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瑪拉·哈裏斯 (又名賀錦麗) 是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Kamala Harris的中文名字,是美國曆史上第三位主要政黨提名的女性副總統候選人 (圖 Google Images)。她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第一位亞裔美國人,也是繼傑拉爾丁·費拉羅 (Geraldine Ferraro 1984年) (圖 Google Images) 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蒙代爾 (Walter Mondale) 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和莎拉·佩林 (Sarah Palin 2008年) (圖 Google Images) 被已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 (John McCain) 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之後,第三位在主要政黨中競選的女性副總統搭檔。
哈裏斯的名字‘Kamala’,在印度文化中的意思是“蓮花”。蓮花浮在水麵上,而根則牢固地紮在水底,因而頗具意義。咱們來看看這朵“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是如何綻放出來的。
有句熱語叫“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可哈裏斯恰恰就可能輸在了起跑線。因為她1964年10月20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Oakland, California)的一個底層家庭 - 父母親均係來美追夢的移民,且還都是有色人。但是,經過自身奮鬥,她/他均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哈裏斯父母的奮鬥經曆顯然對她本人職業身涯中不斷追求卓越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有必要簡單地介紹她的父母。
母親什亞瑪拉·戈帕蘭 (Shyamala Gopalan) (圖 Google Images) 1958年19歲時從印度來到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攻讀營養學和內分泌學研究生。她於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是一位從事孕酮受體基因研究的生物學家。什亞瑪拉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動物學係和癌症研究實驗室進行研究,後隨丈夫前往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和威斯康星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擔任乳腺癌研究員。離婚後,她在戴維斯夫人醫學研究所 (Lady Davi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麥吉爾大學醫學院 (McGill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 工作了16年。她曾擔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同行評審員和聯邦谘詢委員會的現場考察小組成員。她還曾在總統乳腺癌特別委員會 (President's Special Commission on Breast Cancer) 任職。在她的實驗室裏,她指導了幾十名學生。在她最後十年 (1999-2009) 的研究中,她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工作。
哈裏斯的父親Donald J.Harris是一位事業有成的經濟學教授 (圖 Google Images)。他1961年從牙買加來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讀研究生。1966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曾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分校 (助理教授1966-1967),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助理教授1967-1968),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分校 (副教授1968) 任教。1972年,他以經濟學教授的身份加入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成為斯坦福大學經濟係第一位獲得終身教職的黑人學者 (the first Black scholar to be granted tenure in Stanford'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他曾先後在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指導社會科學聯合研究生院 (1986-1987 Consortium Graduate School of the West Indies),在巴西 (1990-1991), 在墨西哥 (1992) 擔任富布賴特學者 (Fulbright Scholar)。1998年,他從斯坦福大學退休,成為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在伯克利時,哈裏斯和妹妹瑪雅 (Maya) 隨窮學生的父母短暫地住在伯克利市中心的米爾維亞街 (Milvia Street),後來搬至西伯克利班西區克羅夫特大道 (Bancroft Way in West Berkeley) 上的一個複式公寓 (圖 Google Images),這個地區被稱為“樓房地” (Flatands),擁有相當多的黑人家庭。那會兒,一個鄰居經常帶哈裏斯姐妹去奧克蘭的一個非裔美國人教堂,在那裏她們參加教會兒童合唱團的唱歌排練。而哈裏斯姐妹的母親則向她們介紹印度教神話 (Hindu mythology),帶她們去附近的印度教寺廟,偶爾她們還參加印度教寺廟的歌唱表演。
作為伯克利全麵消除種族隔離計劃的一部分,哈裏斯上幼兒園時去了千橡樹小學 (Thousand Oaks Elementary School) (圖 Google Images),位於伯克利北部更富裕的社區。由於這所公立學校離家較遠,每天她都需要城鎮公共汽車。曾經這個社區裏95%的居民是白人,但取消種族隔離計劃後,黑人比例占到了40%。
母親對哈裏斯和妹妹瑪雅的影響非常大,曾多次攜帶她姐妹兩回到位於小時候印度東南沿海的馬德拉斯 (Madras)、現在的金奈 (Chennai) 探望母親的家人。哈裏斯也受到了外祖父P.V.Gopalan的強烈影響。外祖父在印度政府工作了幾十年,係一名退休的印度公務員。他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在金奈Besant Nagar的海灘上與退休的夥伴們見麵,談論政治。外祖父對民主和婦女權利的進步觀點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會與哈裏斯女士討論平等權利、腐敗問題和印度的發展方向,等等。
七歲時哈裏斯的父母離婚了。母親在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附屬猶太綜合醫院 (McGill University-affiliated Jewish General Hospital) (圖8 Google Images) 接受了一個研究和教學的職位。哈裏斯也隨母親去了蒙特利爾,並就讀於當地的法語學校,即聖母院 (Notre Dame des Neiges),和中學,即魁北克韋斯特蒙特的韋斯特蒙特高中 (Westmount High School in Westmount, Quebec) (圖 Google Images)。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孫卓 . (2020). 是她!美國史上首位非洲裔女性副總統候選人誕生. 第一財經. 鏈接 https://www.yicai.com/news/100731654.html
Gettleman, J. & Raj, S. (2020). How Kamala Harris’s family in India helped shape her values. The New York Times. 鏈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16/world/asia/kamala-harris-india.html
Harries, K.D. (2020). KAMALA D. HARRIS U.S.Senator for California. 鏈接 https://www.harris.senate.gov/about
Kim, C. & Stanton, Z. (2020). 55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Kamala Harris. Politico. 鏈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0/08/11/kamala-harris-vp-background-bio-biden-running-mate-2020-393885
Shimron, Y. (2020). 5 faith facts about Biden’s VP choice Kamala Harris — a Black Baptist with Hindu family.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鏈接 https://www.ncronline.org/news/politics/5-faith-facts-about-biden-s-vp-choice-kamala-harris-black-baptist-hindu-family
Weinberg, T. and Palaniappan, S. (2020). Kamala Harri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2020 presidential candidate. abc NEWS. 鏈接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kamala-harris-latest-democrat-run-president/story?id=60521324
Wiki. (2020). Kamala Harris. 鏈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mala_Harris
第二,她大力支持加州Prop 16,一個量身定製的歧視華人的法案(刪除加州憲法裏禁止種族歧視的條款)。
就這第二條,她可是跟華人勢不兩立的。