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既是“本體”[1],性器官是可觸可感的實體;也是“屬性”,性欲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心身本性;更是“關係”∶不論是異性戀者、同性戀者、雙性戀者的有伴侶的性行為,都是一種存在於個體之間的關係,即便是自我一人的“自娛”[2](舊稱“自慰”,貶稱“手淫”),也還是通過身體的一部分與另一部分或與另一種“助性器具”[3]的特定關係而達成的。
性,最有關鍵意義的環節,就是溝通。因為,任何和諧而美滿的關係,都有賴於適宜而有效的溝通。性關係尤然。
就性的個體關係方麵來說,溝通極為重要。伴侶之間,小到房事的時間、地點、頻率、體位、敏感部位的探索、手法力度的調控等等細微的安排,到是否要受孕、是否可以容忍婚外的關係等等重大的決定和爭議,都需要良好的溝通。
就性的社會關係方麵來說,溝通也是極為重要的。性與社會的關係,非常廣泛,其影響的的深刻與嚴重,也是極為突出的。多少的歡樂與痛苦、多少的無私奉獻與生殺掠奪、多少的柔情與仇恨、多少的幸福與罪惡,都源出自良好的,或者被忽略、被扭曲、被錯搞的不良的性與溝通。那些使現代社會處於紛亂和對抗之中的性別衝突、性傾向歧視、性權的漠視、性產業的汙名與治罪等等,也在相當程度上來自社會層麵上的不良的性與溝通。
性與溝通,不僅在意義上是極為多重的,而且在方式方法上,也是非常多樣的。語言的,文字的,平麵的,立體的,虛擬的,藝術的,動作的,物質的,精神的,凡此種種,舉不勝舉。
“性與溝通”是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的很受歡迎的創新課程。以這一課程的教材和研討為基礎的《性與溝通》的出版, 一定可以給台灣社會的性文明、性開放、性和諧、性幸福,帶來正麵而積極的影響。
[1] “本體-屬性-關係”是幾十年前蘇聯哲學家圖加林諾夫提出的描述客觀世界的一組哲學範疇。
[2] 這是筆者創意的一個詞,首先用在“全方位的科學性教育”係列(共9冊,阮芳賦主編,南昌,21世紀出版社,2003;台北,新潮社,2005)。
[3] 這是筆者創意的一個詞,首先在筆者主持的“泰國首屆性醫學研討會” (曼穀,1995)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