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似接近尾聲。川普願意與俄羅斯私下勾兌,以決定美、俄在戰爭結束後各自在烏克蘭的利益。對於俄烏戰爭的最終結局,網上有這麽一種傳說:土地屬於俄羅斯,資源屬於美國,榮耀屬於烏克蘭,債務屬於歐盟。這麽說,俄羅斯(和美國)是賺翻了。真有這樣好的事兒,保不齊其他大國強國也可以有樣學樣的以武力開疆擴土。其實,表麵的光鮮下麵,是無數的生命和財產的消耗。俄羅斯有可能獲得大片的烏東土地,但代價呢?
今天,俄羅斯占領了烏克蘭東南部約20%的地區,包括克裏米亞全部和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鬆和紮波羅熱地區的大部分地區。俄羅斯總統普京將烏克蘭戰爭描繪成一場民族主義運動,旨在擊退西方的進攻並收回他認為理應屬於俄羅斯的領土(下圖 The New York Times)。除了領土,侵略/征服的另一大動機是經濟利益。如果俄羅斯保持對烏東南地區的軍事控製,它自然希望獲得這種利益。然而,尚不清楚烏東南地區現在是否算得上莫斯科的經濟資產,因為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地區進行重建很可能會耗盡本已捉襟見肘的俄羅斯國庫。
俄羅斯軍隊用鐵腕統治被占領的烏克蘭,進行無情的酷刑、綁架、暴力和任意殺戮,對戰爭經濟後果的任何評估都不應低估其可怕的墮落或它造成的巨大痛苦。俄占烏東南地區的重建結果如何,將影響到人們評判普京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的決定。如果俄羅斯從占領烏克蘭中獲得經濟利益,這場戰爭可能會被銘記為普京大帝的一次戰略成功,盡管冷血。如果俄羅斯非但未因入侵烏克蘭受益,反而犧牲了大量人力物力而遭受經濟損失,侵烏行動就是一個自取滅亡的野蠻錯誤。其結果還將影響其他潛在侵略者對領土擴張和帝國主義的企圖額。普京侵占烏東領土所獲得的經濟潛力(或沒能得到的經濟潛力)可能會影響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對朝鮮征服韓國後可以吸收的財富的評估,中國大陸對奪取台灣及其技術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的興趣,甚至美國總統川普關於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奪取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的想法。
在俄烏雙方都難以在戰場上得突破、美國急於全力以赴地對付中國大陸的形勢下,現在應當是嚴肅考慮烏克蘭東部接受俄羅斯長期占領(盡管遭到全球譴責)的時候了。從占領或吞並地區可以獲得的淨收益主要取決於征服過程中遭到多少破壞以及有多少人口抵抗或逃離。自普京2014年入侵和2022年局勢升級以來,戰爭造成的破壞、成千上萬計的人員死亡、勞動年齡居民的逃離,以及不願逃離堅守故土的居民,將極大地限製俄羅斯從占領/征服中獲得的利益,這還沒有考慮俄羅斯為從烏克蘭手中奪取這些領土而付出的驚人生命代價。下麵是科申和利伯曼兩位學者分析俄羅斯將為征服烏克蘭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被占領土的勞動力問題
2014年,俄羅斯占領並吞並了烏克蘭的克裏米亞地區,並支持分離主義勢力占領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部分地區(下圖 Imperial War Museum/CFR)。2022年2月,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卻未能實現推翻基輔政府的目標。但是,俄羅斯軍隊確實將其控製範圍擴大到頓涅茨克地區60%的地區、幾乎整個盧甘斯克地區,以及赫爾鬆和紮波羅熱地區的大部分地區。盡管除克裏米亞地區外俄羅斯並未完全控製烏東地區,莫斯科還是宣布正式吞並所有這些地區。
由於烏東地區人口嚴重減少,俄羅斯能從這些征服中獲得潛在的經濟收益也乏善可陳。2014年,烏克蘭人開始逃離克裏米亞,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建立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後,更多的烏克蘭人出逃以離開無法無天的戰亂,以及烏克蘭人不喜歡的俄羅斯統治。2022年爆發的俄羅斯侵烏戰爭再次引發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人口流向烏克蘭仍然自由的部分地區和其他歐洲國家,並引發了類似的大規模離開赫爾鬆和紮波羅熱的現象。
