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雙節有感

(2020-10-06 10:11:42) 下一個

雙節有感

 

今年國內“雙節同過”,即中秋節和國慶節同時出現在10月1日這一天,熱鬧非凡。據說本世紀“雙節同過”僅有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將是2031年和2077年。

除了“春節”外,我對其它傳統的陰曆節日都沒有什麽念想。所以,當老婆和朋友們都慶祝端午節,中秋節或過小年,立冬時,我卻無動於衷,究其原因,我以為家庭和社會都有影響,總結有三。

  • 首先,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老爺和姥姥。他們不是早已去世就是出身不好(地主,工商業主)而從未和我們一起住過,這裏應沒有和地富反壞“劃清界限”的問題。因聽母親說,奶奶在世的時候,父親每月都定期給“地主婆”寄十元生活費,這在五十年代的農村還算是一筆不小的養老金。但這樣的家庭環境讓我沒有機會接受老一輩的傳統風俗和觀念。
  • 解放後,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遺留產物。所以,文革前的政府一直在推行“移風易俗”的活動,文革中更是瘋狂地“破舊立新”。那些年,黨和國家號召人民群眾特別是黨員幹部“過革命化的春節”。我在工廠的期間,上麵明文規定不提倡春節民間拜年。可以說,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我個人的價值觀受到了“政治正確”的洗腦。
  • 我在比較懂事的9歲的時候搬到了北京,首都政治性節假日的氛圍大大超過了民間的傳統節日,故而也影響到了我對傳統節日的感情。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最大的或說最熱鬧的節日不再是“春節”和其它傳統節日,取而代之的是“十一”和“五一”。天安門廣場在這兩個節日中都有隆重的慶祝活動,遊行和晚會。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邀請來的外國元首會登上天安門城樓和兩旁的觀禮台檢閱遊行隊伍,市民則可以在長安街沿線的兩旁街道上觀看遊行的隊伍。晚會上各族民眾載歌載舞,期間燃放煙火。當年作為學生的我,曾有幸親自參加過天安門廣場“十一”和“五一”的活動。記得大我兩歲的哥哥在天安門廣場放過和平鴿,而我則參與過十萬人的團體組字活動。我們那時都身著統一的服裝:白襯衣,藍褲子,白球鞋,紅領巾(均自費)。隨著旗杆上的指示球而變換手中的彩色紙花。活動結束後,我們湧向天安門城樓,使勁高呼“毛主席萬歲!”。。。

文革結束之後,很多“封資修”的“四舊”又“複辟”了,許多更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被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一天。今年的“雙節同過”,連同首尾的周末,一次放8天假!這是氣死美帝的節奏呀。美帝法定假日都隻有一天,國慶節(7/4)也不例外,加上周末最多三天假。

相對我們那時的“十一”和“五一”,國內現在節假日的政治氣氛減少了,這是好事。但與此同時,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並沒有多少人關注。反而是各種“黃金周”相應而生,旅遊景點人滿為患,各類商家賺的盆滿缽盈。據說它們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零二零年十月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