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當我讀報紙的時候,我知道有這麽一場音樂會,紀念科隆一個音樂天才誕生200周年的主題音樂會, 這個人我雖然不熟,但是那個時期的音樂我是喜歡的,那種音樂會的形式,我也是喜歡的.票價為17至23歐元一張,算算錢,心裏有點打退堂鼓.後來,看報上說,對於長期訂戶,有3X2張票子的贈券,可以去爭取一下,這方麵我曆來運氣比較好.我對自己說:如果贏了就去看,不贏,就放棄這場音樂會.畢竟,我最愛的還是鋼琴獨奏,如果那樣的話,就是再貴一點,我也願意掏錢.於是我撕下那張條子,填好了我們的數據,投入了報社的郵箱.果然,我們贏得了贈票.
今晚當我們去看看音樂會的時候,先去取了票,才發現我們得到的位子竟然是最好的那檔,第二排4座5座.也就是說,這二張票值46歐元.
這位音樂家的名字叫Jacques Offenbach, 是個天才,開始拉大提琴,後來去了巴黎找出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輕歌劇的創始人.也許許多人對他不了解,但是他的一首曲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康康》,我們聽了一遍,意猶未盡,在終場時大家熱烈從掌聲下又演出了一遍,眾人拍手拍腳,熱情高漲,好像舞台上占滿了踢高腿穿蓬蓬裙的巴黎女人。
這個樂團的主人的叫Burkard Sondemeier,他是奧芬巴赫的超級粉絲,他和他的合作者,一個五人樂隊,專門演出奧芬巴赫的曲目,在各地巡回演出。樂隊包含一個鋼琴手,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一個貝斯、一個銅管樂手。
演出的形式也是非常受歡迎。首先是場地的選擇,不會很大,符合室內樂的要求,小而雅致。其次,注意符合曆史場景,比如,在舞台前放一個油畫架,上置一個銀色洛可可鏡框,鏡框內鑲嵌一幅鋼筆人像速寫,據說是奧芬巴赫的好朋友畫的,有各種劇場人物的頭部素描,其中有一個屬於妖魔化了的奧芬巴赫頭像,這幅鋼筆速寫是這位超級粉絲在巴黎古董市場上淘來的。
舞台的左麵ban擺放了一張老式的寫字台,台h後一張填花麻布高背沙發椅,寫字台上一杯白開水,一疊講稿,白胡子白頭發的Sondermeier開始用他醇厚的男中音給我們講故事,故事幽默俏皮,穿插了許多法語,對我來說,這也是一部分音樂般美妙的音響。德國人的素養曆來很高,法語也難不倒他們,都能聽懂,發出郎朗的笑聲。這不是花白胡子的老頭故意買弄,而是奧芬巴赫長期住在巴黎,某些書信往來,樂曲的名字都是使用法語。
老頭時而輕聲輕語地講故事,時而慷慨激揚地扮演場中人,時而又唱起了奧芬巴赫譜的曲子,間隔著我們聽樂隊拉奏出美妙的樂曲,有些旋律竟讓我想起了莫紮特的快樂,盡管奧芬巴赫晚景不佳,但是他的樂曲都不悲傷。我們還聽了《動物世界》裏的片段《烏龜》,非常幽默,那個拉大提琴的小姐,穿著白色的蕾絲衣裳,笑意盈盈,活像那個年代的人物,穿越時光而來。
德國真是一個充滿了高度文明水準的地方,這裏的哲學、數學、音樂、宗教培育了許許多多優秀的靈魂,而這些靈魂能夠借著其它的肉體,永遠地生存下來,活在眾人的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