雖然很難得到確切的數字,但國際移民組織的數據和我們自己的計算表明,最多有500萬烏克蘭人仍生活在俄羅斯占領的五個地區 - 比2014年之前居住在那裏的1140萬人減少了56%。這個總數掩蓋了除克裏米亞以外的四個被占領地區更為嚴重的人口流失:由於克裏米亞相對平靜,遠離高強度戰鬥,或許是一些居民的個人偏好,其人口僅減少了17%。其他評估甚至更加令人警醒,一些研究估計,自2014年以來,一些地區近90%的人口已經逃離(下圖 ALJAZEERA/VOX)。留下來的人似乎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較低,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 這些人留下來是因為他們無法離開,即使在戰爭結束後,他們不僅經濟生產力較低,而且還需要更多的國家支持。
而留在被占領地區內的居民也因局勢動蕩不安而不太可能成為穩定的生產性人口,對此俄羅斯在過去十年中從占領頓涅茨克東部和盧甘斯克中應該深有體會。莫斯科讓俄羅斯國民擔任占領地區的安全和管理關鍵職位,因為不願離鄉的烏克蘭居民大多不願意與俄羅斯當局進行有效合作。對於猖獗的犯罪活動,俄羅斯軍方讓當地小武裝分子治理,僅對其進行鬆散監督。但這沒能阻礙無法無天的現象,因而損害了占領區的經濟活動。即使留下來的烏克蘭居民沒有積極或消極抵抗俄羅斯的占領,而是尋求和平的生活、循規蹈矩地工作並順從地納稅,其人口數量也不足以為俄羅斯經濟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勞動力短缺成為除克裏米亞外的烏東被占地區嚴重的經濟瓶頸。俄羅斯必須殖民該地區 - 但這意味著從俄羅斯其他地區轉移本就不充裕的的工人。
被占領土的基礎設施
勞動力並非征服者麵臨的唯一的問題。俄羅斯占領者還必須解決適合經濟生產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匱乏的問題。炮火、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了前線、後勤倉庫、道路、橋梁和鐵路,摧毀了整個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的經濟活動。馬裏烏波爾市曾有50多萬居民,如今90%以上的建築已被已被夷為平地(下圖 The Guardian)。在其他城市,如曾有約7萬人居住的巴赫穆特或曾有1.7萬居民的沃夫昌斯克,一切都被摧毀了;沒有完整的建築物留下,當然也沒有人。除克裏米亞外,被占領地區內滿世界的傷殘人員和反坦克雷區,進一步限製了經濟活動所需的人員交通。由此,這片被占領的領土遠非征服的戰利品,而意味著巨額的重建費用。2023年,俄羅斯當局為被占領地區提出了一項110億美元的發展計劃,但這些資金很可能至少部分用於軍事目的,例如防禦工事。目前還不清楚俄羅斯是否真的打算重建這些被毀壞的領土。
雖然很難獲得被占領地區的可靠經濟數據,而且我們的估計(部分依賴於俄羅斯控製當局的報告)充其量隻是上限,但很明顯,被占領地區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已經嚴重退化。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2013年至2015年,整體經濟產出下降了70%,主要經濟產出的煤炭產量下降了約75%。2014年至2022年期間,這兩個地區現有的製造能力要麽被整合到俄羅斯的生產鏈中(俄羅斯占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貿易的90%),要麽被拆除轉移到俄羅斯。由於勞動力短缺、管理不善、需求不足或物理破壞,該地區的大量企業倒閉。盡管近年來煤炭產量和整體經濟產出都有所恢複,但這些數字遠遠落後於這些地區2022年2月前的水平。例如,俄羅斯占領的頓涅茨克在2022年生產了290萬噸煤炭,這隻是該地區2013年3780萬噸煤炭產量的一小部分。雪上加霜的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煤礦在俄羅斯占領該地區之前就已經是一筆逐漸減少的資產,因為歐洲和全球都在努力逐步淘汰以煤炭為基礎的能源生產。
關於烏克蘭東南部近期經濟產出,目前最可靠的數據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克裏米亞的數據。2024年俄羅斯控製下的頓涅茨克地區的產出估計為30億美元,不到該地區在烏克蘭控製下的2021年產出的五分之一(下圖 RadioFreeEurope RadioLiberty/POLITICO)。而克裏米亞的經濟萎縮幅度要小得多,約為16%,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損失較少、戰鬥較少,以及俄羅斯的大規模投資,包括該地區在2014年被吞並後的五年內超過100億美元的建設補貼。俄羅斯投入大量資金對半島進行軍事化,修複軍事基地和機場,並自2022年以來將其用作擴大對烏克蘭攻擊的基地。2014年由於俄羅斯入侵後國際遊客數量大幅下降,克裏米亞戰前主要以旅遊業為基礎的經濟萎縮了。到2018年,克裏米亞中小企業數量下降了十倍。企業家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在2022年被俄羅斯占領的赫爾鬆和紮波羅熱部分地區,公路、鐵路、火車站、貨運基礎設施和倉庫大多完好無損,莫斯科控製著該地區的主要產業 - 優質農業。在被占領的烏克蘭土地上種植的糧食的銷售增加了俄羅斯的整體糧食出口。但糧食仍占俄羅斯農業出口總收入的不到1%。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未能占領或控製赫爾鬆和紮波羅熱的首府,導致它們無法用作物流樞紐。
