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巴黎攬勝(2)

(2025-02-06 14:26:12) 下一個

盧浮宮博物館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Louvre Museum)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和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位於塞納河畔的盧浮宮博物館建築群整體呈U型,其入口的金字塔型玻璃建築由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I.M.Pei)設計(下圖 lyssyinthecity)。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最初是一座存放法國王室檔案和珍寶的城堡。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皇家活動和儀式在盧浮宮舉行,盧浮逐漸成為法國國王/皇帝的駐地。直到1643年5月凡爾賽宮建成後,法王路易十四將王室從盧浮宮遷往凡爾賽宮。1792年5月27日,法國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成為公共博物館。

視頻:盧浮博物館廣場 

視頻:進入博物館內

視頻:從館內看盧浮博物館廣場 

作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博物館珍藏著約50萬件源於世界各國的藝術品,包括古希臘和羅馬的雕塑,以及埃及、近東、伊特魯裏亞等地的藝術作品。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了一些世界上最為珍貴的藝術極品,如雕塑“米洛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Aphrodite of Melos《斷臂的維納斯》 Venus de Milo)、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Nike of Samothrace 下圖)和油畫“蒙娜麗莎”(Mona Lisa)。

視頻: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1

視頻: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2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收藏的537幅畫作,包括一些沒收教堂的畫作。後拿破侖帝國軍隊所到之處(歐洲、埃及、敘利亞等)收刮掠奪的藝術品,也成為盧浮宮博物館藏品。盧浮宮博物館主要由六個展廳:繪畫展廳、雕塑展廳、珍寶展廳、古希臘展廳(收藏有從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4世紀時期的藝術品,展示了了從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4世紀的古希臘、伊特魯裏亞及羅馬文明的藝術成就,包括“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和“米洛的維納斯” (下圖)

這樣一些古典藝術象征的雕塑,和新石器時代到公元6世紀時期的地中海盆地文物)、古羅馬藝術展廳(古羅馬雕塑和肖像畫作)、古埃及藝術展廳(5萬多件文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4世紀的尼羅河文明)和東方藝術展廳(有源於亞述國杜爾舍魯金古城遺址的雕塑,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其它文明的藝術品)。

視頻:斷臂的維納斯 

盧浮宮博物館還有許多別的著名收藏。譬如祭壇畫《岩間聖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 下圖 wiki),由意大利大師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為意大利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創作,時間在1483-1490年間。

該畫的情節源於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三章《耶穌受洗》。畫中聖母居中央位置,她右手扶著嬰孩約翰,左手則去撫慰坐在她左手下方的耶穌,體現了偉大的母性的力量和愛。耶穌的後麵是天使。她手指畫中,代表著保護、指示、和祝福。畫中背景為一片地上點綴著花草的幽深的岩窟,以及天際的陽光。《岩間聖母》還有另一版本,創作於1495-1501年,現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London)。聞名遐邇的《蒙娜麗莎》,也是·芬奇的作品。

視頻:蒙娜麗莎

《聖母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 下圖 Caravaggio.org),意大利著名畫師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在1605-1606年間為羅馬聖瑪利亞-德拉·斯卡勒教堂創作的祭壇畫。卡拉瓦喬的《聖母之死》被認為是歐洲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形象之一。畫中既無飛翔的天使,也無諸神的讚頌,一幅平凡人間圖像 – 聖母的死亡與人間社會的普通人並無兩樣。她活著時貧困,死亡時仍然貧困。在一個破陋的農家茅舍裏,死去的瑪利亞躺在床上,一群貌似農夫的人物圍著她而哭泣。

《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下圖),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Ferdinand Victor Eugène Delacroix)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油畫。

德拉克羅瓦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巧妙地將寫實與寫意結合起來,描繪出奪取7月革命勝利時硝煙彌漫的巷戰場麵。畫中造型優美的自由女神身著黃色連衣裙半裸上身,頭戴象征自由和解放的紅色弗裏吉亞無邊帽(Phrygian cap),左手握槍,右手高舉象征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旗,正轉身號召民眾向君主專製的波旁王朝衝去。自由女神是畫麵的中心和焦點,她左邊為巴黎街頭孩童,右邊為知識份子和工人。1831年該畫在巴黎沙龍會展展出時引起熱烈反響,德國詩人海涅特地為此畫創作一首讚美詩。1874年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了《自由引導人民》。1979年發行的100法郎麵值的紙鈔上,即是《自由引導人民》一畫。

視頻:自由引導人民 

 

下麵幾幅畫是筆者從錄製的幾十分鍾視頻中挑選的。當時在實地攝錄時,曾瀏覽了這些作品的文字介紹,也知道它們的影響力。但囿於筆者自身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記憶,隻能簡單分享作品,沒有能力做文字介紹了。如果有懂行的專業人士願意在評論區分享對這些作品的理解,相信讀本搏文的讀友會像我一樣非常高興和欣賞。

愛情主題油畫(廳)

親情/愛情 

 

赤誠相見 

等待進入盧浮博物館 

進入盧浮博物館後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Wiki. (2024). Death of the Virgin.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ath_of_the_Virgin_(Caravaggio)

Wiki. (2024).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berty_Leading_the_People

Wiki. (2024). Louvre.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uvre

Wiki. (2024). Virgin of the Rocks.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gin_of_the_Rock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