birdman) ,為島上最高榮耀。現今在各處海岸可見到許多用桔紅色的火山熔滓 刻成的鳥人、野獸、人像、手掌等等。藝術作工水平很好。

鳥人-Birdman雕像

        複活節島的海岸多為黒色火山熔岩, 海岸曲折多姿。因島上沒有河流及汙染,海水清澈見底。在Rano Kao 火山附近有一個Ana Kai Tangata小海灣,為熔岩及風化岩洞形成。每當漲潮之際,海水洶湧,巨浪濤天,蔚為奇觀。在風化岩洞裏,我們看到古代原住民刻在壁上的鳥人。島的中部及海邊有幾個火山熔岩衝出的溶洞(Lava Tube, 相當大而深長。以往有原住民居住其中,現尚留有他們的爐灶遺跡。

        我們去的時候是一月,正值炎夏,陽光曬人。三到六月,秋冬之時為雨季。島上到處可見蕃石榴、芒果、香蕉及甘蔗等水果。處處是鮮花。島上不產米、麥,先民的主食為芋頭。由出土考證可知狗,豬及雞為先民飼養的家禽。這也表現了玻裏尼西亞族及中國遠古的習俗。

         Hanga Roa是島上唯一的小鎮,為島上行政,商業及居住中心。全島三千多居民幾乎都住在這裏。除了機場外,隻有幾條小街,幾個紀念品店、幾個商店、一個銀行、一個郵局,還有幾家餐館。海邊立著幾座石像,日夜通明。有一個小港和沙灘。我們去了那裏的餐館幾次,品嚐了他們的海鮮,的確美味可口。在那看遊客出海潛水,孩子們遊泳滑水,樂不可言。也見到小孩在岸邊礁岩上釣魚。他們沒有魚杆,隻用細線卷在圓罐上,聚精會神摔線,等待。卻很快地就釣到五顏六色的大魚。黃昏時際在那觀日落晚霞,海天染紅氣勢萬千。

島上唯一的小鎮-Hanga Roa

        夜間,在鎮上看了一場當地原住民的舞蹈表演。動作快速活潑姿態優美伴奏急迫特具風味。小鎮無車馬喧囂, 沒有高樓,旅館都是民居式別墅。晚間路燈少,需摸黑而行。但治安良好,令人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之感。島上有一半是玻裏尼西亞人。他們膚色棕黑,體型健美。我們旅館附近,晚上常有居民聚會。數百人跳土族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載歌載舞,體力充沛,興致高昂。我們在那幾天,見到島上的人沒有功名遷升富貴的煩惱。可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複活節島真是一個可愛的世外桃源。

載歌載舞,無憂無慮的島民

        複活節島十幾個世紀與世隔絕,但在那發展了其獨自的文化。這個文化的興起,演化及衰退表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通性,但也具有其特征。原住民遺下的巨大石像是人類文明的一束奇葩,留給世人憑吊、讚歎。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跟著前輩慢慢遊複活島,還沒有去過,不知以後有沒有機會了。
iMe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趣!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這是個人口過密造成的後果的例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