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Sexuality及其汉译
(2005-10-27 17:36:36)
下一個
中文摘要
试论Sexuality及其汉译
近幾十年来,在英语学术界,日益用“Sexuality”一词,取代往昔广义的“Sex”一词,在日常用语中常常把Sex局限到指具體的性行为。世界上成立最早也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跨学科的‘性’研究学会SSSS(性的科学研究学会),1957年在美国成立时原名是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沿用了三四十年,现在也改名为 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uality。可见,这一从Sex到Sexuality的语汇上的变化,影响有多深远。
然而,Sex到Sexuality的转变还处在完成的过程之中。不但Sex與Sexuality的混用还存在,而且,有意无意无视从Sex到Sexuality的转变得人也还存在。例如,Haig(2004)在《性行为文献》发表的论文“‘性别(gender)’不可阻挡的升起和‘性(Sex)’的降落∶1945到2001年学术论文题目用字中的社会变迁”, 收列的约30000000篇论文题目中,在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中,现在gender的使用已经超过Sex,在自然科学中,对比之下,现在每2个Sex亦有多於1个的gender相对。Haig得出结论说∶性别(gender)不可阻挡的升起和性(Sex)的降落。但是,可惜他隻统计了Sex一词,並没有统计Sexuality一词,所以不能由此得出“性别研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性研究”的结论。因为现在的“性研究”是Studies of Sexuality”,已经不隻是Studies of Sex了。Haig隻研究对比了gender和Sex,而不是对比gender和“Sexuality加上Sex”,就大大限製了它的研究的價值,也容易误导读者。另一方麵,Sexuality的意义还在明朗中,从国际上说来,在翻译Sexuality过程中出现很大混乱。
以汉字翻译为例,幾十年来,对Sexuality的汉译,有幾十種之多,例如译为性经验、性意识、性存在、性之性质、性欲性、性欲取向、性相、广义的性、有关性與性行为的特质、全人的性、人的性,性之具有、性之性质、性兴趣、性本能、性感,等等。1980年代初,我在北京医科大学的一次讲课中,曾经说Sexuality可以译为“性性”,在刘达临教授主编的《中华性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竟列有《性性》这样一个条目。实际上我自己从未在出版物中用过此译名,它和以上译法一样,都不 当。
1995年我发表在《台湾性学学刊》创刊号上的题目为“性育刍议”的文章中,提出还是译为“性”较为合 。到2004年,我得出一个明確的结论∶除了译为“性”字,其它的译法都是不可行的。因为∶
1 当代英文中Sex词义的缩小和向Sexuality的转化與进一步扩大,是通过腹词法来实现的。汉语中根本没有这種腹词法手段。
2 不管你往“性”字的前麵或後麵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字,都会把Sexuality的词义缩小,而不能包括Sexuality的所有层麵所有词义。
统一和推广Sexuality的标準汉译的重大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1.促进性科学发展的全麵化和係统化,使对性研究的理解與支持更为广泛;2.消除性研究與性别研究的莫须有的对立;3.有利於各界参與性的多学科研究和更好的学术交流
4 有利於建立对性教育和性文明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On Sexuality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Fang-fu Ruan
Abstract
Recent decades, the word Sex was replaced by Sexuality as a general academic term to indicate the all aspects of Sex-related. In the daily usage, Sex just means Sexual intercourse or other Sexual acts. A good example to show this important change is that SSSS, the well-known oldest and largest academic organization, has renamed itself from 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 since 1957 to 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uality now.
But, this changing is still in progressing. Some people still do not take this change, or do not recognize this change. For example, David Haig in his paper “The inexorable rise of gender and the decline of Sex: social change in academic titles.1945 ˉ 2001”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3: 87-96, 2004) claimed that recent decades, the research of Sex was declined and the research of gender was increased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using frequency of the word Sex and the word gender. Because he did not consider the using of the word Sexuality, so his conclusion may misguiding readers. Actually a lot of studies related to Sex, Sex education and other Sex topics in the past, now use the word Sexuality in their titles, instead of Sex. If he wants to compare the studies on Sex (should say Sexuality) and gender, he should not only check one word Sex.
Another big problem is that as a very basic term Sexuality is not easy to translated into some foreign languages, especially non-Latin languages, for example Chinese. There were more than 20 of different Chinese character(s)/word(s) to translate Sexuality, for examples, 性经验、性意识、性存在、性之性质、性欲性、性欲取向、性相、广义的性、有关性與性行为的特质、全人的性、人的性,性之具有、性之性质、性兴趣、性本能、性感,and so on. None of them is exact correct. A way to translate it to 性性 which was suggested by me in the early 1980s and even taken by a Chinese Dictionary of Sexology. But, I never used it myself. It is not good to use too. In 2004, I reached a conclusion that the only way to translate Sexuality into Chinese is using the single character/word 性. Because in Chinese language, there is no such a suffix way to build Sexuality from Sex plus ˉuality (性性followed this way, but no good in Chinese ), and if you put one or two or more character(s) in the front or/and behind of the character性, no mater what you added, will limit and lose some or many means of Sexuality contained.
