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底,北京開始推出一係列廣泛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支持股市、放鬆貨幣政策、重組大型國有銀行資本以及有限的財政刺激。財政刺激的總額“規模相當大”(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語),根據11月初全國人大會常委會會議之後公布的數據,達10萬億人民幣(下圖 YouTube)。中國大陸政府終於承認:大陸經濟運轉不暢,遇到困難。“中國夢” - 2035年將經濟規模翻一番並實現廣泛繁榮的願景 - 正在逐漸消失。但刺激措施會奏效嗎?
北京麵臨最緊迫的短期經濟挑戰是國內需求疲軟,這是由消費者信心不足造成的。大陸消費者雖然兜裏有錢,卻拒絕消費,而是囤積現金,把錢存在銀行。這種儲蓄過剩,加上政府對政治上支持的行業的過度投資,加劇了中國大陸最嚴重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工業產能過剩。於是,國內需求疲軟和工業產能過剩相互強化的動態形成了中國大陸經濟的惡性循環。隻有擺脫這種惡性循環,中國大陸才能避免經濟停滯。北京領導層表示,最新的刺激措施旨在促進消費。然而,政府並未將對家庭的直接援助作為刺激計劃的一部分,這表明它仍然堅持國家主導投資的舊經濟策略。
中國需求問題的核心是信心危機,這種危機源於普通中國人對經濟狀況和未來的擔憂。2017年,習近平開始第二任期並加強了對經濟的控製,城鎮家庭享受著數十年強勁增長的成果,可支配收入大約每八年翻一番。對於今天的年輕家庭來說,那些太平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到2024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自2017年以來僅增長了50% - 與上一個時代相比大幅放緩 - 而再次翻番的時間預計需要15年。這種放緩意味著從曾經不可動搖的經濟機遇預期轉向以增長放緩和壓力不斷增加為特征的新現實。要扭轉中國目前的發展軌跡,無異於乘坐時光機,而正在討論的刺激計劃並沒有提供恢複對中國未來信心所需的家庭層麵的金融支持。
依然消費不足
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采取類似於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的策略,重點關注金融資產價格,希望產生能夠波及整個經濟的財富效應。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兩種機製:第一個是政府運營的700億美元計劃,該計劃使機構投資者(主要是被稱為“國家隊”的國有券商和保險公司)能夠購買風險金融資產,然後將其兌換成高質量的政府債券(下圖 Money & Banking)。然後,這些債券可以重新抵押為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從而有效地使國家隊能夠獲得廉價的央行融資來收購資產並支撐價格。第二個機製是420億美元的再融資計劃,旨在向上市公司提供貸款,允許它們利用所得資金在股市回購股票 - 本質上是作為股息,提高股東的回報。政府官員希望這將為股市反彈提供持續的動力;自9 月中旬以來,股價已上漲約25%。北京的這些刺激措施顯然是為了恢複中國大陸商界精英的信心。
毫無疑問,人行的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刺激實際消費需求有一定的作用。為家庭提供的有限直接支持包括允許借款人再融資抵押貸款的新規定,使他們能夠利用最近基準抵押貸款利率下調半個百分點的機會。預計這一變化每年將為約5000萬戶家庭節省約21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此外,地方政府還降低了購買第二套住房所需的首付比例,以消除市場上的過剩庫存,並為房價提供一些支撐。鑒於住房約占中國家庭資產的70%,抵押貸款約占家庭債務的75%,這些穩定房價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措施都可能增強家庭財務狀況,有助於恢複中國大陸消費者對長期財務前景信心。但迄今為止,大陸最高決策者仍然不願討論直接向普通消費者轉移現金。美國的經驗表明,向普通消費者轉移現金可直接刺激家庭消費。
精準扶持戰略產業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並不反對突然的政策逆轉,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22年底中國大陸突然放棄“零新冠”政策。但習的領導風格中有一個不變之處,就是他厭惡現金發放。他擔心一旦有了現金發放的先例,今後再有類似情況發生,公民會習慣性地指望政府援助,而非自力更生。久而久之,中國大陸會變成一個福利國家。他告誡黨員不要“落入養活懶人的‘福利主義’陷阱”。他這種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優先考慮意識形態統一,而不是民粹主義讓步,更傾向於國家主導的投資,而不是個人財政支持。中國大陸沒有向家庭發放現金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其地方政府的財政本已捉襟見肘 - 房地產市場低迷、與疫情相關的公共衛生成本以及與人口老齡化相關的社會福利支出增加,地方預算因土地出售收入減少而受到擠壓。對於許多地方官員來說,實現工業進步和確保供應鏈安全比刺激消費支出更重要。北京已承諾通過提供債務互換來提供幫助,以再融資許多地方政府負擔的高成本短期債務。這時如果北京要直接向家庭發放現金,它就得繞過地方當局,因為地方當局可能會挪用部分資金。但天高皇帝遠,地方政府總會有辦法從中央政府直接向地方國庫轉移的資金中分一杯羹,甚至直接挪用公款。如果沒有特別的監督,這些支付可能隻會以少量金額到達家庭,地方政府拿走大頭。從而造成資金分配不當,限製了中央政府向家庭收入轉移以刺激消費的實際效果。
