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買到的第二本書是吳念真的《念念時光真味》。
吳是台灣的文化人,寫書,出電影劇本,對我來說,最熟悉的名字是《老莫的第二個春天》,他得到過很多獎,但是他的書這之前我一本都沒有讀過。他的電影也許看過。
這是一本寫美食的書,喜歡吃是人類的天性,所以看這類文章的人最多。但是許多人寫美食多是寫聚會、慶典、美味和歡樂的場景。很少有人像吳那樣,把過去台灣山裏人的窮和窘迫寫得那樣入骨。還有那種親情,也是今日失落了的一束舊稻穗。他把一樣樣回憶中的美食串起來,做成一本書,分成四個章節《甜》《酸》《苦》《辣》,講的卻不僅是味道,而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難怪台灣人會叫他最會講故事的歐巴桑。
同樣是一支筆,有些人的天賦可以這麽高,把故事講得這樣生動。講故事,不是看情節,而是看真情,老吳的筆底下是滿滿的真情,且是勞動人民的真情,直接地氣。
這本書不太厚,尺寸也不大,二個晚上就看完了,但是裏麵的東西,值得餘日裏一直回憶。
書吸引人的地方,還有外觀。一本好書,設計要幹淨簡潔、紙張的手感要舒服、圖片要吸引人,還要同內容相配。《念念真情味》就是這樣一本書。比如,這張插圖,一看到那個背影,就會想起作者父親喜歡做飯的性格,那種要養活一家大小生活艱難的歎息,全在這個認真炒作的背影上體現出來了。
許多人寫書喜歡叫上大咖來寫一段序,我很不以為意。寫序的真意,大約就是為讀者解釋一下自己出書的目的,而不是炫耀作者同某某某大咖的親近關係。那麽老吳就是這樣的意思,自己為自己寫了序,當然他本身的名氣已經夠香。
書裏的插圖很鄉情化。比如看這一個砂鍋,夠土,黑色,厚實,就像老鄉一樣忠厚。
再有,這一段插圖配上文字,讓人感受到鄉村裏的黃昏,那種小男孩獨自一人上山,落寞的感覺表露無遺。色彩不多,卻也有層次,恰到好處。
總之,我喜歡這本書,喜歡它的故事,也喜歡它的短小精悍、還喜歡它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