The unit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Sexuality, is a very basic and important step for the studies related to Sex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xology or human Sexuality as an academic field. It will guide people to understand Sexuality and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on it from its all levels and aspects bio-medically, socially, psychologically,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It will abolish the fals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cholars in studies of Sexuality and studies of gender. It will open people’s, including social leaders’ mind to overcome the narrow idea of seeing Sex (Sexuality) just as coitus, and help the societies to have a better viewpoint and attitude toward Sex(Sexuality).
试论Sexuality及其汉译
(1)人类对‘性’认识的概念化及其历史变迁
(2)用汉字‘性’字翻译Sex的开始
(3)20世纪後半纪的由Sex到Sexuality的重大转变
(4)Sexuality在英文性学教科书和辞书中的定义
(5)Sex到Sexuality的转变还处在完成的过程之中
1.Sex與Sexuality的混用还存在
2.Sexuality的意义还在明朗中
3.Sexuality的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很大混乱∶以汉字翻译为例
(6)我的被“词典化”的译法实际上我自己从未采用过
(7)其他数十種汉译也都不 当
(8)关於Sexuality汉译的原则结论
(9)潘教授勇於改正他坚持並推广有年的译法令人钦佩
(10)我建议的汉译法
(11)统一和推广Sexuality的标準汉译的重大学术意义
1.促进性科学发展的全麵化和係统化
2.消除性研究與性别研究的莫须有的对立
3.有利於各界参與性的多学科研究和更好的学术交流
(12)统一和推广Sexuality的标準汉译的重大社会意义
1.对性研究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2.对性教育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2.对性文明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13)Sexuality的“正译”是对中国性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科学,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建立於概念(concept)及其係统之上。没有概念,就没有科学。概念又都是用语词(word)来表现,这些语词也就是所谓的“术语”。在人类社会史和认识史中,我们见到概念的发生、发展、转变、以至死亡,当然也就同时会有表达这一概念的语词的发生、发展、转变、以至死亡。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不断地跟上专业领域中的概念和语词的发生、发展、转变、以至死亡。否则就会陷入许多的误解、问题和困恼。
人类对性的认识,也有一个概念化的过程,並且是在不断发展與变动的。近幾十年来,在英语学术界,日益用“Sexuality”一词,取代往昔广义的无所不包的“Sex”一词,在日常用语中常常把Sex局限到‘性’(在本文中单引号(‘ ’)隻用来起‘标示’作用,无其他意义)的肉體方麵,甚或隻指具體的性行为。为顺应这種变化,Sex Education, 也多改称为Sexuality Education;世界上成立最早也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跨学科的‘性’研究学会SSSS(性的科学研究学会),1957年在美国成立时原名是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沿用了三四十年,现在也改名为 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Sexuality。可见,这一从Sex到Sexuality的语汇上的变化,影响有多深远。
然而,在使用汉字的中国性学界,不但麵临要深刻把握这種语词和概念转变的意义、还麵临对这些概念和语词的汉译的巨大困难。本文试图分析这些困难的具體情况,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並建议一種解决的办法。
(1)人类对‘性’认识的概念化及其历史变迁
在早期英文中,並没有Sex这个词。
根?权威的英语语源学辞典,C.T. Onions编 “牛津英语语源辞典”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1966) 所载,英语中出现Sex这个词是在十四世纪,但直到十六世纪以前,用得很少 。出现在英语中的Sex一词,来源於丁文的Sexus,表明男人或女人的集合。Sex表示一个个體是男是女,这種意思在十六世纪才出现。另一部语源词典, “巴恩哈特语源学辞典”(The Barnhart Dictionary of Etymology,1988)对於英文Sex一词的起源给予了更精確的描述。作为名词的Sex一词,出现在公元1380年左右。那个时候,Sex一词表明作为集合的男人或女人(例如用於“男性”、“女性”、“两性”之中),最早是乔叟的译语,用来翻译拉丁著作Boethius《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
