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憑弔馮雲山殉難之處—簔衣渡

(2020-08-16 17:24:31) 下一個

馮雲山

憑弔馮雲山殉難之處—簔衣渡

                                             

馮雲山是太平天國領袖與締造者之一,被史學家簡又文評為:“其忠勇才德與智謀氣度實為太平天國之第一人,使其不死於是役(註:指衣渡),將必輔佐天王,裁製東王,調和各王,而於帷幄之中創謀建議,領導大業以底於成。而李秀成在其自述中也說:“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皆南王也。”馮對太平天國的貢獻與周恩來對中共有相似之處,卻有過之。

生平

馮雲山的生平與死因,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報導中多有出入。近幾十年來,簡又文先生和羅爾綱先生作了許多考證,畧述如下。

雲山,廣東花縣人,家道殷實,自幼誦讀經史,博覽百家,對中國舊文化有深厚的認識,也種下濟世救民的社會意識。他家距洪秀全的村莊僅約三裏,兩人年相近,從小同學,沒有功名,同教塾師,誌氣相投。1843年,洪秀全創立上帝教,馮為其最早的的幾個信徒與助手之一,共同密謀革命。1844年隨洪離鄉出外傳教,先去廣東順德,再深入粵北,但沒能感化幾個人。後兩人又去廣西貴縣,寄居在洪的表兄黃勝均家,作了三個多月的傳教活動。因收效不大,加之經濟困難,洪決定回廣東繼續從事“教義理論發展” 但馮認為傳教與革命應從實踐著手,與洪爭執,遂分道揚鑣。

洪秀全

紫荊山奠基

馮在廣西留下後,由貴縣到潯州府,但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從,卻在那裏遇到了一個叫張永繡的朋友,與他共處一個月。張告訴馮,桂平縣北有一座紫荊山,山深地僻,人入不知處。馮雲山聽後覺得那裏正是他宏圖大展的好地方,於是欣然前往,先靠拾牛糞過活,後做短工,挑泥挖土,割禾打榖。有一天他到一個監生曾槐英家割禾,大熱天馮挑擔到了曾家,坐下休息,一時高興迎風高歌《南風詩》道:“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方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當時曾槐英在附近乘涼,聽了十分驚訝,問馮:“你讀過書嗎?為何來此做雇工?”兩人在門前傾談,馮經史爛熟,言談風生,曾乃知馮非等閒之輩,尊他為客人,推薦他去做塾師。

紫荊山

在紫荊山裏有一座平在山,有許多燒炭工人住在那裏。他們長年在深山裏,砍木燒炭,食不充饑,衣不避體,生活艱難困苦。於是馮一麵教書,一麵接近燒炭工,向他們問寒問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同時展開傳教。他在平在山創立了拜上帝會,把群眾組織起來,披著宗教的外衣灌輸一些簡單的社會概念和政治意識, 使這一群燒炭工以後成為太平天國革命的骨幹, 用現型式的話就是:“革命老同誌”。

馮雲山獨自一人,不畏艱難困苦,歷山河之險阻,嘗風雨之艱難,離鄉背井,拋妻棄子,數年之間僕僕風塵,幾經勞瘁,以無比的堅韌精神,為太平天國的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馮向群眾宣稱:他乃是受教主洪秀全派遣而來,樹立了洪在群眾中的救世主”形象。

金田起義

1847年,洪秀全來到紫荊山,發現當地教徒已有兩千多人,喜出望外。於是積極擴展組織,加速群眾運動,準備起義。後與地方團練衝突,馮雲山被捕,押回廣東原籍。洪秀全趕回廣州營救,使拜上帝會陷於無領導的癱瘓狀態,人心動搖。此時,燒炭工人楊秀清利用廣西降童巫術伎倆,假裝天父附身,命令會眾同心協力,穩住了群眾情緒,保持了革命組織。後蕭朝貴也串演天兄附身”,(註:天兄為耶穌),這倆人從會眾中一躍而成為太平天國領袖,同時也種下了以後內部的派係與權利鬥爭,導致天京內訌,自相殘殺,走向末路。

1851111日,太平天國在金田村宣佈起義,經過了八個多月野行露宿,出入於蠻煙瘴雨之中,轉戰不息的流竄,於925日攻克永安州城。

金田起義所在的營盤

永安建製

太平軍在永安駐紮六個月,在此封王建製,頒太平新曆,宣發檄文,揭示推翻滿清,基本上確定了太平天國政權的結構和領導組織,使其初具國家規模,並為太平天國以後的進軍勾劃了藍本。這些官製,禮製,新暦,檄文及進軍計劃主要均由馮雲山製定。

