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孟良崮、弔張靈甫、驚歎粟裕

(2020-09-04 18:15:36) 下一個

 

孟良崮

登孟良崮弔張靈甫驚歎粟裕

      卜一

        十多年前,我與老妻專程到孟良崮,訪問當地居民,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登峰暸望四方,憑吊孟良崮古戰場,追思張靈甫將軍壯烈犧牲,與驚歎粟裕將軍奇正兵法,感觸良多。

粟裕指揮孟良崮戰役

    1947年發生的孟良崮之役被中共稱為國共內戰的轉折點。此戰之前,國軍處於進攻階段,共軍則為內線防守;此戰之後,共軍轉入全麵外線進攻,而國軍隻能作重點防守,每況愈下,終至喪失神州大陸。此役共軍主帥粟裕與國軍將領張靈甫均為傑出的名將。粟裕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 而其用兵奇正、變化無窮,戰無不 勝,攻無不取,頗有韓信之風。 韓信從劉邦於漢中,定三秦,分兵以北,滅魏、 取代;井陘之戰,出奇計大破趙軍,遂服燕、破齊、滅楚,劉邦因之以得天下。粟裕指揮的孟良崮戰役有似韓信井陘之戰,在中國的歷史上乃是扭轉乾坤,極重要的一場戰役。

         粟裕(左)與陳毅

抗日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原於北京大學歷史係肄業,後轉入黃埔軍校四期,與林彪、胡璉同學。 畢業後參加北伐;後在四川與紅四方麵軍作戰;抗戰中參加八一三淞滬、徐州、武漢、上高、第二、第四次長沙、浙贛、鄂西等會戰,建功累累。 抗戰勝利後,張靈甫升任第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禦林軍統領,蔣介石的心腹愛將。 後於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第74師,轄整編第51旅、第57旅、第58旅,共三萬二千餘人。 此時整編第74師擁有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時稱國軍五大主力之首,張靈甫改任整編師長。

   張靈甫

 國軍進攻山東,萊蕪、孟良崮失利

      1946年底,國軍進攻魯南。次年初,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放棄臨沂北上,在萊蕪包圍、全殲國軍5萬6千餘人,生俘第2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

      1947年2月,國軍調整戰略,從最初對各解放區的全麵進攻改為對陝北和山東兩地的重點進攻。 在山東戰場,以整編第74師為核心的第1兵團為重心主力。 3月下旬,國軍開始全麵攻擊,至4月上旬,基本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濟南段,佔領魯南地區,隨後繼續向魯中進擊。 共軍主動向北後撤,國軍迅速跟進,於5月10日佔領萊蕪、蒙陰、河陽。當時,國軍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被解放軍的行動所迷惑,一改先前的穩紮穩打戰術,不待與友鄰兵團協同,立即命令以整編第74師、整編第25師為主攻,從垛莊、桃墟北進,限令必須在5月14日攻佔共軍華東野戰軍指揮所—坦埠。張靈甫在進軍中不幸遭到華野司令粟裕指揮的九個縱隊,共二十萬人包圍,兩天後被全殲,張靈甫殉難。

粟裕晚年為張靈甫辯白,非其失誤

    七十多年來,國共雙方諸多報導、評論大多認為張靈甫在該役中驕橫獨斷、孤軍冒進」,遭到慘敗覆滅,誤大局。但粟裕在其晚年所作的《粟裕戰爭回憶錄》中推崇張靈甫,說道:「在這裏我想指出,在後來的若幹材料中,把我軍捕捉孟良崮戰機,說成是敵整編第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的。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戰場實際的。---在戰役發起前,敵兩翼部隊距74師僅四至六公裏。上述說法,可能是由於不瞭解我們創造和捕捉戰機的緣故,--這未免是『削足適履』, 而且也把敵人想得過於愚蠢。」這充分說明了張將軍不幸兵敗、壯烈成仁,但非其戰之過。