英语Sex一词从拉丁文Sexus一词借用而来。拉丁文中的Sexus则與Secare相当,即“分开”、“切开”之意。巴恩哈特也列举了拉丁文的Sexus一词作为Sex的词源,表明性别的意思,即或是男人或是女人的性别状态。英语中Sex表示两性的区分的意思,最早见於1526年,而作为男女性器官的区分的这種意义,则最早见於1631年在DONNE'S《Songs And Sonnets》中。用Sex这个词来表达性行为,大约在1918年才出现。 其它语源学专家对於英语Sex字的起源,有相似的观点。例如,WS HAUBRICH在其医学语源学辞书《Medical Meaning: A Glossary of Word Origins》,[1988]中写道∶
Sex字的起源至今还不那厶確定。有一種解释是从拉丁文的Sexus简缩而成[不要把英语的Sex和拉丁文的Sex搞混了。拉丁文的Sex乃是“六”的意思,即英文的SIX]。而拉丁文的Sexus则與动词Secare“分开”相关。所以,这个字表明把生物分成雄的和雌的。另一種假设认为Sex来自拉丁文的Secus,意思是“另一種”。在拉丁文中Secus Muliebre是“女人”,Secus Viriles 是“男人”,其中Muliebre是“女人的”、Viriles是“男人的”之意。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语Sex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而查考拉丁文辞典中关於Sexus的起源。在《牛津拉丁辞典》中对此有如下解说∶
Sexus[1]與是雄或雌性相关联的状态或品质,[2]属於这一或那一性别的特征,雄性或雌性,作为群體,可能来源於Seco。Seco动词,用刀切开,分为两半。来源於古斯拉夫语Seko,”切开”。
这样看来很清楚,英语词Sex根源於“切开”或“一分为二”的概念。在中文裏,“性”字含有自然的人本性的一部分等意思,对英语来说,Sex字並没有这些含义。然而,西方與东方確在最基本的信念上有重要的共通点∶性乃是雌雄两半所组成的,世界乃是由女人、男人两半所组成的。不谋而合,这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和文化的基本观念∶阴和阳。阴、阳,即雌、雄,即男女两半的平衡,创造出人类生活的和谐。
(2)用汉字‘性’字翻译Sex的开始
传统上中国人不用‘性’指Sex,到底是什厶人开此先河?到底在何时汉语中将‘性’字加上了“Sex”的意思,以至在现代汉语中,一说‘性’这个字,想到的就是Sex,其它意义则多由双音词另行表达了,例如“性质”、“天性”、“良性”等等。而单说“性”字往往专指Sex。
看来是日本译者开了这个头。
不但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中“性”没有Sex之义,就连後来的字书《康熙字典》(1916)和《中华大字典》(1915),列有八種意义於“性”字条下,但都没有Sex的意思在内。
然而,在日本1921年出版的《言泉》之中,汉字“性”之下列有五種意义,其中的第四種便说∶译英文的Sex一词,表示男人和女人差異。由此可见,大约是在20世纪初(或更早些),日本人最先用汉字的“性”字来表达英文的“Sex”,从而开始了现代汉语的Sex(性)概念。
著名的十三大卷的《大汉和词典》(1958)对作了更明晰的解说。在该词典中汉字的“性”字字义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乃是来自中国古汉语的传统词义,共列八条,與中国辞书所见无異;第二部分则明確的指出是日本特殊的意义,共列两種,其中第二種是“译英文的Sex,表示人與女人的差異”,和《言泉》中所说的一致。
实际上现代汉语之中沿用日本人创译的字词很是不少,举常见的来说,社会学 (Sociology)、哲学(Philosophy)都是日本人的汉译,被中国人采用,成了现代中国汉语中的常用词,这些词本来的中文译法“群学”、“形而上学”反而废弃不用,或者另作他用了“群学”不再通用,“形而上学”用来指哲学中與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種思维方法。
在原有汉字中,没有一个字與Sex的意义相当的情况下,把Sex译为“性”字確是很好的一種译法。在中国经典著作中有关“性”字的一些含义,用来理解Sex之性字,都是很为恰当的。中文“性”字,标示Sex的“生”义∶與生俱来,與生俱在,與生俱减,而标示Sex 的“心”义∶與欲相连,於是“性”字便意味伴有强烈情感與欲望的了,也是很恰当的。
(3)20世纪後半纪的由Sex到Sexuality的重大转变
在最近十幾年中,特别是在西方性革命之後,Sex一词的习惯用法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在日常用语中,说Sex,幾乎就是说∶“性行为”、“性活动”,以至更直截了当指的是“性交”。因而,现在译Sex一词,要根?上下文確定其真正的含义,分别译为“性交”、“性行为”、“性活动”、“性戏”等,而不总是可以笼统地译成一个‘性’字。就是说Sex一词的日常用法是词义缩小变窄。
但近幾十年来,人们对‘性’(Sex)的认识,却是大大扩大变宽了。人们认识到,‘性’不隻是一个生物学上的事體,而有心理学上、社会学上、文化学上的上多个层次,並且这不同的层次间有複杂的内部关係。人类对性的认识的这些新扩展,导致了Sexuality一词的广泛应用,並且越来越广泛地使用Sexuality一词来指與性有关的一切层麵。
(4)Sexuality在英文性学和医学教科书中的定义
下麵以被评为最好的大学性学教材之一的《Becoming A Sexual Person》(Robert T. Francoeur著,纽约MacMillan出版公司,1991年第二版)中,对Sex和Sexuality的界说为左证∶
Sex∶一个人基於其外生殖器解剖学上的雌雄而决定的生物学状态;性交。(第72页,第627页)。
Sexuality∶最起码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麵∶
基於外生殖器解剖学上的雌與雄;
作为男與女的性别自认;
所采取的與解剖学上的雌雄差異如男女的性别差異相 合的角色和行为;
被吸引的和所爱和性别。
人的SEXUALITY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现象。(第4页,第637页)。
裏夫(Harold I. Lief)医学博士,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婚姻與性治疗专家,曾荣获“美国性的科学研究学会”傑出成就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职教授多年,编著有《国际性学研究》(1984),《性学∶性生物学、性行为和性治疗》(1982),《医学领域中的性教育》(1976),《医学实践中的性问题》(1981)等书。1971年,他为世界著名大型医学教科书《西氏内科学》第13版撰写了“性的医学方麵”一章,其中对“性係统”(Sexual system)概念的解说,综合性很强,描述了有关“性”(Sexuality)的各種成份和层次:
