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觀後
資深影迷都說《霸王別姬》、《活著》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國內最好的三部電影。我看電影很少,當相信他們的。後兩部看了,見我的兩篇博客拙文(7/8/19,4/14/20)。一直想但也一直沒有看這排名第一的《霸王別姬》,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成全了我的夙願。
《霸王別姬》1993年上映,當年成為首部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的中國影片 ;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1994年張國榮憑借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由於涉及文革情節,《霸王別姬》在中國內地全麵禁映,隻是在戛納獲獎之後才獲準公映,但是不允許參加金雞百花等獎項的評選。主角張國榮以形神兼備的演出,將程蝶衣這個“不瘋魔不成活”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是《霸王別姬》獲得成功的關鍵。我是第一次看張國榮的演出,難怪影迷們至今對他仍頂膜禮拜。
《霸王別姬》還是國內第一部反應同性戀的電影。程蝶衣是個性別倒錯的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他與戀人師兄段小樓(張豐毅飾)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
段小樓(左)與程蝶衣(右)
影片主要圍繞的是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民國到文革結束)的悲歡離合。文革結束後,師兄二人在分離了22年的舞台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蝶衣(虞姬)唱罷最後一句,用他送給小樓(霸王)的那把注滿感情和幻想的寶劍自刎,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結束了這出華麗的悲劇。
程蝶衣片尾的自殺,在許多觀眾眼中會有點摸不著頭腦。為什麽經曆了一生坎坷,熬過了文化大革命的批鬥的他,卻最終選擇了在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自殺了呢?我傾向於這樣的解讀:答案是影片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從一而終”。或許有人說,段小樓又沒有死,程蝶衣為啥會想不開呢?段小樓雖然沒死,但霸王無疑已經死了。程蝶衣愛的是那個從小就敢用頭碎磚的霸王,那個敢用茶壺砸日本兵的霸王,那個敢棒打國民黨的霸王。可這樣的霸王在後來的“文革”中不得不選擇了委曲求全,被逼下用頭碎磚卻發現碎的隻是自己的頭皮 – 他無力對抗這樣的社會。為了保全自己,段小樓誣陷蝶衣為漢奸,與老婆菊仙(鞏俐飾)劃清界線,說從來沒愛過菊仙,令菊仙在絕望中上吊自殺。段小樓最終成為一個唯唯諾諾,戰戰兢兢的懦弱男人,而這個男人,是不配稱作霸王的。霸王既死,虞姬豈能獨活!片尾段小樓唱到一半就氣衰聲弱,唱不下去了 - 這樣的霸王,怎麽能再和虞姬配戲?既然霸王師兄唱不動了,把戲看得比命重的虞姬隻能死,從一而終。
在程碟衣的人生中,京戲是其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在他眼裏,“人生在世如春夢”,人生就是戲,戲就是人生。程蝶衣的一生是被扭曲的一生,從一個男兒郎,硬生生被扭曲成一個美嬌娘。扭曲後的他深愛著他的師兄,但因為男兒身無法得到師兄的專情。隻有在戲中,隻有在“霸王別姬”裏,他才能和師兄“終成眷屬”,才能成為一個不被扭曲的完整的女性。當他們多年後再次出演“霸王別姬”,當他發現霸王不再時,“人生如戲”的他隻有像虞姬那樣完美的死,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假霸王,真虞姬”應是《霸王別姬》最形象的概括。它給觀眾留下眾多的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探索,思考與領悟正是這部中國電影巔峰之作的魅力所在。有人說,《霸王別姬》是中國的《亂世佳人》,您以為呢?
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