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先秦諸子學習筆記之九)
本人四十五才自己創業。聽到有人恭維我“大器晚成”時,雖表麵上咱得趕緊說“不敢當”,可心裏麵似乎還挺美滋滋的。
“大器晚成”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書中第四十一章。原文為:
大方無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
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意思是最方正的東西沒有棱角,最大的器具不需加工,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唯有“道”善於始生萬物,又善於去完成。
值注意的是,1973-1974 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本帛書中是“大器免成”,而不是我們沿用了上千年的“大器晚成”。這第一手可考證的資料證明了這一字之差應該是後人抄錄所誤,導致大家將錯就錯至今。是尊重抄錄者呢?還是尊重老子?學者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爭議不休。
講授《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易中天教授認為還是應尊重原文的“大器免成”。 理由:“大器免成” 的“免”,有免除的意思,與前後句的“無”和“希”同為否定詞更說得通。“大器免成”是說大器不需要加工,意思上也是順暢的,這樣更加符合老子的道(家)的無為境界。而“大器晚成”,顯然有違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因為“大器晚成”的“晚”,與“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無”和“希”都有所相悖。再,“晚成”畢竟還是成了,這“有形”的成是一種“有所為”,也有悖老子的“無為”思想。不過現在“大器晚成”這個詞語用得比較廣泛,已經成了約定成俗的一個成語。盡管意思完全不同,但我們已無必要再強加改變了。
老子在“大器免成”這段論述中提出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道”家的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為的美。
二零一九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