生物学上的性∶性染色體、性激素及其它生殖激素、第一性征(性器官)
和第二性征(副性征);
性认同(又称“性自认”、“性别同一性”)∶自认自己为“男性”或“女性”
的感觉;
性别认同∶自认自己为“男人”或“女人”的感觉;
性角色行为∶
a.性行为∶为了满足性欲,最终达到性高潮的行为,是肉體的性满足;
b.性别行为∶像一个“男人”或“女人”的那些社会角色行为。
实际上是把人的“性”(Sexuality)看成是生物学上的性、心理学上的性别、社会学上的性角色,三者相互联係的层次係统。概括来说,生物学上的性是基础,心理学上的性别是中间层次,社会学上的性角色是更高层次。通常是较高层次包含着较低层次,例如一个社会学上的“母亲”角色,乃是女人的一種社会角色,她总是要有“女性”的内在感觉和“女人”的心理特征,並且也总具有女性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和女性性行为。
通常,这三者是一致的,一个具有外阴、阴道、子宫、卵巢等内外女性生殖器官和性腺的个體,通常总是自认为是一个女性,一个女人,承担着女兒、妻子、母亲等女性角色。但,又並不总是这样。一个“女性異性癖”者,有着女性的一切生物学特征,从性染色體到外阴,全都是正常女性,却自认为在内在本质上是彻头彻尾的男人,以男人的社会角色活动,甚至要求作变性手术,成为有人工阴茎的男人;而“男性異性癖”者却要求医师将其阴茎切掉,作上人工外阴和阴道,以女人的社会角色活动。
正是从这些“性别认同障碍”者的身上,人们清楚地看到,人的性與性别,不纯粹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对某些人来说,心理、社会因素比起生物因素来,更占决定性的作用。裏夫的性係统概念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性、性别和性角色认识的革新和进展。
(5)Sex到Sexuality的转变还处在完成的过程之中
1.Sex與Sexuality的混用还存在
不但Sex與Sexuality的混用还存在,而且,有意无意无视从Sex到Sexuality的转变的人也还存在。
例如,Haig(2004)在《性行为文献》发表的论文“‘性别(gender)’不可阻挡的升起和‘性(Sex)’的降落∶1945到2001年学术论文题目用字中的社会变迁” 通过The ISI Web of Science 的资料係统专门研究了近56年来,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收列的约30000000篇论文题目中,gender和 Sex两个词的出现频率的变迁。在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中,现在gender的使用已经超过Sex,在自然科学中,对比之下,现在每2个Sex亦有多於1个的gender相对。所以,Haig的结论就如他论文的题目所说∶性别(gender)不可阻挡的升起和性(Sex)的降落。
Gender用语的大量增加,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也是科学发展中新的 当的良好倾向。
事实上,gender的概念迟在1955年才出现,和14世纪已经出现的Sex相比,gender的使用逐年增加是必然的。自从著名性学家John Money,在1955年,把原本主要用於文法上的Gender一词采用於表达“性别”以来,随着他建立的性别学的发展,特别是另由於女性主义的推动,“性别”一词在近二三十年来,用得非常广泛。Haig的文章,说现在学术刊物题目中“Gender”(性别) 已经超过“Sex”一词。可惜他隻统计了Sex一词,並没有统计Sexuality一词,所以不能由此得出“性别研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性研究”的结论。因为现在的“性研究”是studies of Sexuality”, 已经不隻是studies of Sex了。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有其他一些不 当的看法出现。Haig 他的论文中提到,近年还有像D.E.Fletcher(1991),C.B. Goodhart(1992), D.H.Smyth (1968)等在JAMA,Nature, BMJ等很有影响的科学杂誌中主张,gender隻应退回到隻表示文法性别的老用法中去;或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gender隻可用来表达社会学上的差别,不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差别(J.T. Fishman et al,1999;J.S.Kim & A.N.Nafziger,2000;R.R.J.Lewine,1994;G.A.Pearson,1996;P.L.Walker & D.C.Cook,1998 D.R.Wilson,2000)。另一方麵,也有人主张gender应该变成为Sex的同义语,也就是说过去用Sex表示的内容,完全可以用gender来取代。这两種倾向,一个方麵否定词语的变迁和发展,另一个方麵否定不同用语的内在差别,都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在讨论Sex和gender时经常出现的一个重大错误是∶ 忘记了,或忽视了,甚或故意抹杀了当代Sex一语向 Sexuality的已经完成了重大转变,误以为讨论Sex就是讨论Sexuality,从而作出“性研究下降”,已经被“性别研究”超过了的结论。当然,如果真的“性研究下降”已经被“性别研究”超过了,也不是不好的事,而是一種现代社会的新特点。但是,这種结论是不可以用对比Sex和 gender来达成,而必须用对比gender和Sexuality加上Sex才可以。因为现在许多的或主流的性领域(包括性教育)的研究,都不再用Sex这个词来表达,而用Sexuality来表达。Haig隻研究对比了gender和Sex,而不是对比gender和“Sexuality加上Sex”,就大大限製了它的研究的價值,也容易误导读者。
2.Sexuality的意义还在明朗中
这些现象的出现,因素之一是现在还缺乏对於Sexuality的统一而公认的定义。並不是没有这样的 切定义,隻是得到普遍的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又腹成Sexuality汉译困难的一方麵的原因。
3.Sexuality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很大混乱∶以汉字翻译为例
