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來讀去,還是來讀紅樓夢吧(十一)
紅樓夢寫到第三回,才言歸正傳,開始說世事。說了賈雨村怎樣立足,說了薛蟠怎樣紈絝。毫無特點可言,從事情開始到事情了結的敘述,從感覺到見識。
但,正是這樣的閱曆和見識,才是實質上的洗腦,灌輸,直至塑造出中國人,秦以後的中國人在搞全民競賽:你壞,我比你更壞;在各亇層次上,使盡可能的壞;不分何時何地,鄙視的通行證是一個樣式。
實質上的沒有等級身份,真格的“進了澡堂,都一個樣”。
總觀感:這不是什麽舊社會,而是個歹社會。
有香蕉人屋簷下生活的比較,自己才有了自己活得比香蕉人low不少的認知。在這之前,自己已經有了歐美的社會比起大陸社會,真是個好社會的認知。碰到回國的人,都在說,國內,可便宜了,可方便了,活得可滋潤了。說細了,聽多了,就像在聽曹雪芹說賈雨村和薛幡的故事。
讀《古拉格群島》。俄羅斯人,凶殘,暴虐,會發瘋。但不歹,或者說,也有歹的,但沒有使社會變得歹。去東歐時,貨架上空著,路人沒精神著。可老歐洲的範兒,存著,店鋪的樣子,住宅的款式,待人接物的禮儀,降不下來般的端著。
《童年》多苦? 《公務員》,多慘?《歐也尼. 葛朗台》多摳?但不歹。
讀賈雨村薛幡,就不斷有問:致於嗎?致於嗎?
變壞,常常有不得已的逼迫。“三年封控”,是壞;而後一夜放開,並仍堅持“親自布暑,親自指揮”,是歹;現在還在說,全民打疫苗都是自願的,是無歹。變壞,可罵社會,罵製度…. 而變歹了,則是你自己成了個渣。
二
今天讀到一帖:
“在中國的曆史語境裏,有一個陷阱:我們常聽說,要警惕文革。但卻很少有人告訴你—我們更該警惕的,是文革之前那一連串的“革命”運動:
警惕土地革命,警惕鎮反,警惕三反五反,警惕大躍進,警惕反右,警惕四
清…
為什麽這些運動反而不被提及?
因為它們打擊的,是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地主、富農、資本家、小商販、知識分子、普通農民?••而文革,打擊的是誰?
是毛澤東要對付的“官僚階級”—一也就是中共自己養出來的統治集團。
所以,說穿了,文革本質上是狗咬狗一嘴毛。
文革中被整的那些所謂“老幹部”,我把話撂在這兒:基本沒幾個好人!
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這些所謂正麵人物,其實比江青、林彪、張春橋之類壞多了。
確實有無辜百姓在文革中倒了黴,但比起
“土改”時的腥風血雨、“反右”時的一網打盡、“大躍進”時的大饑荒,文革中的受害人數,其實遠遠不及前者。
就拿鄧小平來說。
他當年在西南主政時,對百姓橫征暴斂、官逼民反,製造出上百萬條人命,還說那叫“剿匪"?
他是反右運動的總導演,將幾乎整個中國的知識分子全部掃入地獄。
他還是大躍進的旗手和急先鋒,親手推動了那個導致數幹萬中國人活活餓死的國家級災難。
你告訴我,這能是“好人”?
後來這群“老幹部”搞出改革開放,不是因為他們忽然良心發現,而是因為文革搞到了他們自己,他們這幫既得利益者人人自危。
改革開放,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是他們自救的出路!
所以,不要再被那句“文革十年動亂”迷惑了。
真正讓這個國家傷筋動骨、幾次瀕臨崩潰的,是那一套貫穿數十年的暴力革命與政治清洗本身。
文革,隻不過那場長達幾十年的獵殺遊戲,最後一場反噬而已。”
議:
記得秦至清的曆史解讀嗎:“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上述這一段,則概括出了解放後到“打倒四人幫,人民心歡暢”的曆史。
曆史在繼續。
改開了。誰在改?誰在主持改?誰開的門?這是不是要問。
實踐檢驗真理的大討論,其實是洗腦;解放老幹部,就是“胡漢三,我又回來了”;什麽樣的人,才會“韜光養晦”?“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這不是可以追殺的殺人犯的嘴臉嗎?“偉大複興”,就是複仇,海參崴,外蒙,釣魚島,台灣…….. 回歸….. 就是不跪!(同學回複:“沒有忘記跪”“心裏沒站著”。)
這是個什麽社會?
有道,“虐氣很重。” 奴氣散不出去,慪久了,就是它:虐氣。“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著鎮反三反五反反右文革改開,不跪,就是把一個壞社會變成了一個歹社會。最新的輿情可以做證:董小姐是中日友好醫院的假醫生。
其實更可以做證的是,小抖音裏的小確幸,小歡樂,小林漫畫,小黃色大屍度….
驀然回首:賈雨村剛由壞變歹,並不很歹;那個人販子也有“這孽總算做完了”的一頓。《紅樓夢》裏的萬惡封建社會給後人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舊社會,壞社會,可以想到“掀翻這所筵席”“一切重新來過”;王劍已經分析出一肩挑已經虛位了。網友立即有問,他就是下台了,後來的能好到哪裏去?換句話說,社會變成歹社會,死不能,活不能,隻能“熬唄”。
《紅樓夢》,是“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它的續集則是“看誰熬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