經濟製裁也造成了巨大損失,尤其是在2014年以來被占領的地區。過去十年來,國際公司大多避開克裏米亞,甚至俄羅斯企業也不願在那裏擴大服務,因為擔心西方的製裁。少數進入克裏米亞的銀行往往是規模較小的俄羅斯國內銀行,不受製裁影響。假設國際社會繼續避免與被占領地區進行貿易和接觸,俄羅斯的控製很可能隻會給這些地區帶來停滯和退化。目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鬆和紮波羅熱勉強維持生計。作為戰爭造成的經濟破壞和癱瘓的跡象,俄羅斯聯邦補貼在2023年占了這四個地區預算的90%。對於俄羅斯控製下的赫爾鬆地區,這一數字為99%,這表明獨立的經濟活動幾乎完全停止了。即使在停火之後,也很難想象俄羅斯能夠重振被占領的烏克蘭東南部並扭轉這一嚴峻局勢。
充其量是慘勝
莫斯科原本希望能從其征服的領土中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但實際情況是其所獲回報不僅微薄,而且代價高昂。自全麵入侵開始以來,俄羅斯已經遭受了750,000多人傷亡,其中包括120,000至200,000名士兵陣亡。莫斯科還花費了超過2000億美元用於戰爭,且這還是可能被低估了的數字(下圖 Stanford Report/FOREIGN AFFAIRS)。俄羅斯武裝部隊已經消耗了從蘇聯時代繼承下來的大部分物資,包括被烏克蘭摧毀的數千輛俄羅斯坦克、裝甲車、火炮和其他軍事裝備。俄羅斯付出的成本還包括自2022年以來離開祖國的50萬至130萬俄羅斯人,他們大多是年輕、受過教育且富裕。俄羅斯經濟因貿易製裁(尤其是能源製裁)以及金融和技術製裁而受到嚴重損害。由於管道遭到破壞,俄羅斯向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已經停止。盡管液化天然氣出口仍在繼續,但歐盟已設定了2027年停止進口俄羅斯所有化石燃料的目標。
盡管俄羅斯已經找到了其他客戶(即中國大陸、印度和土耳其),並且受益於相對較高的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但其化石燃料出口已下降至全麵入侵前的一半多一點,據估計,僅石油製裁一項,該國就損失了至少136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利潤填補了俄羅斯預算的漏洞,該公司在2023年虧損70億美元 - 這是自1999年以來的首次虧損, 預計2024年虧損超過30億美元。俄羅斯政府一直在國內借款,並從其主權財富基金中提取資金來彌補赤字;國家福利基金的流動資金部分從2021年底的1135億美元下降到2024年底的375億美元。
克裏姆林宮的巨額戰爭開支導致高通脹、購買力和盧布貶值以及俄羅斯的戰時經濟過熱。為了對抗通貨膨脹,俄羅斯央行將存款利率提高到21%(下圖 The Moscow Times/Medium)。在如此高的借貸成本下,正常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的。由於債務的利息上升,企業債務增加,俄羅斯企業對生產設施的投資急劇下降。交易對手相互拖欠付款的公司比例幾乎比2022年前的水平翻了一番,達到37%。而真實情況可能比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的要嚴峻得多,尤其是在克裏姆林宮停止發布有關經濟關鍵部分的數據之後。企業破產浪潮以及更廣泛的銀行業和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普京戰爭的經濟代價是顯而易見的,即使它以俄羅斯的領土擴張而結束。烏東被占地區內人口大量流失,多年的戰鬥蹂躪,讓他們失去希望而背井離鄉。普京對烏東地區的攻擊帶來的是征服的破壞,而非勝利者的戰利品,這為其他潛在的擴張主義者提供了警示。即使普京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控製烏東被占領土,他也很因俄羅斯的此次征服名垂青史 – 實際上這是經濟和戰略的一大敗筆,絕對如此。
有人說美俄兩國分髒烏克蘭,俄中兩國可能就此一別兩寬。就俄羅斯的人口和基建水平和工業能力,他單打獨鬥行嗎?更別說生意場上的交易大師川普可能順勢忽悠咱普京大帝一把。咱普大帝畢竟是久經沙場,故會在美俄沙特會晤後與習進平煲電話粥。不知你如何看待俄烏戰事和美中俄三國關係?