Sexuality难以翻译和严重混乱,可以从福柯(傅科,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The history of Sexuality》(Historie de la Sexualite)一书书名的中文翻译上看出∶
目前在台湾流行的译本译为《性意识史》(尚衡译,魏书娥、顾嘉琛校,桂冠,1998),把Sexuality译为“性意识”;另一译本则译为《性经验史》,把Sexuality译为“性经验”。二者不但译得不同,而且都不很正確。“性意识”和“性经验”都隻能表达Sexuality的一部分意义。张廷琛等则译为《性史》(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不知道书名原文的读者,很难把这三本书理解成为同一本书,也无法把“性意识”“性经验”和“性”三个词等同起来。
中国著名性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多年来坚持将Sexuality译为“性存在”,並且在他的著作、讲义、巡回演讲、学术讨论会等中推广这一译法 。从一元论哲学来说,“存在” 和“意识”是相对立的概念,主张“存在”决定“意识”便是唯物论,主张“意识”决定“存在”便是唯心论,两军对垒,壁垒分明。自然,作为下位概念的“性意识”與“性存在”也应是相对立的概念。显然,Sexuality是不可以翻译成两个对立的概念的。之所以能在出版物中存在着这種矛盾的译法,就是因为Sexuality实际上既包括“性意识”,也包括“性存在”,当然还包括更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性意识” 和“性存在”的译法都对了一部分,並不全错,但也都不全对。而且,还都有同样的问题∶难以用来组合腹成新词(见下述)。
(6)我的被“词典化”的译法实际上我自己从未采用过
1980年代初,我在北京医科大学的一次讲课中,曾经说要严格而確切的翻译Sexuality一词,可以译为“性性”,这是两个同形同音不同义的字,前麵的性字表Sex-,後麵的性字表-ality,表示與性有关的一切。但我自己从未在出版物中用过此译名。1985年 国赴美,也就完全忘懷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1990年代中期,回到中国,见到在刘达临教授主编的《中华性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一书中,竟列有《性性》这样一个条目,全文如下:
性性 英语Sexuality的新译。Sexuality與Sex一样,是使用得非常普遍的性科学概念。Sex汉语译为“性”,可是Sexuality尚无统一的译法。梁实秋编《远东英汉大辞典》中把它译为“性之具有”、“性之性质”、“性兴趣”、“性本能”、“性感 ”等。美籍华人、心理人类学创始人许琅光教授把它译为“性欲性”。阮芳赋於1985年曾说过∶“我想把Sexuality译为性性”。理解性性的涵义可與“食性”一词相模拟 。性性在腹词上,前偏後正。前麵的词素“性”是指性科学中的性(SEX ),後麵的词素“性”是指特性、秉性。性性在比较、阐述不同生物種类的性活动差異或同種生物中不同群體的性活动差異时务须用到,因而是性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类的性性是極为广泛、複杂的範畴,凡是有关人群中性征、性欲、性行为、性角色、性心理、性功能、性道德、性爱等等的分析比较 ,都属於人之性性。即使是比人原始的动植物的性性,也是够複杂的,从生物界千姿百态的性行为中可以窥见大自然的美妙无穷。人类的性性與动物比较有極大差異,例如发情期消失,性行为與生殖有意无意的若即若 ,性本能的审美化、心理化、社会化、伦理化,以致纵欲、禁欲與性障碍、性变态等成为並不少见而务必关注的社会问题。
这一词条目,不知是谁执笔的,阐释得很好。我確实曾在讲课中提出过将Sexuality译为“性性”的想法。这个译法,既“信”且“达”,但毕竟不“雅”。重複连用两个同形同音異义字,实在有点别扭,也不便於进一步造词,不便应用。所以,我自己从未在著述中采用这一译法。
(7)其他数十種汉译也都不 当
上麵提到梁实秋编《远东英汉大辞典》中有把Sexuality译为“性之性质”,美籍华人、心理人类学创始人许琅光教授把它译为“性欲性”。其实,“性之性质”就是“性性”、“性欲性”也就是“性性”,因为早年Sex的中译是双音词“性欲”,後来才改用单音词“性”。所以,“性性”之译,和梁实秋,许琅光两位大师是一致的。但此一译法,难以通行,已如前述。
其它译法还有∶“性欲取向”,“性相”,“广义的性”,“有关性與性行为的特质”,“全人的性”,“人的性”,等等。加上前麵讲到的“性意识”、“性经验”、“性存在”、“性欲性”、“性之性质”、“性性”、“性之具有”、“性之性质”、“性兴趣”、“性本能”、“性感”等等,译法真是数以十计了 。
然而,正像中国性医学家陶林(1996)发表在《中国性学》对於“性性”译法所作出的批评一样,其翻译上的不 当性,也 用於其它一些对Sexuality的译法∶难以会其意,难以全麵表达Sexuality一词的全部意义,难以用来腹词,总之是不能通用起来的。他写道∶
Sexuality一词,近年来在英文有关性的书刊中经常出现。我国不少学者也对该词的翻译提出过一些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阮芳赋教授提出的“性性”的译法,一些辞典也收录了这一辞条。但是该译法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作为一个新词,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看词就能了解其词意;二是不能概括该词的全部词义;三是不 合於组合新词。比如,History of Sexuality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书,如译成“性性的历史”,无人明白书的内容是什厶,该书的译名为《性史》,人们一目了然;又如Extramarital Sexuality应译成“婚外的性”或“婚外性行为”,而不可能译作“婚外的性性;至於Parasexuality、hyposexuality和hypersexuality业隻能译为“性欲倒错”,“性欲低下”和“性欲增强”,自然不能将“性性”的译法與修饰词一起组合成新的词汇,如“性性的到错”,等等。金德初老师在“论性学”一文中写到,“性科学的重点研究对像是性性(Sexuality),即性的特性,由於性的特性对人类而言有共同性,故而对他们的研究不应当有时空的限製,它受到人为的製约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性性一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认为Sexuality是性性,也就是性的特性了。那厶性科学也就成了研究性的特性的科学了,这样性科学的範围未免太狭窄了。现在仍在美国作性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阮芳赋教授本人也感到性性的译法有待斟酌,他在‘美国性学教育——性学人才培养过程’一文中讲到∶“美国大学和学院广泛开设了名为Human Sexuality的课程,这门课要是译成中文,恐怕还是要译成性学最为简明”。