習近平明確表示,他致力於使中國大陸轉變為一個自力更生的全球超級大國。他的目標是成為徹底擺脫中國“百年屈辱”的領導人 - 這指的是中國長期以來對西方列強的屈從。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目前約5%的GDP增長目標和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宣布的刺激計劃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相比之下,直接刺激個人家庭將把消費能力從政府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這可能會減少中央政府實現宏偉目標的資源,並削弱中共對國家整體方向的控製力。政府宣布的刺激計劃,是要在不分散中國自給自足資源的情況下提振經濟信心。注入金融係統以支撐股價和穩定銀行的資金可能會被重新用於政府眼中的戰略性行業,這些行業將助力中國大陸在技術和軍事能力上超越美國。具體來說,大陸政府實施的“全民”科技投資體係,是確保所有大型資本都能被調動起來,在人工智能、半導體和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下圖 DAILY CPEC/Gistly)。與真正的消費刺激計劃相比,目前的一係列措施似乎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大陸在經濟和軍事上超越西方的能力。目前所公布的刺激計劃細節,幾乎沒有給西方政府提供重新考慮貿易壁壘或放鬆對中國的出口管製的動力。
信心遊戲
的確,即使沒有直接向家庭發放現金,北京最近的刺激計劃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功:股市反彈,房地產市場企穩,消費者信心暫時提升,2024年GDP有可能增長5%。然而,它並沒有解決北京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也不太可能讓家庭在長期內增加支出。因為最新的刺激措施大多旨在鞏固經濟最薄弱的環節,或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這表明黨堅持自己經濟大管家的角色,致力於履行中國社會契約(提高國民生活)的義務。直接向家庭提供收入支持,很可能會推動有意義的經濟再平衡。但政府似乎不願采取必要的大膽舉措,原因前麵已經討論過。問題是如果沒有更強勁的收入增長,中國大陸家庭出於對未來的預期,將頑固地堅持其高儲蓄率。或許大陸中央政府最近的刺激措施出人意料地有效,但中國人口的下降和與西方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讓北京的長期經濟前景不十分樂觀。大陸中產階級消費習慣的轉變,也對中國經濟的恢複發展有負麵影響。自疫情期間的封禁以來,大陸的中產階級一直抱有經濟不安全感 - 這種看法讓他們未雨綢繆地減少消費,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
在過去的四十年裏,中國大陸經濟經曆了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不尋常的增長時期。1981年,大陸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與世界上最不發達地區的貧困之中。如今,一半以上的中國人口屬於中產階級,他們的生活水平與許多發達國家相當。但最近兩年中國大陸的經濟狀況,讓大陸的中產階級從未感到如此貧窮。他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落後於同齡人,而他們的孩子獲得財富和出國留學的機會似乎更加遙不可及。自經濟改革以來,現在中國大陸的許多家庭首次開始擔心明天可能不一定比今天好 - 這並非由於個人的失敗,而是因為超出他們控製範圍的力量。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感到無能為力,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無法開始一份收入豐厚的職業,青年失業率超過17%。年輕家庭麵臨著維持生活水平的持續壓力。去年,前往佛教寺廟的人數激增了300%以上,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躺平”,轉向迷信、而非自身努力,以求好運確保自己的未來。人們的信仰動搖,越來越多曾經對共產黨領導下國家與個人的共同繁榮深信不疑的大陸人,似乎更相信寺廟供奉或護身符了(下圖 alamy)。
下一屆美國川普政府將麵對一個正在努力應對經濟增長放緩的中國、不安的中產階級,以及一個似乎更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而非繁榮社會的領導人。這種複雜的局勢要求(川普)政府製定一個中國戰略,以現實地評估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大陸的能力和局限性 - 而不僅僅是其遠大目標。普通中國公民收緊錢包、優先儲蓄的行動,正給予北京經濟壓力,也表達了他們對國家發展方向的疑慮。如果經濟狀況繼續惡化,中國大陸領袖可能會突然轉變立場,或許會緩和對西方的敵意。所謂危機危機,是危(險)中有機(會)。在觀察中國刺激計劃的效果和北京如何解決潛在的經濟問題的同時,華盛頓應該避免過於關注所謂的中國威脅,而忽略未來重新定義中美關係的潛在機會。
* 本文原文發表於《外交事務》2024年10月31日,作者劉宗源(Zongyuan Zoe Liu)。劉現擔任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莫裏斯·格林伯格中國研究高級研究員(Maurice R. Greenberg Senior Fellow for China Studies,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著有《主權基金:中國共產黨如何為其全球野心提供資金》(Sovereign Funds: How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inances Its Global Ambitions)一書。
參考資料
Liu, Z. Z. (2024). Why China Won’t Give Up on a Failing Economic Model.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why-china-wont-give-failing-economic-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