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沉魚落雁

(2019-06-04 09:11:30) 下一個

沉魚落雁

(先秦諸子學習筆記之七)

 

形容女子容貌的美麗,人們常用: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據說,這裏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出自中國四大古典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說的是西施浣紗,讓魚兒深入水底;昭君馬上彈琴,讓大雁驚落;貂蟬拜月,讓月亮浮雲自掩;楊貴妃醉酒賞花,讓花兒羞愧低垂。但根據史料,這些都沒有依據,應是後世文人的牽強附會。當然,約定俗成的說法隻要無傷大雅,倒也不必較真。

如果“閉月羞花“似還容易理解。女子的美麗與“沉魚落雁”又有什麽聯係呢?這也是我第一次讀到“沉魚落雁”時的問題。

“沉魚落雁”典源來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

大概的意思是:毛嬙、麗姬,人們都認為是美女;可水中的魚兒見了她們,會潛入水底,空中的鳥兒看了她們,會飛上高天,麋、鹿看見他們立刻飛速跑開。這四種動物哪裏會知道什麽是天下真正的美色呀?人類的美在動物眼裏說不定是醜,它們反而害怕,都想躲得遠遠的。莊子善於通過講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哲學觀點。後麵的一句才是他實際想表達的:在我看來,仁義也好,是非也罷,都是亂七八糟的,誰又能知道其中的真假對錯,是非美醜呢?莊子借助沉魚等動物對美人的態度和行為,說明世間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標準。

走筆至此,想到毛澤東說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先且不論誰對誰錯,可以肯定,2000 多年前還沒有出現馬恩列斯,故莊子先賢再偉大,也沒有,當然也不可能預見到他身後發生的事情。

“沉魚落雁”就從上麵的故事演變而來。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最早應用見於宋朝無名氏的《錯立身.第二出》:“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如果莊子穿越回到今天,看到他當年的用心良苦被後世反其道而用之,不知道會做何感慨?

 

二零一九年六月四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