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聊"孝道"
沒事看了易教授20130829的視頻《1起聊聊》。知道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十八條規定,"與老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原來,“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已經6年了(2012年12月28日人大通過)。
我覺得立法的出發點是好的,或許可以起一些作用?可惜用錯了方式,不應該把道德層麵的事情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這是一個倫理,人性的問題,用法律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何況,節目中律師嘉賓也提到孝道入法,難在執行。強製執行,沒什麽效果,反而溫情蕩然無存,人性變得虛偽。“常回家看看”立法本身涉嫌違法,因為憲法規定人身有自由權。如果子女有一雙禽獸父母,憑什麽強迫子女無條件要去看望他們?豈不是太過荒唐了嗎?長輩和晚輩同樣應該受到尊重,而且是互相尊重。我讚同一個觀點:尊老愛幼沒有錯,但隻論尊卑,不論是非的孝道,是文化的毒瘤。
中國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對生育自己的人有所感恩,並且一定要順從、孝順、贍養生育自己的人。這是因為古代中國沒有養老係統,之前我們的退休養老金製度及社會保障製度也不健全,大多數父母老了後缺乏經濟能力和生活來源,便把一切都寄托在兒女身上,所以那時提倡孝道很有必要,可以理解。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實行的是全民養老。隻要你交了這部分稅,國家就要為你養老。可現在政府不再“破四舊”(1),大力提倡孝道,感覺哪裏不太對,似乎象是政府想把自己的責任轉嫁給老百姓。
中國老人大多理直氣壯,覺得孩子有義務瞻養自己,而且還有權利幹涉教訓自己的孩子,結果一家人常常為此雞飛狗跳。很多父母對待孩子,其實是一種極其矛盾的代際心理:既想孩子能學有所成,又想孩子學成後回來能待在自己身邊工作。他們習慣性地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一旦子女違抗,就容易搬出不孝的大棒來指責他們。究其原因,還是中國的養兒防老觀念根深蒂固。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生活壓力山大。“父母在,不遠遊”的孝道早已不合時宜。事實上,社會養老機製的完善還有賴於下輩年輕人拚命工作,創造財富才有可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的未來而言,“不遠遊”的孝道可能閹割了下一代人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孩子盡不盡孝,與他們和父母的居住地相隔多遠是沒有理論依據的。懂愛或“孝道”的孩子,心裏自會裝著父母,無論相隔有多遠。
應該強調的一點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所以父母養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至於孩子願不願意給父母養老,則是他們的選擇,或曰,他們沒那個義務。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美國人遠不如中國人恪守孝道。因為在美國,子女18歲成年後就獨立在外闖蕩,或上學,或工作。他們寧願租房或買房,也不願與父母同住。起碼從這點看來,美國子女就不夠有人情味。然而,筆者在美國生活多年,切身感受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麵麵,對他們的“孝道”深有感觸。美國人也是人,都是有感情的,不善待自己的父母的是少數,和中國沒有什麽兩樣。隻不過西方的“孝道”是在尊重人是個獨立個體的前提下的。而中國的孝道則是淩駕於獨立人格之上的。老美不講“孝道”,他們講愛。愛是平等的,愛是互相尊重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君不見,人家也有“春運”,感恩節/聖誕節時機場的爆滿就是明證。他們認為是上帝讓我們遇見並彼此相愛。我更喜歡他們的這種說法,很多時候,即使行動上沒什麽區別,換個說法,不那麽道德綁架,會讓人覺得舒服很多。
由於東西方觀念的差異以及社會保障製度的不同,美國老人和子女的生活相對獨立,美國家庭模式通常是為夫妻兩個人定製的,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現象在美國很少見。他們認為,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就是“個人隱私”,與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議的。很多美國年輕人對中國父母長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個屋簷下匪夷所思。 在美國的父母看來,他們絲毫沒有將子女留在身邊盡孝的念頭,他們鼓勵成年子女獨立生活,認為子女一旦成家立業就理所當然地應該搬出去住。美國法律規定父母撫養子女是必盡的義務,但沒有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N 多年前,父母來美國和我住過十多個月。有一個周末,老父親感覺心悶不適。我深怕意外,趕緊送他去附近醫院急診。又是拍片又是儀器檢查,雖然沒有看出任何毛病,但起碼讓我們都放了心。事後來了賬單,記得是500 - 600美元,這還是沒有保險的優惠的“cash deal”。因為父親是退(離)休人員,在中國的退休金換算成美元非常有限,醫院最後也就沒有再要求他支付。盡管我和老婆都有不錯的收入,但醫院並沒有要求我們為老父支付,因為法律沒有規定子女要為父母買單,不論子女的經濟條件是否富有。其實,美國的子女對父母大都都很“孝順”。像我對麵住的一個獨居的90歲的老頭,附近的子女每個周末必來看望,每次下雪後,他們都會第一時間來把車道上的冰雪清理幹淨(時間允許,我在機器鏟完自己門前的雪後,經常順便幫他也鏟了)。當然,如果沒有子女幫忙的,他們自己或政府(生活貧困的)也會出錢,雇人定期上門服務。去老年公寓居住的,政府根據經濟情況給與必要的資助,溫飽不成問題。
美國《海外校園》雜誌曾專門就中美“孝道”的不同展開討論,得出結論:中國文化趨於依賴子女,美國文化讚同獨立;中國文化敬重長者,美國文化提倡平等;中國文化中的孝敬以責任、義務為基礎,美國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為基礎;中國傳統社會沒有為所有人提供社會福利和服務,而美國有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
易教授在節目一開始先談到了自己的老父親去世時,自己正在千裏之外工作,趕不上最後一班飛機。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痛心疾首之餘,雖有遺憾,但他並沒有自責自己為不孝之子。
在下愚見,當務之急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養老體係,讓老人們(我自己也到了退休年齡)不為養老而發愁。他們想安靜就安靜,想熱鬧也有個去處,不必事事依靠子女,也不必讓遠離父母的子女為老人的孤獨和無助而心生愧疚。
(1)“破四舊”,指的是文革期間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運動。
二零一九年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