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019-05-29 08:25:23) 下一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先秦諸子學習筆記之五)

 

易中天教授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第30集講到了這個故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莊子諸多論述中最著名的一個,也是先秦諸子中最精彩和最廣為流傳的典故之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出自惠子的一句話,被記錄在《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戰國時代的兩名思想家)遊於濠梁之上。他們的對話如下:

  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話譯文:

莊子和朋友惠施出遊,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交談。

莊子看著水裏的鰷魚躍出說:“鰷魚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麽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你哪裏知道魚的快樂’時,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躍出水麵的快樂而問我的。我現在回答你,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魚的快樂)的。”

惠子的第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想證明莊子所知的“魚樂” 是莊子自己認為的,是主觀的,不是真正的“魚樂”。而莊子本來的意思就是主觀上“我覺得魚很快樂”,並沒有強調一定是客觀上的。況且,他認為“我”所認為的魚的快樂也可以算一種“魚樂”。所以,二者的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打個平手。從哲學方麵看,惠子的題設、推導邏輯、結論都沒有問題,他的結論中的“魚樂”是客觀的魚的感受,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惠子的推導邏輯才正確;而莊子的對“魚樂”的理解是基於自身主觀感受,由此導致了二者對其邏輯關係推導的不同理解。惠子錯在開始將自身對“魚樂”的理解強加到莊子身上,落了個下風。莊子確是詭辯的高手,他反問“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指出了惠施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這句問話中的“非魚”就不知魚之樂”的邏輯錯誤。但莊子最後的回答倒有點像個“得便宜賣乖”的無賴。

詭辯歸詭辯,人的世界和大自然(魚)的本來就有不同,世界上也並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推導邏輯。典故的重點是通過辯論揭示 “此非彼,固此不可盡知彼”的這樣相對正確、普遍適用的邏輯。典故告訴我們不要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當今,手機已成了人們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等老頭/老太太也和年青人一樣,沉湎於“微信”和“朋友圈”中不能自拔。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很正常,毛偉人不是說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嘛。但經常令人糾結的是,朋友圈中總有一些熱衷於“抬杠”的,“杠精”更讓人生厭。都是年近“古稀”之人,非爭個輸贏,見個高低有意思嗎?

看完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突然領悟到:“抬杠”這事還不能像一些人那樣怪責到朋友圈,朋友圈的盛行最多隻是加重了病情。要知道,杠精們的鼻祖就是我們的古代聖賢 - 莊子呀。

 

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