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書識——— 漢簡散議
漢簡,哪片寫得都像一部字典。
是養眼,更是眼營養!
它們用的不是筆鋒,而是機鋒!筆筆戳向心機。
這字,是玉蘭,是水仙,是海棠,是牡丹,是蒲公英….. 漢人寫隸,開花展唉!
行楷,一幅一朵;漢隸數行,萬紫千紅!
漢簡,體會到這一點。就坦坦率率地方寫出這一點來,像我小孫女的哭和笑;體會如海,僅呈幾滴,像翁同龢的尺牘,深沉如子夜。
讀楷行草,花眼,花心;讀漢簡,慟,能使淚目。伊宙碑,鮮於璜碑…. 真是那個“要人命的二妹妹”。
溜中國曆代字跡。楷前行前草前,指手畫腳;篆前,肅穆;至漢簡,心跪了,不怕說裝嫩。
相信,童年抓鬮,會抓漢簡;人過五十,獨鍾漢簡不豫。人過六十,還粉二王,活不深了。
漢簡,不是妙品,神品,而是人品。在書法認知上,就是品不出漢簡的味道,可以懷疑人生了。
看過漢簡,許多都不由地說:字還可以這樣寫!其實可以更進一步,寫字的人竟能活到了這個水平!
碑刻是成品,漢簡也是成品。頭是頭,尾是尾,有收拾,端端的,正正的。不肖子孫,cheap,就圖方便,楷行草,再怎麽畫,也就是個草稿。
如果字如其人,篆是愣頭青,行楷是花花腸,漢簡才是正經相。
書法中的覺醒,直至晚清的像鄭燮,王鐸,康有為等,他們向漢簡討中國書法的新生活,另一個模樣。
新的問題來了,這就不再是寫字了,而是書法藝術了。今天,寫硬筆字的人都成稀罕了,寫毛筆字是古文物行為。所以,自己是閑得慌,吃撐了。每寫書識,往往於落筆時自唾。自蔑於自己的所有,蠻自己心靈史的。
但實在忘不了漢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