孟良崮紀念公園

孟良崮紀念塔

    粟裕與陳毅塑像

孟良崮紀念公園

粟裕之墓

憑吊孟良崮古戰場

     到孟良崮後,我們乘車沿山而上,再步行到山頂。瞭解到孟良崮是一四周陡峭、頂部較平的山,是以稱之為」。而其所在的沂蒙山區並非連綿的山地,而是在平原、丘陵之間排列著許多山巒。孟良崮四周有很寬闊的平原,其主峰高達海拔五百多米,較四周的平原高出好幾百米。主要是由花崗岩形成。登高而望,真難以想像當時共軍如何能攻上山頭。

粟裕出奇計,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戰役之初,張靈甫率國軍王牌主力-整編74師約三萬二千人,由垛莊經孟良崮西麓,向坦埠進攻。但粟裕出奇計,一改共軍擊弱避強的戰略,提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註:陳毅語),傾全力圍攻74師。先割斷第74師與其左翼黃百韜的第25師及右翼李天霞的第83師的聯繫,再下令其部屬王必成率第六縱隊由西麵的銅石地區兼程東進,堵住張靈甫垛莊後退之路。逼得第74師隻得向孟良崮及蘆山的山上退卻,居高臨下,堅守待援。當時國軍在附近有十個整編師,但在共軍的堅強抵擋下,無法破圍。

湯恩伯

  黃百韜 

李天霞

王必成

粟裕於孟良崮戰役

共軍激烈仰攻,血流成河,屍體堆達七層

     當地百姓告訴我,戰役中共軍發動九個縱隊,總兵力約二十萬,其中四個縱隊(第2、第3、第7、第10)打援、五個縱隊(第1、第4、第6、第8、第9)共十六個師合圍,滿山遍野地向山上仰攻、衝鋒。國軍奮勇抵抗,反覆爭奪、肉搏,刺刀見紅。每擊斃一個國軍,均需犧牲好幾名紅軍戰士。我們在山上的驚魂穀見到一個豎立的紀念牌子,上書:我軍炮火中倒下的戰士,重重疊疊,血流成河,屍體多達七層。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也為中共的「人海戰術」立此存照。

孟良崮戰役示意圖

孟良崮山高幾百米

孟良崮山高幾百米

共軍激烈仰攻

   共軍激烈仰攻

百姓運糧彈支援共軍 

 

當年運糧彈的雞公車

 

   驚魂穀的紀念牌子,

     共軍烈士墓 

兩天半烈日當空、暴熱,士兵沒水喝

     國軍被圍,補給斷絕,靠空投支援,但許多都投到山下共軍陣地。最困難的是缺水。山上沒有溪流,加之當時雖是春、夏之交,但從5月14日上午,74師被圍,上山直到5月16日下午戰役結束的兩天半都是烈日當空,山岩暴熱。士兵沒水喝,沒水用,熱、渴難受,機關槍打得都紅熱了,卻無法冷卻。

    山東省在抗日前為軍閥韓渠所據,國民黨勢力一直非常薄弱。抗日期間,中共在沂蒙山區積極發展,紮下深厚的根基,同時對這裏的地形瞭若指掌,其後行土改、組織群眾。為了支援戰役,中共發動了二十萬老百姓運輸糧彈、補充兵員。

張靈甫最後戰鬥的山洞,及殉難三說

    距山頂不太遠,我們見到了張靈甫最後殉難的山洞,一個不太大的洞穴。據國軍報導,他於當日寫下絕筆書後舉槍自戕殉職。但中共官方宣稱,他一再拒絕勸降,親自持槍抵抗,戰至最後,不幸被共軍兵士擊斃。而共軍中又流傳一說,張靈甫是在被俘後被共軍第六縱隊幹部誤殺。時任山東省主席的王耀武於事發後數日,感於張靈甫的忠烈,囑其手下模仿張的筆跡寫了給其妻王玉齡及蔣介石的兩封絕筆書。其後中共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得知實情後,考慮到殺俘非義,遂下令宣布改稱抵抗中被擊斃。但無論如何,張靈甫沙場裹屍,盡到了軍人的天職,也得到國共雙方的崇敬。