在永安,馮雲山被封為南王,前導副軍師,為第三號領導,位於楊秀清之下。從太平天國的稱呼來看,洪秀全為天父第二子(第一子為耶穌),馮雲山為第三子,楊秀清為第四子,同時在許多文件中也排列如此。加之馮開創之功,理應列為僅次於天王洪秀全的第二號領袖。但楊秀清與蕭朝貴為了奪權,由蕭假託“天兄下凡” ,使楊取得軍師職位,掌握了實權。馮雲山退居第三位,這也顯示了馮雲山氣度非凡,有如周恩來在中共的權力鬥爭中的容忍,凝聚與調和了革命組織。

全州負重傷

1852年4月5日夜,太平軍趁大雨由永安突破清軍北上,後圍桂林三十餘日未克,遂決定出廣西向湖南進軍,沿灕江,靈渠北上。先攻克興安,但隻停留了一天,水路大軍乃沿湘江全速北上,向湖南永州進軍。當時地處湘桂交界的廣西全州,由知州曹燮培率領文武官員,兵勇約千人守衛,並督促全城百姓合力抵抗。曾三度派人帶血書出城請援,但尾追太平軍的清軍餘萬清、劉長清均屯兵於州城十裏外,畏縮不前。

太平軍路過全州時,本無攻城之意,打算急速、和平的由州城附近通過北上入湘,而清軍立於城牆上警備,亦不作任何阻礙,並下令不準開火,以示“迎來送往”。當太平軍前隊已遠過州城時,城上一清軍炮手見城附近太平軍隊伍中有一黃,眾人簇擁而過,料此必為首腦人物,一時衝動,不候命令,遂取火燃炮,正對黃轎施放。也許是天意所在,一轟正中,將黃轎上的馮雲山擊成重傷:炮彈為散彈,在空中爆炸成無數碎片)。太平軍知南王被擊傷重,全軍憤怒,立即回師全力攻城,暗挖地道,用炸藥轟塌城牆兩丈餘,大軍由缺口衝進城內,對城內抵抗的清軍官兵及協助守城百姓屠殺殆盡。

簔衣渡殉難

兩天後(65日),太平軍水陸並進,由全州北上,但因湘水流急,使水路超前於陸路。而在距全州15裏有個渡口叫簔衣渡,此處地形突變,湘江急轉,河床狹窄。清知縣江忠源率數百楚勇在此伐樹塞河,打樁設阻,並在渡口下遊附近水塘灣西岸的獅子嶺密佈炮槍,據險埋伏。當太平軍通過渡口進入水塘灣時,遭到清軍猛烈炮擊,在此鏖戰兩晝夜,卻無法擊退清軍,打通水路,隻得棄舟上岸,改走陸路向東入湘。而在這兩天的激戰中,原已重傷的馮雲山就死在湘江之畔。洪秀全痛失肱股,哀哭失聲,而太平軍全軍皆悲傷不已。

追尋馮雲山遺蹤

我與老妻於2007年秋前往廣西遊覽了桂林、陽朔、蒙山及興安靈渠後,遂乘巴士北上抵達全州。全州東臨湘江,西麵有幾座小山,現為一個小形縣城,市區沒有太多的商業。清代的城牆早已拆毀無痕,我們在鎮上問了許多市民,都不知有當年太平軍屠城舊事,也不知有何遺跡,又問衣渡何在,也沒人知曉。找了個出租車,師傅把我與老妻送到了一個地方,顯然不是我們想去的衣渡,隻得折回鎮上。幾經折騰,老妻已不耐其煩,看樣子隻得作罷了。

今日全州縣城

全州的學生們

就在此時,見到了一個開小麵包車的年輕人,在路邊停車,我遂問他:“你知不知道有個地方叫衣渡?”他居然說:“我當然知道!”他這句話令我頓時感到柳暗花明,原來他以前有位小學同學就住在衣渡。十多年前,他曾到這位同學家拜訪。但時過多年,到底怎麼去,也記不太清楚了,不過願意試試。我興奮之餘,立即答應付他優厚的車資,跳上車子,隨他前往探索。一路問人,幾度折返,最後走到一個羊腸土路,終於見到了湘江,江邊空曠無人。好一陣,見到一個農夫,向他問路,他指著遠方說:“就在前麵不遠了。”但岸邊已沒有路了,這個年輕人非常熱忱厚道,他停了車帶我在岸邊的石灘上步行了一裏多,然後指著江邊及對岸對我說:“就是這裏了。”