潘绥铭教授在他最近出版的《中国的性现状》一书中,讲性存在(Sexuality),即把Sexuality與“性存在”等同。而英语中有Sexual existence即为性存在。词义容易引起混淆,不宜使用。
在本文完稿之际,仍然感到意见不够成熟,故等待时機向专家请教,正巧阮芳赋教授来深圳讲学,我当麵请教关於Sexuality的翻译问题。阮教授当时说∶目前Sex在西方多指性行为、性活动或性交,而Sexuality则指广义的性,我以前也想将Sexuality译为性性,就是想與Sex区别开来,但我一开始就认为这个译法不好,希望有人能够有更好的译法,目前,还是译为“性”较为合 。
(8)关於Sexuality汉译的原则结论
笔者对Sexuality的汉译思考和观察了二十多年,最近才得到一个明確的结论∶除了译为“性”字,其它的译法都是不可行的。这不是任何个人的英文和/或中文的高下问题,而是内在因素所决定的∶
1.当代英文中Sex词义的缩小和Sex原来无所不包的词义向Sexuality的转化與进一步扩大,是通过腹词法来实现的。汉语中根本没有这種腹词法手段。
2 不管你往“性”字的前麵或後麵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字,都会把Sexuality的词义缩小,而不能包括Sexuality的所有层麵所有词义。
(9)潘教授勇於改正他坚持並推广有年的译法令人钦佩
2005年7月中旬我在深圳度假期间,应彭晓辉教授之约,通过电子邮件和網络聊天方式,和他讨论Sexuality的汉译问题,同时他也和潘绥铭教授进行着讨论。在接近讨论结束的信件中,他附了2005年7月13日潘绥铭教授给他的信,下麵是潘绥铭教授信的全文∶
我最初把它翻译为“性存在”,是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的第九章《家庭、婚姻、性與社会性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起陆续再版。
我当初的想法,“性存在”是为了强调“性”的非生物的方麵,暗喻着∶性是社会中的、生活中的、是一種实现了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種(潜在的)生理功能。
可是这些年来,我也感到这種翻译可能並不好∶
首先,“存在”已经被当作一个哲学概念,因此“性存在”容易使人觉得是一个哲学名词,而且似乎與萨特的“存在主义”有什厶关係(实际上没什厶关係)。
其次,“性存在”似乎太强调现实了,容易使得人们忽视性的心理、想法與欲望。
第三,“性存在”很难组词,“性存在教育”就说不通。
所以,我觉得还是翻译为一个加引号的“性”为好。至於‘性’與原来意义上的性,恐怕隻能等到人们对这问题了解得更多之後,才能认真地加以区别。
也有的研究者提出,幹脆什厶新词也不要,隻改变性的内涵。时间长了,约定俗成即可。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
读到潘绥铭教授这封信,我感到非常高兴,立即给潘教授发电子邮件,对他这種弃旧从新的学者风度表示赞同和钦佩,同时也使我感到Sexuality的中文翻译统一的可能在即。
(10)我建议的中文译法
1995年,笔者发表在台湾性学学刊 创刊号题为“性育刍议”的文章中,曾经正式建议把Sexuality 译为性,Sex则要根?上下文確定其真正的含义,分别译为“性交”、“性行为”、“性活动”、“性戏”等,而不总是可以笼统地译成一个“性”字,文中写道∶
就是说Sex一词的日常用法是词义缩小变窄。但近幾十年来,人们对“性”(Sex)的认识,却是大大扩大变宽了。人们认识到,“性”不隻是一个生物学上的事體,而有 心理学上、社会学上、文化学上的上多个层次,並且这不同的层次间有複杂的内部关係。人类对性的认识的这些新扩展,导致了越来越广泛地使用Sexuality一词来指與性有关的一切层麵。
当前的表达的难处在於,Sexuality一词还没有合 的中文译名可用。假如一向把Sex译成“性”(在现代汉语中),那厶Sexuality就应该译的有所不同。按照英语的腹词法和词根、後缀的本来意思、就要把Sexuality译成“性性”才忠实而確切,我曾这样建议过。但我从为采用过这種译法,“性性”毕竟太费解,也不便於近一步腹词,虽然在中文中有人用过“性性”的译法,但未曾通行开来。也有人将Sexuality译成“性存在”,也不是一个可以通行的译法。当然,也可以将Sexuality译成“性事”、“性这種东西”、“與性有关的一切”,但都不是可以通行起来的译法。想来想去,隻有一个字译Sexuality最好,那就是“性”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逐渐地公认“性”是Sexuality的中文标準译名,而将Sex则按上下文分别译为“性行为”、“性交”,等等。当然有时Sex所指的正是Sexuality所指的一切,也就译为“性”字了。
在本次会议上,我再次正式建议Sexuality 和 Sex 的中文译法如下∶
Sexuality /性(开始用加注英文的表达法∶ 性(Sexuality),逐渐省去英文,性成为Sexuality的标準译法)
Sex /性事,性交,性行为,性生活,“性”(或性,仅当與Sexuality意义等同时译此)
以上建议和潘教授2005年7月13日信函中的译法原则上是一样的,隻是在具體做法上略有差别∶
第一个差别是∶
把引号(“”)加给Sex的中文译法,表明这是过去存在的一个译法,现在我们不推崇这一译法,所以引号(“”)化。‘性’字现在专门用来翻译Sexuality,是要推广使用的,是新定的标準译法,所以不加引号(‘’)。所以,性学就是The Study of Sexuality, 人类性学就是The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 或简称Human Sexuality。正如潘教授所说∶“性存在”很难组词,“性存在教育”就说不通。如把Sexuality 译为“性”,也不利於组词,写成 “性”学、“性”教育、“性”社会学,既不雅,也费解。性学(human Sexuality, 旧用Sexology),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 旧用Sex education),性社会学(sociology of Sexuality, 旧用 sociology of Sex),等等,就很幹净利落。