張靈甫殉難所在的山洞

           張靈甫與妻子王玉齡

老天為張靈甫灑下傾盆之淚

    從粟裕的回憶錄及當地百姓的談話,都說明孟良崮之敗非張靈甫之過。此戰。國軍主要敗在失去人和與地利,友軍李天霞的第83師救援也未盡全力。事實上國民黨在大陸的慘敗主要是其整體的政治、組織、經濟所致失誤,不應怪罪於那許多為其捐軀的將士們。

    當地百姓最後告訴我,激戰的兩天半,萬裏無雲,國軍缺水,熱、渴難耐。但當戰事剛結束,孟良崮突然降下傾盆大雨。可見共軍也得到了天時。同時,看來老天也為張靈甫的忠烈所感,灑下了傾盆之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pangpangxiongxiong 兄(姐),再次感謝您為愚作捧場,並認真給予指教。至於“國軍傷亡1.2萬”,不知來源文件是何?尚煩請您不吝賜知,多謝!

我查了手上的《粟裕戰爭回憶錄》、《葉飛回憶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楊奎鬆《開卷有疑》等資料,都沒有找到您說的數據。僅在《夏繼誠.孟良崮戰役俘虜的教育與轉化:《炎黃春秋》 ,2017 (5):15-20》中有一段報道:“此役,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及附屬第83師一個團,共計32680人,其中俘虜19680人。因為一般傷員的數目大多本軍才做公布。但孟良崮戰役,國軍被”包了餃子“——全殲了,傷員都在那19680個俘虜中了,剩下來的1萬3千人能逃出去的沒有太多,其他都戰死了。我十多年前訪問孟良崮、萊蕪時曾向紀念館管理員請教關於雙方傷亡的問題,他們認為國民黨除了近兩萬人被俘之外,其餘幾乎都被打死了。戰後當地老百姓幫忙搬運、掩埋屍體,弄了許多天。

所以,您所引用的”國軍傷亡1.2萬“,不知原意是否是”國軍陣亡1.2萬“? 總之,感謝您的認真與指教!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王必成和葉飛應該算孟良崮戰役功勞最大的兩個縱隊司令:
pangpangxiongxiong 先生(女士)說的很對!開戰前,王必成的六縱單獨落在國軍一線十個師之西(見孟良崮示意圖),無法參戰,很危險,他很擔心。但粟裕要他別慌,最後出奇計,合圍張靈甫部,下令王必成兼程向東襲取垛莊,斷了張靈甫的後路,逼得他隻好上孟良崮,最後覆滅。另外葉飛在孟良崮戰役撕開張靈甫和友軍,包圍猛攻,打得非常好。王必成和葉飛應該算孟良崮戰役功勞最大的兩個縱隊司令。1958年,軍委會議批判粟裕時,王必成憤然起立發言,拒絕對粟裕進行批判,王必成了不起!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孟良崮戰役共軍陣亡2043人的數字,多年來我一直質疑。國共雙方為了鼓舞軍心、振奮士氣,總把自己說得好得多,把對方說得差得多,不願把實情告訴兵士和百姓。譬如我幼年在台灣,國軍報道的一江山戰役:“我守軍在王生明司令領導下堅決抵抗,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成仁!”那時我們還真信蔣介石的話。幾十年後,我跑到台州、椒江、大陳島、遙望一江山,參觀了紀念館,和許多老百信談了,才知道當時國軍“打死一半、被俘一半”。我多次到徐州淮海會戰紀念館和烈士碑參觀,根據1954年找到的資料,共軍戰死3萬1千人。該戰役共軍出動60萬主力,戰爭期間增補10幾萬兵員,激戰兩個多月,怎麽可能隻損失了4%兵士。再加上運糧彈的543萬老百姓,犧牲的就更多了。我們徐州的鄉親都再三告訴我:“起碼死了十幾萬!”我覺得他們的話是有根據而合理的。

