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天的第一天。 一大早氣溫很配合的升至佛氏63度, 再加上淅淅瀝瀝下了一晚上的春雨, 霧氣騰騰的給開車造成困難。即便這樣, 因為車輛少於往常, 車速也沒有慢到多少,順風順水抵達醫院。
今天也是醫學生的住院醫match day。 往年的今天, 四年級的醫學生一定是載歌載舞, party連連, 2020年的match day 定將在沒有party 的情況下度過。
有沒有party實在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孩子們如願以償拿到自己心儀的offer。
疫情當前,看到醫生大軍裏的新生力量尤其感到高興,也為他們選擇醫生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而感到無比自豪。
作為一個住院醫生的母親, 今天格外激動, 特別有感觸。伴隨著女兒的腳步, 我也跟著成長, 也特別想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學生和醫生們。
美國的醫學院的招生方式遠不同於歐洲和中國, 美國的醫學生是在上完大學以後才能申請進入的(特殊情況例外)。 美國的醫學院招生方式就決定了美國的醫生隊伍的高質量和高素質。
美國的各個醫學院每年的招生人數多在50-100多人之間, 最多的是密西根州的大學的醫學院,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大概在300人左右。 記不清每個學校的報考人數, 但根據女兒當年的情況看, 每個學校的報考人數大都是招收人數的100倍左右, 即如果學校欲招100人, 報考人數多在一萬人上下, 而學校大概隻給報考人數的10%左右的學生麵試機會, 再從中錄取醫學生, 真正的百裏挑一。
據說美國之所以要求在大學畢業以後再上醫學院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太辛苦, 需要思想成熟而不是一時興起的人來做, 而剛剛畢業的高中生對未來充滿幻想, 興趣也不斷更新, 所以待經過大學四年錘煉後的再選擇一定是深思熟慮的多。
美國醫學生的來源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多樣化的大學專業讓醫學生有了充分的才能施展和發揮。 美國醫學院申報時不限製專業, 但申報前必須達到醫學院規定的所有課程標準, 而且是高分數, 高GPA, 再經過統一Mcat 考試, 才有競爭優勢。
多樣化專業的學生進入醫學院後在思考問題上也呈現出思維多樣化, 這就是為什麽美國醫生能夠有很多專利發明的原因, 比如學工程機械專業的學生做了外科醫生後, 他們會將人的身體看作是一台機器, 機器的某一部分不工作, 一定是某個零件要更換, 如此用工程師的腦子想問題一定會產生各種發明, 這個優勢就比從高中生中直接進醫學院的好好多。
當然, 不僅是機械工程專業, 還有學音樂的, 學語言的等等都有被醫學院錄取, 最多的應該是生化專業, 所以美國醫生中多才多藝者非常普遍。
進入醫學院以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儀式—-white coat ceremony, 這是從思想深處讓學生靈魂得以升華的一個重要典禮。
每一個進入醫學院的學生要由校長親自將白大褂披到穿上,並宣誓希伯拉底誓言, 照顧病人, 維護道德準則。 從此真正邁開醫學生涯的第一步。
記得當年女兒的white coat ceremony 因為無法請假沒有趕去, 便讓好朋友Elinor 夫婦代為參加。 這一對美國夫婦盡管在醫學院圖書館工作了一輩子, 但是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場麵, 後來Elinor告訴我他們夫婦倆被當時隆重神聖的場麵激動得淚流滿麵。
經曆過美國醫學院的人都知道四年醫學院的苦與累, 真正能夠拚下來的都是人中豪傑, 大量的醫學知識實際上是在前兩年內被填鴨式傳授, 而後兩年已基本進入醫院科室輪轉, 如此繁重的學業鮮有學生沒有堅持下來的, 完全靠的是毅力和熱愛。