第二个差别是∶
不给Sex 规定一个通用的译法,在这裏要应用“词无定译,视上下文而择译之”的翻译原则。有时直接译为性交,性行为,性事,性生活,也有时译为“性”, 甚至也可以译为性(仅当與Sexuality意义完全等同时译此)。例如∶
I want to have Sex with you.
不能译成∶
我想和你有“性”。
那是很蹩脚的直译。要译成∶
我想和你性交。
我想和你过性生活。
我想跟你上床。
我想跟你做那件事。
我想跟你那个。
等等,要看上下文的情境和文體而选定。
(11)统一和推广Sexuality的标準汉译的重大学术意义
然而,Sexuality的译法就要统一,並加以推广。至少有以下三方麵的重要学术意义∶
1.促进性科学发展的全麵化和係统化
性研究不隻是生物学界、医学界的事,也不隻是心理学界、社会学界、文化界的事,而是大家都可以、都应该研究的题目,各有特色和重点,合起来才是对性的全麵而係统的认识。
2.消除性研究與性别研究的莫须有的对立
由於在当代英语中,还有人误把Sex 和Sexuality混为一谈,在当代汉语中更加上Sexuality难以翻译,和Sex的混淆就更是经常出现的严重混淆,以致产生種種莫须有的纷争,变成门户的对立和学界相互指责的,至少我在台湾三年的客座任教中,累累见到这種对立。其实,假如不是由於概念的混淆和误用,这些冲突根本就不会出现和存在。 开確切的概念和严格的术语,是没有学术可谈的,是没有科学(不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可言的。
第一个冲突是“性”大,还是“性别”大?“性学”和“性别研究”谁包括谁?
很明白,“性”是Sexuality,当然就包括gender, 性学是the studies of Sexuality, 当然包括the studies of gender.。(这都是就概念的内涵與外延而言,不是就某个人、某个研究所而言,每个人、每个研究所,都是各有所长,各有专精的,互相补充的,不存在谁大谁小,谁包括谁的问题。)也就是前麵所说的∶
性(Sexuality)∶最起码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麵∶
1.基於外生殖器解剖学上的雌與雄;
2.作为男與女的性别自认;
3.所采取的與解剖学上的雌雄差異如男女的性别差異相 合的角色和行为;
4.被吸引的和所爱和性别。
假如还把“性”看成为旧概念,是Sex =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Sexuality,那末,当然是gender包括Sex =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Sexuality。因为高级运动形式(gender =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Sexuality)必定是在低级运动形式(Sex =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Sexuality)的基础之上,並且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在内的。也就是前麵所说的∶
生物学上的性是基础,心理学上的性别是中间层次,社会学上的性角色是更高层次。通常是较高层次包含着较低层次,例如一个社会学上的“母亲”角色,乃是女人的一種社会角色,她总是要有“女性”的内在感觉和“女人”的心理特征,並且也总具有女性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和女性性行为。
前麵两種说法,表麵上看是矛盾的,其实都是对的,端看你说的“性”是Sexuality还是 Sex =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Sexuality而定。但是,现在说“性”,应该是指Sexuality,而不要实际上隻去指Sex =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Sexuality,因而陷入概念的混淆,引发莫须有的争端。
第二个冲突是“性”在上还是“性别”在上?“性学”和“性别研究”谁是“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其实这隻是第一个冲突的另一種说法而已。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假问题,並不存在这種上、下关係。
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全世界公认的学科分类體係,告诉你或要求你把“性学”和/或“性别研究”放在哪裏,或它们要保持一種什厶样的关係。
“性别研究”也可以不和Sexuality,Sexology 放在一起来讨论。就像“Women Studies”,“American Studies”,“China Studies”(Sinology),等等很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或课程,已在很多大学存在一样,作为独立的学科,根本不需要把它放到Sexuality, Sexology的学科係统或概念係统中去,这样根本就不会出现门户冲突或行业对立。
Gender Studies 就和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 完全是並列的学科而已。这並不会妨碍Gender Studies中会涉及Sexuality,也不妨碍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中会涉及Gender。这就像“American Studies”,“China Studies”(Sinology)中都会涉及美国或中国的Gender或Sexuality方麵的内容,但谁也不会提出是“American Studies”,“China Studies”(Sinology)包括Gender Studies 或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 还是Gender Studies 或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 包括 “American Studies”,“China Studies”(Sinology)这種莫须有的问题。