前往簔衣渡的羊腸土路

由簔衣渡望湘江上遊,河道平直,兩岸開闊平曠

簔衣渡懷古歎息

我四處張望,隻見湘江由南向北而流,上遊河道平直,兩岸開闊平曠,正好到衣渡轉了一個大彎,而兩岸開始有了起伏,斜坡和小山,其上樹木叢生向湘江下遊暸望,為河麵平坦的水塘灣,獅子嶺遙立於西畔。

湘江在簔衣渡彎轉,河岸山巒樹木叢生

湘江衣渡河床狹窄

簔衣渡渡口 樹叢中建有紀念馮雲山殉難的石碑

簔衣渡的湘江下遊為河麵平直的水塘灣

圖左端的獅子嶺遙立於水塘灣西岸——當年清軍江忠源在此設伏炮轟太平軍

孫子兵法(第七篇,軍爭)上說:“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高陵勿向,--”也就是說作戰時,如果有山林,水澤之地,不先弄清楚,就千萬別向那裏行軍。而且決不可仰攻,讓敵人掌握到居高臨下的地勢。無怪太平軍在此遇伏慘敗,而馮雲山犧牲在此!另外也感到清軍首領江忠源善用地形,以少勝多,可謂知兵善戰,是以後來成為湘軍名將。

對岸坡頂的樹叢中,隱約可以看見一個石碑,年輕人告訴我,那就是一個紀念馮雲山在此殉難的石碑。馮雲山死後,因戰況激烈,太平軍急速轉移,隻得草草將他掩埋在此湘江之畔的荒煙漫草中。太平軍北上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這裏。多年後人們也無法追尋馮雲山的屍骨了。隻可惜江上沒有渡船,我們沒能過河憑弔。但覺秋水寒江,西風蕭瑟,令人倍感淒涼,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真不知馮雲山在天之靈是否知曉,當年他在紫荊山聚眾,金田起義,永安建製,滿腔熱血地北上進軍,其後導致了中國翻天覆地的巨變?更不知他的孤魂是否還在這寒江荒野中遊蕩著?

省思

歷史的發展固有其必然性,但也不可避免的有其偶然性,時勢造英雄,但新的時代往往需由適時的英雄來引導開創。如果馮雲山當年沒有在這裏離開人世,太平天國以後悲慘的天京內訌會發生嗎?它能推翻滿清嗎?能鞏固半壁江山嗎?中國近一個半世紀以來,西方列強侵淩,百姓顛沛流離的大動盪時代中一係列的革命,自強,維新運動會是什麼情況?中國今日又會是什麼樣的麵貌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不開竅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有一點兒沒搞清: 叛亂之首, 有失敗的, 有成功的. 失敗的禍國殃民, (禍國事小.殃民事大).
boyi0127 回複 悄悄話 多謝諸位對愚作抽時回應!特別是提出:洪秀全、馮雲山是“叛亂之首”;同時也引申到“孫中山也是叛亂之首”。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如照此再引申一下:”漢武帝劉邦、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應該是“叛亂之首”,因為他們都不是像同治、光緒、溥儀一樣的“龍種”。如果諸位還懷疑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那他也不是龍種,成了最大的“判亂之首”。那樣一來,你我大家都不是成了“叛亂餘孽”了嗎?
同理,洋鬼子的“叛亂之首”也不少,光美國就有華盛頓、傑弗遜、富蘭克林等等;法國也出了個拿破侖,是個“大叛亂之首”。可去問問洋鬼子,他們同不同意?
我在童稚之年最喜歡和我的小朋友們一起看“西部電影”,每當約翰韋恩(John Wayne)出場,對著“紅藩”開槍,打倒一個“紅藩”,我們就高興地鼓一次掌。因為當時的好萊塢告訴我們:“約翰韋恩是”好人“,”紅藩“是”壞人“。一直等我長大以後才知道那是”好萊塢的BS”。現在好萊塢也進步了,沒再弄這套BS 了!哈哈!
總之謝謝諸位的回應!很有啟發性!

一管之見 回複 悄悄話 太平天國就是一幫土匪, 我們都被毛時代的曆史教材騙了!
洪秀全是騙子,荒淫無恥, 效忠他的當然也是助紂為虐, 曾國藩剿滅了太平天國, 立了大功。
東升公社 回複 悄悄話 pconline 發表評論於 2020-08-16 21:31:02
叛亂之首,死有餘辜!
==========================================================
孫中山也是叛亂之首。
pconline 回複 悄悄話 叛亂之首,死有餘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