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間。
個人資料
北美_原鄉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跨文化之美:聖誕老頭遇上王昭君

(2020-12-23 08:35:00) 下一個

據考證,“文化”是中古已有之詞匯。戰國末年的《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漢劉向將“文”與“化”二字聯為一詞,在《說苑·指武》中寫道:“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在漢語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文而化之",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文化”逐漸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一般地分為四個層次:物態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層, 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心態文化層, 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中國上千年的文化演進和發展曆史上,當中國文化碰到了西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後,互相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得中華文化的質與量、深度與廣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唐代的文化交流和包容,一直到晚清的中體西用和拿來主義,從建國以後的洋為中用,一直到現在的跨文化的整合趨勢和傾向。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中國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力大大的提高,文化自信心也極大增強,中華民族終於可從文華碰撞和衝突,發展到文化兼容和整合,向跨文化方向邁進。

跨文化既擺脫了文化封閉主義,全盤西化的文化乞丐主義,也不是一種文化霸權主義。一個"跨"字道出了中國文化的信心和底氣。文化既然要跨,就不可能是洞穴文化,部落文化,或者島國文化,甚至不能是五千年泱泱大國或中央大國之文化。

上圖是幾年前中國一些地方發起的抵製西方聖誕文化影響的活動。這種文化排斥心態顯然已經不能夠適應目前中國的整體發展趨勢。這兩年來,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一大產品生產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隨著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將會更加深入。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略合作,小到民間的商貿洽談,入鄉隨俗,入國問禁,熟知彼此之間的方方麵麵,都是開展合作和交流的基本要求。如果要促進更深更廣合作,那就更需要了解彼此的思維、觀念和行為模式,以及更深層麵的當地國和民族文化,從而達到求同存異,相互包容,共同發展。這些顯然都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來完成。

今年中國聖誕期間很受歡迎的聖誕漢服,就是一個典型的聖誕老頭碰上王昭君的跨文化成功的例子。西漢美女王昭君是中國古典四大美女之一。在公元前33年,漢元帝為和親和穩定西域疆土,將王昭君嫁給對漢朝行藩臣之禮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下麵是身著一襲紅篷的王昭君出塞圖。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的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係, 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漢服還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征。

下麵是中國網絡上今年聖誕越來越紅火,越來越美麗的聖誕漢服。



下麵這張聖誕漢服顯然把Play Boy 的兔女郎元素都整合進來了。但仍然跨的很可愛,很美。


不過,跨文化是一種創新和嚐試,有時難免包括了失敗,也就是跨的不倫不類,不三不四,非驢非馬。以下就是媒體報導的一個跨得沒有那麽成功的嚐試。

跨文化能力是現代人的基本能力,是進行文明對話的基礎。隻有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或文化部落主義,樹立全球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才能正確認識自我與他人、本國與他國、本土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共性與差異,增強國際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間,進行有深度的國際交往和文明對話。

目前中國不僅在宏觀層次上強調建立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並且在強調重視傳統的“和”文化,既跨文化的實現方法和價值追求。“和而不同”,"美而不同", 是在堅持本民族文化和當地文化的同時,能夠以百川入海,有容乃大的心懷,包容差異、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同的文化。在文化交流加深同時衝突不斷的當下,培養更多的深得中華文明精髓的“跨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擺渡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