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英語對應詞為“clever ”(精明的;機敏的; 取巧的),由聰與明二字組成。聰指耳朵,聽取信息。明指眼睛,即觀察和發現事物。合起來,聰明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與一個人與生俱有的能力有關,當然也與後天的學習理解有關(下圖 THE CONVERSATION)。而智慧的英語對應詞為“intelligent”(有才智的;悟性強的;有理解和學習能力的),則是在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思考、辨析判斷和發明創造的能力。
一個人可以聰明但並不智慧。什麽意思?就是說聰明人可以發現問題,並恰當的予以解決。而一個智慧的人則不僅可以解決問題,還能以常人看不見亦想不到的全新、更好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且舉一反三,將所見所聞所為聯係到別的相關領域。頗有一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下圖 boxun)。
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儒家文化圈國家和地區(下圖1 Zhihu)人民的平均智商都很高,也善於學習,都是聰明人,故高居世界聰明排名前列。但是,也要看到,代表發明創造能力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排名表上,儒家文化圈國家和地區的表現就不那麽出色了。非但如此,可以說是有點落後了。因為很多不如這些(主要是)東亞國家/地區“聰明”的國家,卻做出了更多需要聰明才智的發明創造(因而得以獲諾貝爾獎)。這固然與現代科技發源於西方有關,西方國家產、學、研一直處於科技的最前沿,因而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新成就(下圖2 todayinsci)有關。但也說明這些國家在依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和努力學習的同時,更鼓勵提倡善於將學到的人類已知用於開拓解決人類未知的探索精神。許多時候需要大智若愚,而非靠反應耍小聰明。這方麵,日本人或許可以作為儒家文化圈國家和地區人民的一個榜樣。隨著韓國、台灣、大陸等的經濟和科技文化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間的差距縮小,相信會有更多的(主要是)東亞國家/地區人,創造性地展現她/他們的聰明才智,從而成為既聰明也智慧的模範地球人。
最後討論智商方麵的種族差異問題。由於在科技界,尤其是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原籍方麵,非洲大陸國家表現欠佳。普遍存在一種觀點,即某些民族天生智商不高。譬如,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動物學家沃森(James Dewey Watson 下圖)就認為,人們對種族和民族群體相關的印象有其遺傳基礎:猶太人聰明,中國人聰明,但由於選擇從眾而沒有創造力。沃森斷言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智力是有差異的:“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們(黑人)的智力與我們(白人)的智力相同——而所有的測試都表明並非如此……必須與黑人雇員打交道的人發現這是不正確的。”
沃森一再聲稱,黑人和白人之間平均智商的差異是由基因造成的。2007年10月初,他在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SHL])接受了亨特·格魯比(Charlotte Hunt-Grubbe)的采訪。他討論了他認為非洲人不如西方人聰明的觀點。沃森說,他的意圖是促進科學,而不是種族主義。2019年1月,在前一年的一部電視紀錄片播出後,他重申了自己對種族和遺傳學的觀點。有必要指出沃森的觀點很重要,因為他本人就是一位諾貝爾獎獲獎人(1962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獎),因而在科技界有相當的影響力。猶如筆者在討論大陸獲獎機會時指出那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大陸(洲)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其是否有資源去從事超越生存有關的工作。當人們在為有飯吃,有衣穿而掙紮時,將有限的資源用於上月球、飛火星都是太過超前的陽春白雪。而非裔族群在美國社會中取得的成績,包括政界(包括前總統和現政府副總統)、新聞傳播(奧普拉·溫弗裏,羅賓·羅伯茨)、音樂(惠特尼·休斯頓,麥克·傑克遜)、體育(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和電影(丹澤爾·華盛頓,摩根·弗裏曼)等等,均證明她/他們是有智商,有情商取得高於其他少數族裔的成功。作為一名諾貝爾獎獲獎人,沃森的觀點是不是有點兒扯,抑或他有權像普通人一樣發表自己的意見呢?
參考資料
Wiki, (2022). James Watson.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mes_Watson
但平均來說,我覺得歐亞大陸的人都不差。白種歐洲人綜合肯定領先。亞洲人的缺陷在於語言能力差,比黑人還差。
黑人智商肯定是平均數裏最低的。不用諾貝爾專家告訴我們。看看古代中國的建築和歐洲建築,再看非洲人到了近代還都是原始社會。就知道平均智商高低了。
中國人智商高是一種謬論,中國人的智商平均值應該是比較低的。從騙子猖獗就可以看出,智力低下沒有競爭力的人才會走歪路險路,坑蒙拐騙。
而競爭心態與繼承製也有極大關係,西方國家的長子繼承製導致其他兒子不得不自己闖出新路,否則無法生存,這是中國曆史上不需要的。
從社會管理角度講,競爭激烈的社會的管理成本高,這是西方能夠發展出殖民主義,而中國在曆史上最強盛時代也不追求殖民主義模式的原因,因為沒有那樣高的成本需求。
到了21世紀,可以開始看出西方這種文化的缺陷。
至於諾貝爾獎這種東西涉及的內容,從降低人類生存成本角度講,其實是不必須的,因為主要作用是增加競爭能力。但在探索未知方麵是需要的,滿足人類好奇心嘛。
這些事情目前東方還是跟著西方的腳步走,必然要落後於西方,這是不難理解的,日本也不例外,更何況日本明顯已經走到了發展盡頭。世界很快會進入接受東方文化的階段,降低競爭,因為地球上的資源不夠用了。
這其實是世界觀問題。
其實對比東西方在發明研究上的事情,西方大致相當於中國北宋之前的心理需求,隻不過涉及的領域和層次不同罷了。
另外,所謂智商,如果測過,不難發現其實就是關於“聯係”的能力。這個能力確實是天生的,但後天學習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集合,也就擴大了聯係的基礎,因此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與成人的智商測驗的內容是很不同的,避免這方麵的影響。
智商的表現在於兩個方麵,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這兩項都是與“聯係”的能力直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