孟良崮屬於“短平快”的戰役,在急速的兩天半期間殲滅強敵,同時阻擋二十多萬國軍勁旅增援,報道稱:隻犧牲1%(註:共軍總兵力為二十萬)。我覺得不太可能。特別是我登到孟良崮山頭,了解到共軍仰攻兩天半,不是抱著不計犧牲的精神是不可能達成的。而在山上立的牌子上也寫著:“屍體堆了七層”。當地老百姓告訴我:“打死一個國軍,要犧牲好幾個共軍戰士。但據共軍報道:”國軍被俘虜1萬9千“,剩下來的1萬3千大多都不可能跑掉,照理說就是戰死了。那國軍在孟良崮戰役犧牲的是約40%,而共軍是約1%。除非子彈長眼睛,光朝國軍兵士身上飛,這個統計肯定有問題。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更正:The Battle of San Jacinto,(聖吉珊圖戰役)發生在1836年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孟良崮戰役,國民黨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其組織、協調、補給等等。國民黨內派係繁雜,指揮零亂。特別是蔣介石喜歡“幻想於豪宅之中,覆滅於千裏之外”。孟良崮戰役中,最初張靈甫一個旅前進突出,發現共軍向他74師而來,其屬下向張建議把前進的一個旅撤回。張明知此為上策,但告訴部下:“上麵不會同意!”隻得坐以待斃。同樣的情形發生在三個月前的萊蕪戰役,王耀武教李仙洲向濟南方向撤,李已撤退了。但陳誠不願意,上報蔣介石哪裏,下令立即回頭,準備全殲共軍。李仙洲無奈,隻好回頭向南,不幾天就被共軍“包餃子”了。其後遼沈會戰中,蔣介石不顧衛立煌再三勸告,下令沈陽國軍傾巢而出,結果弄得全盤崩潰。在曆史上,唐明皇強令哥舒翰出函穀關進擊安祿山、明崇禎勒令洪承疇鬆山出戰,都是昏君不務實況,弄得丟失京都、亡國的鬧劇。
下麵我節錄網站中一些有關孟良崮戰役的報道,以供讀者參考:
孟良崮戰役中,當張靈甫整編74師得知擔任兩側掩護任務的黃百韜25師和李天霞83師已經被粟裕指揮的華野隔斷後,74師已經成了一支孤軍。而蔣介石聽到張靈甫74師被圍的消息後歡喜交加,“喜”的是圍殲“禦林軍”並非易事,“歡”的是可以王牌軍牽製住華野主力以創造與之決戰的良辰,便命令張靈甫固守待援,同時命令陳誠與“小諸葛”白崇禧兩大將親臨臨沂督戰指揮,這一窒息的操作也葬送了張靈甫。最無能的人往往聲音最大,“小委員長”陳誠拚命給張靈甫打氣,說到“委員長對此役抱有極大的希望,已經下達死令命外線部隊同你相呼應,你要密切配合,來個中心開花、內外夾擊”;而第一兵團司令“中原王”湯恩伯也為張靈甫打氣:“貴師為全區之樞紐,隻要貴師站穩腳跟,方可收極大之戰果”,殊不知張靈甫已經被粟裕五個縱隊及一個特種縱隊團團圍住,已經陷入了絕境,張靈甫此時心裏的滋味已不是你陳誠和湯恩伯所能體驗的。
而將張靈甫整編74師推向“深淵”絕境的正是第一兵團司令“中原王”湯恩伯。麵對敵人的重兵壓境,粟裕指揮的華野在魯南和沂蒙山區運動,試圖迷惑與調動敵人,以致敵人露出破綻,創造殲敵戰機。果然不出所料,粟裕的不規則運動迷惑了蔣介石,認為華野無力決戰便下令由“穩紮穩打”變成“穩紮猛打”。當張靈甫整編74師孤軍深入孟良崮對華野第九縱隊發起進攻後,粟裕決定以五個縱隊和一個特種縱隊擔任主攻,以四個縱隊擔任阻援,以地方武裝騷擾與破壞敵後援軍交通線。戰鬥打響後,粟裕快速切斷了張靈甫74師與黃百韜25師及李天霞83師間的聯係,開始對已經形成孤軍之勢的張靈甫不給任何喘息之機發起了總攻,張靈甫頓時慌了神便拚命的突圍和向蔣介石呼救。眼看“禦林軍”就要葬身於孟良崮時,蔣介石急得六神無主,同時下了死命令“全力增援,若有貽誤戰機者,嚴懲不貸”。