但经常见到“性/性别研究”“性/性别教育”这種写法,表明用这種写法的人是願意将Gender Studies和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联係在一起,那当然也很好。前麵说过∶根本不存全世界公认的学科分类體係,告诉你或要求你把“性学”和/或“性别研究”放在哪裏,或它们要保持一種什厶样的关係。那末,使Gender Studies和Human Sexuality 或 Sexology联係在一起,可以更方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合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要这样,就必须服从国际上业已確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體係∶Sexuality包括Gender,而不是相反;Sexuality Education(性教育)包括Gender Education (性别教育),而不是相反。
假如不願意接受国际上业已確立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體係∶Sexuality包括Gender(其实,如前所说,这根本都不是就某个人、某个研究所而言,每个人、每个研究所,都是各有所长,各有专精的,互相补充的,不存在谁包括谁的问题),那末也很简单∶回到上麵说过的,“性别研究”不和Sexuality,Sexology 放在一起来看。就完全取消了谁包括谁的问题。这也很好。大家各自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条条大河归大海,客观上在学术的海洋中,独立的“性别研究”和独立Sexuality,Sexology,必定会交汇在一起的。学术的大洋,是包容一切学术的河流的。
第三个冲突是“性别“是生物决定的,还是社会建腹的?其实,这也是派生於第一个冲突的。
其回答,要看你具體所指是性别(the Sexual differences)的某个方麵抑或整个性别(the entire Sexual differences)。至少可以把性别分为三个方麵∶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s(生物性别), 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心理性别), 和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characters(社会性别)。那末,可以说∶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s(生物性别)是生物决定的;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心理性别)是半生物决定的(精神生物学和/或神经生物学以及内分泌学)半社会决定的,正像人们有时把心理学看成半自然科学半社会科学一样;而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characters(社会性别),则是社会文化决定的。
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说整个性别(the entire Sexual differences)是社会建腹的,当然是不对的。男女之性别,在娘胎裏便有了,娘肚子可还不是“社会”,如何会是社会建腹出来的?至少无法否认的是∶受精时便决定了的性别乃是生物决定的。近年来,甚至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characters(社会性别)完全是社会文化决定的这種说法,也受到严重的质疑和考验,也许不得不改为the Sexual differences of social characters(社会性别)是基本上或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社会文化决定的。
3.有利於各界参與性的多学科研究和更好的学术交流
概念不统一,是学术交流的严重障碍,也是各種混乱的乱源之一。把Sexuality的概念和译法统一起来,很有利於各界参與性的多学科研究和更好的学术交流。
(12)统一和推广Sexuality的标準汉译的重大社会意义
1.对性研究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性研究在Sexuality的意义下,是包罗和包容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文化-历史各个方麵的。不是隻有一个方麵,不能隻支持一个方麵。
2.对性教育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性教育已从Sex education扩大为Sexuality education, 在Sexuality的概念下,性教育是包罗和包容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文化-历史各个方麵的。不是隻有一个方麵,不能隻支持一个方麵。也就是要是全方位、全年龄的。不隻是性知识教育,不隻是对青春发育中的少年男女。
2.对性文明的更广泛的理解與支持
在Sexuality的概念下,不仅性的生物医学知识要普及,性的心理、社会、文化、历史层麵,性观念、性态度、性道德、性风俗等等意识形态方麵的内容,都很重要。这些的总和才能體现社会的性文明。
(13)Sexuality的“正译”是对中国性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正译”就是“正名(概念)”和“正义(意义)”。潘绥铭教授,历来治学严谨,很注重Sexuality的概念及其最好的汉译方法。这次发起专门会议,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重要学术步骤。“正译”就是“正名(概念)”和“正义(意义)”。“名不正,言不顺”,“意义不清,研究难行,交流受阻”。我相信这次会议的成功,对於中国性学的顺利发展,有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是对中国性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性贡献。
2005年8月6日於东马来西亚婆罗洲神山脚下,
8月7日修改與於沙巴首府亚庇(神山城)
2005-8-6 At Mountain Kinabalu, Sabah, Malaysia
On 8-7 Revised at Kota Kinabalu, Sabah,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