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
美國倉促撤離阿富汗喀布爾機場一景
沒有等上飛機的人們仍然擠在舷梯上,絕望地看著遠去的飛機。
很多人預計這張照片將會獲得2022年普利策新聞獎項下的突發新聞攝影獎。甚至有人已經給照片取好了名字:敗登(Joe Biden – 美國現任總統中文名 – 拜登的諧音)。
普利策新聞獎(The Pulitzer Prizes)是根據美國報業巨頭,匈牙利裔美國人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於1917年設立的獎項,後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一個世紀以來,普利策新聞獎已經演變成為了新聞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被譽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
普利策於1911年去世。他生前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普利策新聞獎包括14項新聞類獎項和7項創作類獎項。新聞類獎項的獲獎者不限國籍,但必須在美國媒體中發表過作品;創作類獎項的獲獎者則必須是美國公民,唯一的例外是曆史寫作獎,作品涉及美國史的外籍作家具有獲獎資格。
普利策獎的獎金為7,500美元,其中公眾服務貢獻獎不設置獎金,而授予獲獎報社普利策金牌。獎頒獎儀式每年5月在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Low Library)的圓型大廳裏舉行,普利策獎獲得者隻是在一個中午便宴上,從該校校長手裏接過獎金和獎狀。到場的也隻有家屬、專業同行、委員會成員和新聞學院的老師們。而且,委員會拒絕了將這項活動在電視上進行大肆宣傳的請求。對大多數獲獎者來說,相對普利策獎給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帶來的聲望而言,現金獎勵隻是次要的。
目前,普利策新聞獎和攝影相關的有兩個的項獎。:突發新聞攝影獎,專題攝影獎。首屆普利策攝影獎是1942年頒發的。隨著計算機修改照片技術的發展,委員會於1995年規定“任何內容經過處理或改動的作品,除了慣常的報紙裁剪和編輯之外,將不予接受”。
本人看到的第一張普利策獲獎照片是下麵這幅一名越南小女孩在遭遇凝固汽油彈襲擊後背部燃燒、赤身裸體奔逃的照片。她脫掉衣服是為了阻止身體燃燒,而此時她的脖子、後背大部分和左臂等部位已經被燒焦,部分皮膚正在脫落。照片由時年21歲的美聯社越籍攝影記者黃功攝於1972年,它把戰爭對無辜平民的殘酷傷害直呈在世人麵前,在美國激起規模巨大的反戰浪潮,加速了越南戰爭的結束。
這張照片當時在國內被廣泛宣傳,甚至可以說家喻戶曉。將近50年後,它依然是我的腦海裏最為深刻的畫麵之一。不過在媒體都姓黨的當時,我不能理解:為什麽美帝能夠允許自己的媒體與政府唱反調?這不是給敵人“遞刀子”(網絡詞匯)嗎?
“遞刀子”是新的網絡詞匯。它大概始於去年《方方日記》要在美國和德國出版的之時,很多批評者指責方方是在給美國“遞刀子”。如果這算是給美國“遞刀子”,那美國媒體簡直就是天天都在給中國“遞刀子”呀。最典型的莫過於上麵兩張照片了,居然一張已經獲得了美帝自己的普利策獲獎,另一張獲得了網絡“最佳提名”。
二零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