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陌生人社會

(2019-07-22 09:27:25) 下一個

陌生人社會

(第四季第8期《圓桌派》觀後)

 

我經常看的開播近二十年的《鏘鏘三人行》節目於一年多前被迫關門之後,主持人竇文濤不甘寂寞,開創了《圓桌派》—— 三人聊天變成了四人。這期聊的是:熟人,中國式人際關係。嘉賓中有馬爺(馬未都先生)。我自稱是他的“馬紮”,敬仰他的文筆和口才。他在收藏界無人不曉,我近來“劃拉破爛“也是受了馬爺的影響。

節目中人稱的“馬爺”

目前中國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已有20多個,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達2000多萬。由於不再停留在雞犬相聞的鄉土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正處於由傳統的“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型的時期。“熟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有著一種微妙的私人關係,通過這種關係構成了一張張的關係網。這絕對是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熟人好辦事”的說法正是對“熟人社會”的一種樸素的描述。這個富有人情特色的社會裏,拉關係、攀交情是非常重要的“做人”方法,潛規則遍及各行各業,外麵的人看不懂,但隻要托對了熟人,那事兒可就簡單順暢多了:絕對的高效率,絕對的熱情通融,再棘手的事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若關係不到位,正常的渠道、明擺著的方法那就對不起了:一副公事公辦的嚴肅模樣,外加愛理不理、能推就推,讓你兜轉了N圈,也摸不清為何這點小事就如此難辦。“熟人社會”中辦事找熟人為什麽重要呢?因為人們對待“自己人”和“陌生人”是嚴格區分的,且采用截然不同的道德標準,按照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的說法,即我們傳統社會裏所有的社會道德隻有在私人聯係中才發生意義。  道德和法律在這裏得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係而加以某種程度上的伸縮。規則也並不完全起作用了,一定是問清了對象是誰,和自己的關係之後,才能決定什麽標準。但說白了,這些拉關係、攀交情都是需要錢、權做足背景的。馬爺在節目中一針見血指出:“熟人社會”實質上是“權利尋租”,不是基於情感,而是基於交換,而且是不公平的特權交換。他調侃道,看門的大爺都可以使用那丁點特權讓你多等五分鍾。

我在美國討生活,不能回北京照顧年已90的老媽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在“熟人社會”或中國傳統社會裏,養老是兒女(熟人)的事,去陌生的機構養老會被認為是兒子不孝或家庭關係不好。我90歲的老媽就是這樣思維的人,說服她去敬老院可沒少花費我的時間。而在“陌生人社會”裏,人們習慣了陌生人照顧小孩,教育子女,一直到為我們養老送終。。。“陌生人社會”盡管給不了傳統的人情溫暖,它確能帶給我們需要的社會服務。

“陌生人社會”裏,社會流動性大,整個社會靠契約、製度、法律來維係,絕大多數的社會交往行為發生在互不相識、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間。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陌生人社會”。我公司所有的客戶都是老美,和他們打交道什麽事情都“公事公辦”。社會活動如求醫、就學或者找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甚至打官司,都不必仰仗熟人。中國人講究“見麵三分熟”的套路在這裏沒有施展的機會。我的不少客戶向我買貨多年,可從未謀麵;國內可以致你公司於死地的各級政府機關的人士,我這裏從來都不需要與他們見麵。來美27年多,我已經逐步適應了這種社會,養成了直來直去的毛病。相反,對於之前熟悉的國內的社會反而越來越不適應。按老婆的說法,人家說話我都聽不出個門道,我這種人隻配在美國呆著了。

嗚呼,哀哉!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