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孤獨死”的老人

(2019-07-26 05:55:46) 下一個

“孤獨死”的老人

 (參考文章: 綜合新聞, 2019-07-18)

 

最近,老齡化衍生出的一個問題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和擔憂,那就是“孤獨死”。“孤獨死”是指獨自生活的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在沒有人照顧的情況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發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時常能看到報道,說某個老人去世幾天甚至幾個月後被人發現。但最近法國報道了一位獨居老人在出租房內去世後11年才被發現!

被發現時屍體早已風幹,報案的是該出租房的房東。他上周前往自己這個位於法國南特的出租房上門查看。警方推測老人早在2008年就已經去世,但是一直都沒人發現。

得知老人死了11年都沒被發現,很多人心裏都在問:

  • 難道老人的家人在11年內都沒有聯係過他嗎?
  • 房東11年內都沒見過租客嗎?11年的租金怎麽辦?
  • 死了11年都沒被鄰居發現,這個老人在死前該有多孤獨呀?

房東表示自己這麽多年來確實沒見到也沒有聯絡過這位獨居老人,因為他沒察覺到任何異樣。每次繳納房租的時間一到,他的銀行賬戶就會收到老人的房租。原來老人生前設定了自動匯款,所以在老人死後的11年內,老人的銀行賬號還在不斷地自動繳納房租。

“孤獨死”的案例在其它歐洲國家似乎也越來越多。歐盟統計局稱,到2050年,歐盟總人口的28.5%將由超過65歲的老人組成,也就是說,歐盟國家那時每10個人就有3個超過65歲的老人。而歐盟國家的家庭組成情況中,有14.1%的65歲以上的老人在獨自生活。

而在日本,“孤獨死”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孤獨死”最先也是在日本提出來的,作為發明這個詞匯的國家,現今也成為了“孤獨死大國”。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現約占日本總人口的27%,即每4戶家庭中,就有一戶是獨居老人。而孤獨死的現象在日本甚至催生了一個新型且獨有的行業——特殊清掃業。他們的業務內容是受托於區縣政府,專門幫孤獨死的老人整理遺物。這個最近幾年出現的新行業現在已增加到了三十幾家公司。

日本NHK的記者進行追蹤調查,並製作了一個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文字結集成了一本書,名為《無緣社會》。記者總結出人的三種重要的人際關係,簡稱為三緣,分別是“地緣”,“血緣”和“職場緣”。“孤獨死”的老人都是因為失去了這三緣。

“地緣”指的是地域聯係,很多日本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從小鎮來到大中型城市打拚生活,隻是逢年過節回老家。他們跟親戚之間的紐帶被割斷,小時候一起長大的玩伴也會因為距離原因而逐漸生疏。

說到“血緣”,因為日本人的家庭觀念逐漸淡薄,很多孤獨死的人最後連家人都拒絕認領屍體,因為已經很久沒聯係了,關係也早已淡薄。

日本人工作非常勤奮,早出晚歸,除了工作,很少有時間參加其它的社交活動。很多人在一個企業工作了大半輩子,同事就是朋友,朋友就是同事,這就是“職場緣”。這導致很多老人不願意退休,因為一旦退休,彼此就很少聯係,這意味著他們的社交活動就隻剩下去超市買菜了。

當一個人被割裂了上述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時,他就會跟這個社會“失聯”。他們孤獨地活著,同時在孤獨中慢慢地死去。

2050 年時,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的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到,中國在2050 年時60 歲以上人口也將占到總人口的30%以上,“孤獨死” 的問題同樣嚴峻。

老媽今年90歲了。盡管她現在還能完全自理,但“孤獨死”的擔心始終讓我放心不下,畢竟一個人住太不安全。故在五六年前我就冒著“不孝”的罵名一直動員她搬到敬老院並帶她看過多處進行比較。三年多前她終於住進了條件還算可以的一家敬老院。她雖然獨自住一個單間套房,但床頭有呼救按鈴隨時救急。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六點左右會按時敲每個住戶的房門,如果沒有聽到答複將立即進門查看。。。她現在雖然仍會“孤獨”,但起碼遠離了“孤獨死”。對於生活在地球另一麵的“不孝之子”,我也隻能這樣“退而求其次”了。

有人說,“孤獨死” 是社會進化的必然現象,平淡看待就好。那麽應該怎樣平淡呢?我今年已六十有五了,如果不忌諱的話,我們又應該怎樣看待自己將來的“孤獨死”呢?相信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有人開始思考了吧。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A thoughtful post. You are brave enough to face it, at least, which is a good star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