在醫學院緊張的生活中還要自己找時間安排申報住院醫的step 1 和 step 2 的考試。 step 1 基本是基礎醫學理論測試, step 2分兩部分, 一部分是臨床理論測試, 一部分是臨床技能測試。 這些考試是準備申報住院醫的必備條件,一點馬虎不得, 好的成績會讓錄取率大幅提高。
最近幾年申報醫學院的學生越來越多, 盡管學費一再提升, 也擋不住醫生這個職業的相對穩定的誘惑。 現在很多醫學院的學生一年費用$7萬以上, 四年下來輕鬆過$30萬。 而美國人多都貸款, 算下來真的不是小數字。
我認識的一個兒科醫生Jamie的情況就非常典型。Jamie曾告訴我她從上大學到醫學院累計貸款40多萬, 到現在工作已經7年了, 還沒有還清, 隻是沒有再繼續增高。 所以原來聽過說許多美國醫生一生都在還債, 果然不假。
美國的住院醫應該是美國最辛苦的工作, 盡管明文規定一周工作不得超過80小時, 但是很少有醫院能做到, 連續工作24小時是常見的。 一周如果有一天休息都是奢侈品。
做住院醫期間是掙工資的, 但是所得到的薪水和所付出的絕對不成正比。 再加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 不知道攢錢, 所以身上背的債隻增不減。
好不容易熬到住院醫結束, 很多學生還想繼續深造, 做專科醫生, fellowship, 那就再花錢, 再申請, 如果想去競爭激烈的科室就再脫一次皮, 再經過一次百裏挑一的競選, 直到拿到心儀的offer。
做fellow根據專業三到五年的培訓時間,這期間依舊有錢掙, 依舊掙得很少,依舊累得要死不活的。
美國醫生受人尊重與其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有關, 也與全民的高素質教育有關。
綜上所述在美國做醫生除了比別人多上四年的醫學院, 還要多training 6到10年, 總共加下來至少10年時間不掙錢或掙的錢不夠還學費的。
高付出高回報是在真正做醫生以後,所以醫生在美國值得尊重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太多。
昨天晚上和女兒通電話, 女兒現在依舊在工作。 我說疫情當前, 危險重重,有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 或者說如果有可能換個工作, 你想做什麽?女兒連一秒的猶豫都沒有, 直接告訴我: 不後悔, 還是做醫生。 什麽行業都有危險,但醫生的危險最有價值, 因為是用危險換了別人的生命。
女兒隻是千萬醫生中的一個。
今天疫情嚴重, 醫生衝在生死第一線, 他們值得我們去珍惜, 去愛護。 現在口罩沒有, 防護服沒有, 相當於赤身博弈, 真心呼籲大家對醫生多一點愛護和支持, 他們在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
向所有醫護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跟帖:你說的很對。關於錄取率這些數據是有誤的。醫學院的錄取率的假象是申請人和醫學院兩方麵造成的。由於申請人認為錄取率隻有5%。所以他們就要認真準備20-25個醫學院的申請。這樣會保證達到保證被錄取的機會。我認識一個醫生。也是女的。她申請時申請了15個學校。但是隻被2個排名前十的醫學院錄取後來選擇去了一個不錯的醫學院。而且這15所醫學院裏麵幾乎隻有2所學校沒有錄取她。頂級的醫學院要考察學生對醫學研究的興趣。當年也有一個哈佛的畢業生隻申請了一所醫學院,結果落榜!關於學習,各個學校進入醫學院的差別也不小。當了醫生以後我問她醫學院學習難嗎?她的回答令我吃驚。她說在高中,大學和醫學院這3個階段,最有挑戰的是在高中的四年。醫學院她沒有感覺到較大的挑戰。當然每個人的經曆不同。許多醫學院學生在第三年的醫學研究實踐中非常痛苦。有些在第一年上課的時候為成績不掛科苦戰。很少有人一路順風最後Match到心儀的醫院和城市。住院醫結束找到理想工作等等。總之,當醫生隻是辛苦得多,並不是腦子要燒的多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