而國民黨內部形成的派係林立、勾心鬥角及保存實力的風氣已經根深蒂固,無藥可治,沒有一個肯為張靈甫真心的賣力,近在眼前的李天霞83師就是因在競選整編74師長位置上與張靈甫結怨,隻作了象征性的增援,除了遠在百裏之外的老鄉胡璉拚命的往孟良崮趕,不過一切都是徒勞了,張靈甫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華野阻援部隊擋住了援軍的多次進攻,為全殲整編74師贏得了時間。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痛心疾首而怒火攻心,將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因玩忽職守、救援不力送上了軍事法庭,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也差點被槍斃,而把張靈甫推向“火坑”的第一兵團司令也被撤了職。而張靈甫葬送孟良崮,與蔣介石“窒息”的操作密不可分,他就沒有好好檢討自已。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戰爭和任何曆史事件不以其 大小、長短,而以其重要性而論定:
偃月劃戟兄(姐), 多謝抽時對愚作指正,謹回答如下:(1)戰爭和任何曆史事件不以其
大小、長短,而以其重要性而論定。平型關戰役、井陘戰役、西哥特人與羅馬人結盟和匈奴阿提拉打的著名的沙隆役,都隻有一天;在美國德克薩斯州,1936年發生過一次The Battle of San Jacinto,(聖吉珊圖戰役),隻有三四千人參戰,而隻打了十八分鍾就結束了,但造成德州從墨西哥獨立出來,十年後歸附美國。至今猶為美國史上極重要的戰役之一。由此可見,正如國、共兩黨稱“孟良崮戰役”是正確的。(2)多謝提點有關相片的細節。說實話這些相片都是經日夜尋索、挑選、增減而登上博客的,其中部分是我訪問的原照片,還有的曆史照片則必須從網站、書籍引用。但請諒解:(1) 文學城不接受大多的網站相片,其實國際規則,超過五十年的曆史相片應該可以通用,而無版權問題。這造成很大困難,隻有找其他書籍、刊物,花很大功夫。譬如黃百韜的照片到處都是,但上不了文學城網站,隻找到一張模糊的,但我認為總比沒有好,談曆史不是參加攝影比賽,文圖載道為重;(2)許多老照片模糊不清:在戰爭進行中,還有像紅軍長征中,很少拍到好的相片,是以即使很模糊的相片越是珍貴,留下難得的曆史真蹟。(3) 引用文件、相片,可能都會有失誤,在所難免。但本文中那張相片引用有誤,尚請不吝賜教。多謝!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想想雙方死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骨肉,希望再也不要有內戰。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在孟良崮、碾莊的粟裕墓都是埋葬他的部分骨灰。至於他還有沒有把其他骨灰埋在其他戰場和地方,我就不知道了。以後我去查查看。 但碾莊,孟良崮的確是粟裕一生最重要的兩場戰爭所在。
溫莎公爵 回複 悄悄話 孟良崮、碾莊(不知其它地方是否還有)的粟裕墓,都是對“我指揮”的反擊,高。
想不開1 回複 悄悄話 希望不再有互相殘殺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