* 本文作者之一科申(Andrew Kosenko)現為位於紐約州波基普西鎮(Poughkeepsie Town)的私立馬裏斯特大學(Marist University)經濟學助理教授;另一作者利伯曼(Peter Liberman)則在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皇後學院(Queens College)和研究生中心(Graduate Center)擔任政治學教授。利伯曼還是《征服有回報嗎?被占領工業社會的剝削》一書的作者(Does Conquest Pay? The Exploitation of Occupied Industrial Societies)。
參考資料
Kosenko, A. & Liberman, P. (2025). Russia’s costly conquest in Ukraine.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kraine/russias-costly-conquest-ukraine
烏克蘭是列寧時代創造的國家,包括了一部分俄國領土和占領波蘭的領土,這是烏克蘭的俄羅斯族的90%居住在烏東第聶伯河以東四個州的原因。
一般認為普京最終會控製整個第聶伯河以東,占烏克蘭40%的領土,俄國會打下基輔,但不會戰後占領。第聶伯河以東地區如今基本上是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基本跑光了,因此俄國控製後管理成本很低。烏克蘭有30%的人隻會講俄語,基本都在這個地區。在澤倫斯基控製下,法律禁止他們使用俄語,他們至少一半地區也在2014年後客觀上獨立,因此支持俄國占領。
而這個地區的特點是包括幾乎全部烏克蘭工業和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和最好的大學,如果烏克蘭失去第聶伯河以東,就變成了純粹的農業國。
普京大概率不會直接把這幾個州並入俄國(可能兩個州),但會宣布獨立,成為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區。
目前戰場上俄國可以隨時贏得勝利,畢竟占有很明顯優勢,輕易成建製消滅烏軍。但普京的目標已經不是烏克蘭,而是要拖垮北約,這就需要戰爭繼續,直到歐盟國家受不了或者美國受不了。而且維持基輔政府運作,避免出現流亡政府。
俄國在戰場上很明顯是誘使烏軍不斷把兵力填入烏東,盡可能在對自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區消耗烏軍主力。2014年克裏米亞事件後,烏克蘭在烏東地區建立了十個軍事要塞,目前隻剩下紅軍城還沒有被俄軍占領,而紅軍城實際上已經是空城,最後幸存的六千烏軍撤出。
而三萬攻擊的俄軍卻不急於占領城市。紅軍城是五條交通線的匯集點,是烏東最後一個要塞,總後勤部,抵抗象征意義很強,不排除烏軍會爭取奪回,這就讓烏軍不得不把兵力填入。
按照美國軍事情報前官員的說法,戰爭兩年後烏克蘭損失了110萬軍隊,其中死亡46萬,平民死亡七千多。
俄國死亡5萬左右。
烏克蘭總共動員了兩百萬軍隊,已經是極限,六萬總預備隊已經在庫爾斯克損失殆盡,烏克蘭官方公布數據是二十萬做了逃兵。俄國動員了五十萬職業兵,保留了一百萬義務兵役製軍隊沒有參戰。
烏克蘭的礦產主要是鋰礦,是歐洲最大的,目前在俄國占領區。因此川普要求獲得烏克蘭礦產的協議其實是空的。鋰礦也不算是17種稀土礦之一,中國去年發現了世界最大的鋰礦,而中國是鋰使用大國,因此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鋰礦石沒有什麽競爭價格,開采意義不大。
這場戰爭人們沒預料到的是俄國一個國家的軍火工業竟然超過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北約國家總和。
西方已經基本沒有了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